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4|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诗歌的碎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车行 于 2015-10-1 00:36 编辑

《有关诗歌的碎论》

文、车行

1):叶文福言:“诗,言旁有寺,即语言的寺庙。”在这个层面看待诗歌的意义:她首先应该是自我的灵魂救赎,然后才是家、国、天下!所以,没有思想性的文字,是没有灵魂的,也注定无生命力。思想性的高度,决定了诗歌能够到达的高度。而技艺不过是一把“梯子”而已!余光中的一首《乡愁》,为什么会是现代乡愁诗歌无法逾越的经典?究其原因,除却技艺的闪光点,更因为诗人的故乡,不仅仅是狭义的出生、生活地域,更是广义的祖国。。。

2):中国是诗歌的大国,汉语的多义多音的弹性,本身就具备了作为诗歌语言的优越条件,加上组合之后的成语、典故等效应,非汉语诗者不能体会。在这一个层面来看,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靠山,中国,得以于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并不是偶然!此亦中国现代诗歌之幸!

3):诗无定式,重要的是诗意的呈现。至于言浅言深,都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这里说的“定式”,是固定模式的意思,也就是说诗歌没有固定规格与风格的必要。至于“呈现”,打个比喻吧:我爱你,远不如我送你一朵玫瑰来的含蓄、诗意!这里的“玫瑰”,就是“呈现”,它既是物象的花朵,也是“爱”的象征性隐喻。亦是“虚者实之”写作手法的缩影与明证。

4):诗忌无格、直白,以及无物的空洞。若完全没有艺术性,甚至于下半身,就无美可言!若写的过于直白,就少了回味空间。若流于泛泛之谈,则空洞而无思想。至于技术、艺术,归根结底,都是在为所要表达抒发的内核服务。若过于追求技艺,将无异于买椟还珠。至于力避废话的啰嗦,以求凝炼之炼字炼意,应是大家的共识。

5):至于意象与意境,古已有之。西方之所谓意象派,流入中国,不过是出口转内销!个人看来,意象、意境不是诗歌的决定因素,但不可否认意象、意境是为诗的捷径。诗歌贵有言外意,象征也好,隐喻也罢。意象不过是一个载体或者一种工具。就算口语诗,梨花体,亦同样有精彩之作,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百花齐放呢?为什么要对意象派嗤之以鼻呢?探索无止境!任何的推陈出新以及个体的探索,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派别与风格本身没有对错。

6):诗歌的陌生化处理,简单一些说,打比如就是!试问:如此理解陌生化,某些人还会有排斥吗?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拿掘作《梅花的苏醒》来说吧…

一朵梅花怒放,一把利剑出鞘
剑气与锋芒从此苏醒

大雪三千里
铸剑之人以血喂剑,以雪淬火

莫邪、莫邪
那白袍之剑客,名叫西门吹雪

这里的第一句,就是陌生化处理。但其实也就是打了一个比喻。第二句为衍生意。第三句为造境。第四句为陌生化的补足。这里的陌生化处理由联想生成,由梅花之红色、傲雪的品性,联想火焰,血,剑,以及名剑干将莫邪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所有因联想而生成的比喻,都属于陌生化处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陌生化处理,都必须遵循联想生成的内在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陌生化之变形有悖于日常生活与阅读经验,就应该补足内在逻辑的暗示或者提醒。否则,就有流于晦涩的嫌疑。

7):至于碎片式写作,简单一点说(包括,并不仅仅限于)就是喻体的剪辑,或者意象的罗列。举例说明:“枯藤老树昏鸦”,就属于碎片式的意象罗列,试问:还会有人反对吗?在作者罗列的碎片之间,只要找到了“碎片”的内在思维的共通性,或者罗列意象的视觉构图,就找到了解读的钥匙,就可以融入由意象构筑的意境之中。如此破析“碎片”之后,碎片式真的那么神秘如云里雾里吗?或者恐怖如黑死病吗?

8):对于中国诗歌而言,意象、意境源远流长。其对于诗歌的影响和意义,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自以为是的谁谁就可以随便推翻与颠覆的。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何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这也符合辩证思维。一如现状之下的诗歌的日益边缘化,之与文化信息的便捷、充裕,以及时代的急功近利之浮躁,不能说没有关系。同样,时代的急功近利之浮躁,在诗歌论坛里,也留下了它灰色的影子。

9):对于“晦涩”的认知,我个人认为,也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人理解能力而异。如果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则是完全错误的!“晦涩“是诗歌路上不可跨越、不可或免的修炼过程。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即便如台湾“诗魔”洛夫,也是先有平直,而后晦涩,而后又回归于朴实。一如人的一生,先是幼稚的少年、青年,然后是深沉的中年,最后才是睿智朴实的老年。试问:谁能一步登天?!“返璞归真”是目标,本身没有错,但我们都还只是“在路上”。对于诗歌,我们都应该有敬畏心!

10):至于风格,一如武功没有派别高低,世间也没有至高无上的功夫,这是不用争论的事实!谁也不能说少林的刚猛路数与武当太极的阴柔风格谁更胜了一筹。谁也不能否认舶来品如跆拳道、拳击以及日本的忍术等等,就不是“功夫”!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个人修为有高低而已!风格,永远都不是判别一首诗歌的好坏标准!

11):至于“张力”,我之理解为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状态。外在标志为“矛盾”,内在感知为“力”。草书章法有言:“至于矛盾之论,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以及在又冲突、又调和中指挥若定,胸有成竹,使作品能险而不怪,潇洒畅达,超然入胜,毫无雕饰,变化出于自然,新奇仍能守法”。在诗歌范畴来说,应与现代诗歌“张力”之论,异曲同工。。。当然,张力有字词、句子、篇章以及感情色彩方面等等。此不做细论。

12):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现代诗歌是没有标准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难众口一词。至少,目前的官方乃至权威,是不曾制订的。但从普世的经验来说,从大众认可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大概标准的。个人认为:好诗歌,应该是凝炼的文体,有诗意的呈现,有言外之意的回味空间,有艺术的美感(这里的艺术包括技艺方面以及音乐感等等),(包含且不仅仅限于)有生命体悟、人文关怀、哲思禅理等思想性作为文本的骨架。(不一而足,也不必面面俱到!)


——在没有固定标准的时代,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为一些没有结果、也不会有结果的观点争论不休,是写诗人的不智!远不如安安静静自己写自己的!有人欣赏固然好,无人欣赏自得其乐也足够!写诗,能不能出彩,在于体悟。能不能鼎峰,则必须要有先天的灵性与后天的努力。任何急功近利以及轻狂无敬畏,都只能适得其反。在浮躁的当今时代,在“诗人”早已沦为尴尬称谓的环境之下,能够安静写诗,读诗,该是多么难得的雅性闲情?!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你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仅做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9-30 14: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5: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诗友提读。问好。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30 1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到位的诗论!!问好车行老友,师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30 20:4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受益。祝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0-3 22:45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6 10:45 | 只看该作者
兄弟,把碎片整理成系统吧,若出版,我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0-6 17:58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因联想而生成的比喻,都属于陌生化处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陌生化处理,都必须遵循联想生成的内在逻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陌生化之变形有悖于日常生活与阅读经验,就应该补足内在逻辑的暗示或者提醒。否则,就有流于晦涩的嫌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6 17:58 | 只看该作者
好诗歌,应该是凝炼的文体,有诗意的呈现,有言外之意的回味空间,有艺术的美感(这里的艺术包括技艺方面以及音乐感等等),(包含且不仅仅限于)有生命体悟、人文关怀、哲思禅理等思想性作为文本的骨架。(不一而足,也不必面面俱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0-6 17:59 | 只看该作者
亮上学习,问候车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1 11:1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