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网主持人纯粹映像兄弟邀我参与探索栏的“黑洞”同题,拟邀请的还有一些知名诗人、实力诗人、先锋诗人。我感谢他的邀请,但表示了婉拒。他再邀请,并说明同题并非机械的命题作诗,我就承诺发一组与主题切近的旧作,以表示支持。我想,我能够拒绝声名的诱惑,但我不能拒绝一个值得一交的诗友,不能拒绝他的谦逊、诚恳与大气。
但我要说的是,对同题本身,我还是持否定态度的。作为一个民间诗写者,我很少拿到稿费;参加一些活动,办诗歌刊物,往往还要贴钱。我写诗为了什么?为了名?当然是有的,如果名声能够带来尊严、尊重,我当然愿意接受并努力去追求。然而,如果名声是名不副实,或者需要违背内心的感受去写作、去逢迎,我想,我还是要拒绝,至少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拒绝。我的看法是,写诗,最可贵的是面对自己的内心。不管高尚、丑恶、猥琐、偏激、狭隘……,敢于面对并表达真实的自己,就会获得诗性的救赎和解脱。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那么普通,都有过很多的压抑,很多的虚伪、伪装,如果我们写诗,还要这样谨小慎微、层层包裹,我们的写作还有多大的意义?这样压抑和束缚自己,去追求那些飘在空中的“名声”,是不是,还不如发奋图强去做点“实事”?
因此,对诗歌写作,我作出的选择是:拒绝命题作诗,拒绝“有为”而写。不管是汶川地震、湖北沉船、天津爆炸,还是所见所闻的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只要是感触不够,或虽然有感触,但艺术上的对应感不够,我就不会去强写。
那么我就不探索了吗?不。我想,映像兄弟既然邀请了我,他应该还是认为我是探索的。事实上,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自己的、甚至诗学意义上的“先锋”之路;先后进行了很多的文本实验,并撰写了微小说诗、微叙事诗、“反动主义”等一系列诗学理论、评论。感谢流派网的张无为教授,刊发了我的很多文章;感谢韩庆成先生在《诗歌周刊》头条特别推荐并点评了我的探索诗;也感谢王法等先生和一些主持人、编辑、诗友,他们对我致力的诗派和相关文本都曾给予过很多的肯定和支持。
不过,这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面是,我的探索,也受到了更大范围的漠视、质疑、抨击、乃至谩骂。对此,除了与少数人的“对垒”和骂战外,我一般保持沉默或打打“太极”,一笑了之。不可能得到所有读者的认可,也不可能所有的诗得到认可。发出来的诗文,有一些朋友认可,我也会很高兴了。事实是,绝大部分时候,回响是寥寥的。对此,我当然有些寂寞。但这也是探索的必然。探索,就必然意味着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叛逆与冒险。它蕴含着开辟新天地、新境界的希望,更埋藏着葬身“悬崖”与“黑洞”的危险。
说到这里,回到我对本次主题的承诺。对这次的“黑洞”主题,我所递交的“答卷”,是我2008年的一组探索诗《魔方》。这组诗,致力呈现的,正是存在与语词的“黑洞”。对当时而言,这是真诚的、自发的写作,绝对没有为题造文的动机。这组诗,其实只是半成品,本拟写为大组诗的,因为对其审美取向的质疑和转移,就草草收场了;一直没有投稿,存放在电脑里。直到去年,我注册了流派网的会员(多年来,我不投稿,不上论坛,这是我注册的第一个论坛),分别在一些栏目贴出。其中“美诗联盟”的数名编辑将其联名加精;后来探索栏推荐过其中一首《幻影》上了《诗日历》,其它的,均未曾发表。总体而言,这些诗,代表的是以前的趣味。事实上,至2009年起,我的所有“探索”,都是走向了口语写作的“不归路”。我也坚信,这是一条更加值得坚守的道路。
今年8月7日,我与诗人未满、陈傻子、也也等一批先锋诗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反动主义”诗派。目前,我们联盟了《诗人村》《牛诗榜》《地下》等多家民刊和微信平台,正在逐步探索和推出诗派的相关理论、诗人和文本。而我所认可的探索,正是这个当前中国诗坛最具前卫性、风险性的探索!我也希望,大家更多来关注我们的这些探索,切磋批评,共同进步,一起推动中国这一最新诗潮的发展。
附:走召的“反动主义”探索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8a89630102w8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