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刚 于 2015-10-23 08:03 编辑
大秦的风,一路向南
文/黄刚
1、一把剑,青铜的剑。
使命骚动于统御六国前夕,出发酿就于八百里秦川的咸阳宫。
寒光在公元前219年闪过。秦始皇拇指轻催,剑,猝然出鞘,锋指南方——从千古一帝的掌心发轫!
逾黄河,越秦岭,跨长江,裹挟着满槽的剑风,凿穿五岭!
2、伴随猎猎旌旗,赵佗麾下的五十万虎狼之师脚踏秦腔嘶吼的壮乐,将仓颉的精灵播撒在岭南广袤苍凉的荒野:规整刚毅的方块字,被铺排成棱角分明的箭鏃,一畦一畦,逼退疯长的稗草,一丛一丛,绞杀老辣的荆棘。
将终南山的松碳研磨成漆,勾兑岭南的江河。于是,这南方的水,亢奋如马,向海呼啸,裂空嘶鸣。
中土的文明因万古黄土的催化沿江发酵,润泽辐射。历经秦风,汉骨,唐风,宋韵的洗礼,以及明清雨露的滋养,梅关古道,业已蜕变为孕育精神生命的产床!
蜕变,从梅关古道卵石凹陷的马蹄窝,从两璧岩褚褐的血色余晕,从嵌入山体的佛堂香烟,一寸一尺地向南演化、向海推进。
3、放眼五岭以南,咀嚼人文风尚。
粤语的音韵是否嵌入了几缕秦音?汉剧的腔调是否飞扬着几丝琴韵?客家的饮食是否洋溢出几许秦味?
风吹去,五十万拓疆的大秦勇士魂安何处?志在四方的他们,如飞扬的蒲公英,絮飘四方,播籽生根!他们, 将秦人的基因植入岭南后裔的骨髓,绵延,承续了两千多个春秋……
伫立粤赣相交的梅关界石,北望,南眺。
从五岭之下的雾霭眺望,看见了岭南亿兆百姓的先人——秦人隐约的背脊!
4、江河以下,平畴无际。
大秦浩风,一路向南。
梅关古道的孕床上,北袭的季风浩瀚成不遏之势,南熏的气息逆光而上持续温润——遭遇,吸引,对撞,纽结,受孕!
于是,大秦的风在五岭以下嬗变,嬗变成一股穿越远古的崭新之风——岭南风,横空出世,恣意江海:
一路向南,
一路向海!
一啸千秋。
一泻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