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4|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的世界如此辽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她的世界如此辽阔
——评江西女诗人朱仁凤的诗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许爱珠


       仔细算来,我不读诗已经很久了。这中间的原因,一则因为近些年的研究重心转移,二则这些年的浮躁之气,让大家都忘记了曾经的诗意。这一次,感谢江西省著名诗人兼评论家李贤平邀请我参加朱仁凤的作品研讨,并有机会拜读到这位女诗人的大作。由此,也算重启了我的诗意人生。

       朱仁凤的诗作,一路读下来,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处处有惊艳之感。我吃惊于在当下、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边上,一个平凡无名的女子,居然如此富有才情,最关键的一点,她的诗作,从内容到形式,居然直抵我的内心。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说过:“读者在一首好诗撞击他心灵的一瞬间,便可断定他已受到了永恒的创伤——他永远都没法治愈的那种创伤。”我想,朱仁凤的诗,不是让我受伤,而是让我从此内心激荡。她的诗有人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面对这些纷飞的叶/我除了用眼神安抚它们/其实我还有一颗蝴蝶之心”(《每一片落叶都是一只蝴蝶》);也有亲情环绕的温馨呢喃:“站在树下的母亲/目光像绵绵的溪水/我们常常掉进她绵绵的溪水里”;还有对人世真相的顿悟:“上帝啊,我无意窥探他们的秘密/我只是不小心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光屁股”。当然,最多的,是作为女性的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渴望,诗句常常满口噙香,徘徊着经典的身影:“我确信,你就是我守望了千年/前世的王/于是我幻想,有朝一日、被你捕捞,上岸/回到海边你为我搭建的小屋/为你织衣、做饭、酿一坛美酒/然后画眉、描唇,眼含秋波,等你归航” (《渔夫和美人鱼》);“当透明易碎的心,再次盛满了柔情/月色渐渐沉了下去/酒精的浓度升起来/一只酒虫/在她久荒的体内捣动水声”(《空酒杯》)……

       事实上,朱仁凤的诗取材广泛,无一不诗,无一不可激起诗情。她的诗仁性、灵性、真情、接地气,且诗风多変,随物赋形,自成一格。如果说,诗之永恒犹如爱之永恒,可以在倾刻间被感知,无需等待时间的检验。真正的好诗是我们一看就知道我从此难以忘怀。当然,一首好诗的诞生,既要作者妙手偶成,但更考验作者的艺术修养与兰心蕙质。我暂时不清楚女诗人的艺术修养是如何炼成的,可我分明感受到,她的诗作既有对中国诗歌传统的自觉皈依,也有对现代诗歌经典的致敬。现代诗歌经典的意象或名句,总能在她的诗里找到回响。同样写荷花,徐志摩笔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朱仁凤却是“在她绽开的那一刻/你要低头/吻住这双羞涩含笑的眼睛”。句子很清而情意很浓;同样是写千百年的回眸,席慕容祈祷“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而朱仁凤“苦守此岸,我像一只张开翅膀的/火凤凰/涅盘/重生/咯出鲜血/只为等一次/错过千年的回眸”;同样是两棵倔强的树,舒婷追求的是“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而朱仁凤的“两棵静默多年的树/枝桠相互伸向对方/叶片相抚/像两个暗恋多年的人/终于可以手指相绕/说说各自的孤独/生活的艰辛”。我很欣赏诗人的这份坦诚和自信。用广为人知的经典意象写诗,可谓一把双刃剑。倘若写得好,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捷径走向成功,但倘若你没有更为独特的构思和内涵注入,很容易便流于狗尾续貂。好在朱仁凤成功了,我们在依稀可见的经典诗歌的魅影中,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语码,也惊艳于她的匠心独运。

       在我看来,向经典致敬,在当下这个时代,其实更多的意义在于对文化的坚守,对浮躁世风的疏离,而向中国传统诗歌的自觉皈依,才称得上是当代诗歌艺术的擎旗者。朱仁凤还未彪炳于诗坛,肯定不是擎旗者,但我分明看到了她的诸多自觉和努力,甚至野心。我们都知道,中国最伟大的诗歌源头之一《诗经》,因其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我认为,朱仁凤的诗歌自觉使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并且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比兴手法,许多诗人都能用的得心应手,但当代白话诗的写作中,能将“赋”的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的,的确不容易。朱仁凤的自觉探索,表现在她的诗歌里总有故事。比如《窗外》:“木鱼声声  空灵清幽的梵音/和拍着蝉语,低眉诵经的沙弥/形在佛内神在佛外/   心在十戒之内  亦在十戒之外”。全诗仅四行,四十三字,却讲了一位小沙弥修为的完整故事;再比如《相思豆》只写三个场景:友人邮寄,邮递员送达,我种相思豆。这写的是传送友情与思念的故事。

       赋比兴的手法,让《诗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这又引出了中国“哀而不伤、温柔敦厚的美学传统。克制感情,尤其忧伤的感情,不像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细致、隽永的抒情特点。这一特点,我认为也深刻影响了朱仁凤的诗歌。我一直在思考朱仁凤的诗歌让我激荡的原因,在这里,我应该找到了部分答案。作为中国人,喜欢洗尽铅华风格的我,拒绝不了《诗经》,自然就喜欢诗经路线的诗风。

       当然,作为当代女性诗人,性别意识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但让我惊讶的是,朱仁凤的诗歌形象,既可以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妩媚弱女子,又可以是一位超越性别的巾帼女汉子。性别意识可谓既清晰又模糊。清晰指的是她有极强的身份认同和体察,比如《姐夫》、《小美妇》、《每一片落叶都是一只蝴蝶》。诗人通过“蝴蝶”、“落叶”、“荷花”、“白天鹅”、“油菜花”等意象,柔情百转、风情万种,曲径通幽,具有传统婉约之气的东方女性一次次矗立在我们眼前;而模糊是指诗人又能超越性别的局限性,站在更高意义的人的层面去面对人生,去表现生活。其刚刚获得2015年度江西省谷雨诗歌节一等奖的组诗《油菜花的春天》即可让我们窥斑见豹。“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是农民领袖黄巢的一首诗,吟咏的是菊花,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男人的杀气和豪气,但朱仁凤将“满城尽带黄金甲”化用给了漫天的油菜花,咋一看貌似很突兀,但细细品味,恰恰是女诗人对女性传统意识的大突破,是其内心强大和霸气情怀的外化。我不禁要为朱仁凤这位女诗人的豪情喝彩。21世纪的中国,守住性别是美的,超越性别更是大美。

       正因为有了超越性别、超越庸常的智慧和勇气,我们终于看到了朱仁凤的诗歌世界是如此的辽阔。爱情在左,亲情在右,人情紧随后,人世常在心头。借助语言通道,我们徜徉在诗人的心灵花园,不时被感动、感知、感念。是的,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呈示你对这个世界对生活的洞见,表达常人所难以表达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你愿意继续活在人世的源泉所在。这个世界,因为女诗人的细腻、敏感、多情、纯净、灵性,我们迷失留恋其中,乐而忘返,为之颤动、柔软。更可贵的是,这一切来得那么自然、松弛,如流水潺潺,水到渠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确,好的诗歌,是诗人情致与思想的附体,也是诗人诗心与才情的浓缩。写作技巧的高超,是好诗的保证,但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

       写诗,说到底还是写文化,写爱,写美。有一颗向善的纯净之心,大爱的情怀,创作才能走得更远。期待朱仁凤的诗歌创作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20 20:34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得好,问好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20 23:15 | 只看该作者
写诗,说到底还是写文化,写爱,写美。有一颗向善的纯净之心,大爱的情怀,创作才能走得更远。期待朱仁凤的诗歌创作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21 1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21 11:0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您的诗!特来学习!问好仁凤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4:38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5-9-20 20:34
总结得好,问好诗人。。。。

谢谢诗人,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4:39 | 只看该作者
大荒 发表于 2015-9-20 23:15
写诗,说到底还是写文化,写爱,写美。有一颗向善的纯净之心,大爱的情怀,创作才能走得更远。期待朱仁凤的 ...

谢谢,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4:39 | 只看该作者
蓝星儿 发表于 2015-9-21 11:00
喜欢您的诗!特来学习!问好仁凤老师!

谢谢星儿,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21 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17:2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