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行【二】
刘继智
路的遐思
我原来一直坚信:有路,就有前行的方向,就可以到达既定的目标。
那一日,我在深山老林之中探访,选定自己要去的地方,便小心翼翼地沿着别人踩踏出来的小路,弯弯绕绕、曲曲折折向前,艰难地行进。
可是,路的尽头,却是一处高高的悬崖。
悬崖绝壁,意味着此路不通,意味着要走回头路。
在回转的路上,我想:当自己已经知道那条路走不下去、走不通的时候,回转身来,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密林中的树
密密的林,大大小小的树、高高低低的树,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弯弯扭扭,有的虬枝苍劲,有的独立向上,有的簇拥成堆,有的缠缠绕绕......
各种形态的树,各种模样的树,都是各自生命力和价值的具体体现,各自展示着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法则。
它们都必须扎根泥土,必须接受阳光的抚慰和雨露的滋润。只不过因为所处环境不同,扎根的土壤、接受的阳光和雨水不一样罢了!
藤和树
藤蔓和树本来是两个概念、两个不同的物体。
树挺拔向上,遗世独立。
藤总是渴望攀附,以树干作为依靠来伸展枝叶,接受阳光和雨水,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藤一旦攀附上树,想轻易摆脱是不可能的。
藤越缠越紧、越附越牢,越扣越死,最后,被之缠绕的树反而变得猥琐而又弯曲,甚至精疲力竭、皮开肉绽、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树枯萎了,死了,藤依然活着,越来越有精神,越来越变得粗壮。
我抬眼望去,原来,藤伸长的枝蔓早已经攀附住更高大的树。
我惊讶、叹息,既而悲怜,陷入沉思之中......
瀑布
流水为瀑,干涸为崖,瀑和崖,仅仅只是一字之差。
望悬崖而生敬畏,观瀑布而得欣悦,由于景象的差异,产生的情感也大相径庭。
同样一个地方,一个出处,两种意境,两重天地。
崖是死的,亘古不变;瀑是活的,形神兼备。
崖具有威严,却死气沉沉;瀑具有灵气,充满生命的活力,人们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之下,往往能够引发欣悦和仰慕之情。
春雪
早春的雪,洋洋洒洒,恣睢飘飞,到了第二天早晨,地上却不见其踪迹,只见山顶一片白,山腰之上有些稀疏的雪花。
山顶的雪,似飘动的玉带,似洁白的纱巾,显得特别秀气妩媚。
太阳出来了,雪慢慢的融化,还原山的本色,被雪洗过的草木,多了几分韵味。
秀丽的春雪,塑造出耐人寻味的美景。
樱桃花
我原本以为桃花是报春花,它开得最早最艳丽。
那一日游山,深入密林之中,突然看见老林之中有一堆红,时值早春,满树的花蕾还没有完全绽放,红红点点,格外醒目。
我好一阵惊喜,走近细看,却发现那是一株樱桃树的花蕾。
樱桃花,独领风骚,枝头点翠,嫩红一片,把春意渲染。
我凝视那枝头之上的点点花蕾,静静的聆听春天的脚步声。
深谷
狭窄的山谷,在早春,总是静谧的。
眼中有隐隐的绿意,在树的枝头,恣肆炫耀。
耳中有淙淙的泉音,如优雅的琴弦弹响;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鸣,显得清脆悦耳。
天是暖暖的,云是淡淡地。
我仰望高峦,高峦苍翠一片,感觉自己就在春天温暖的怀抱之中。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