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以面对的“面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以面对的“面对”



重阳jm



    在2002年第一期《诗刊》上半月刊的《面对面》栏目中,“一个关注《诗刊》命运的读者”发表了高见:“如果《诗刊》有个智囊团的话,肯定会有许多惊人的大动作,不妨放下架子,请几位圈子外的,对媒体和传播有研究的高人试试。”《诗刊》有没有架子不知道,但《诗刊》决不乏高人却是肯定的。《诗刊》在几十年的办刊经验中早已形成了超智能的智囊团。说他们是“超智能”不光是因为他们都是有高职称的专业编辑人员,更主要的是他们都独具慧眼识“诗”,把《诗刊》编成了超诗的境界——没有节奏和韵律也能成诗的境界。比“惠特曼拉屎——分行便诗”的境界还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究其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前提”:“必须是艺术的,是诗的。”所以才“把《诗刊》办成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权威性刊物。”(见当期第2页)
    什么是“艺术的”,这个题目太大了,太深奥了,不敢涉言。至于“是诗的”,这知道,因为中国《辞书》上说的很明白:“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但找遍了当期的两册《诗刊》,除了那可怜的两页旧体诗,却再也没发现有几首“是诗的”!于是,又想到了“面对面”中的“诗文华章”:“专发散文诗 ……,毕竟散文诗也是诗呀。”OK!原来《诗刊》是发散文诗的?!然而,“散文诗”是诗吗?如果说“散文诗”是诗,那么,“稻草人”“泥人”“木人”都是人喽?!
    说“散文诗”是诗,它却没有节奏和韵律;说“散文诗”是散文,它却有分行的形式。“散文诗”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是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东西也是诗。这“诗”又是什么玩意儿呢?可爱的“权威性刊物”能给个说法吗?
    诗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正如人,有呼吸有脉搏的人是活人;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人是死人。同样,有节奏有韵律的诗是活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诗是死诗。可以说,呼吸和脉搏是人的“生死之别”;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死之别”。有了节奏和韵律的“散文”是诗,没了节奏和韵律的“诗”是散文。因此说,节奏和韵律也是散文和诗的“生死之别”!
    那么,说无韵诗是诗时,它一定是死了的诗,因为它没有节奏和韵律。说无韵诗是散文时,它一定是个活着的怪胎畸形儿,因为它的句子支离破碎,肢体残缺不全。本来富有诗意的散文是好散文,可硬是把它塞进诗尸的壳里楞充诗!正如那篇《写在新诗边上》的发言稿(见当期下半月刊第50页),楞是分行发表,真不知是想自称其为“诗”呢,还是想诱导别人称其为“诗”呢? 亦如其文中所说:“惠特曼不常有,属于特例”。也正因是“特例”,却被“独具慧眼的中国人”选中,成了中国“无韵非诗”的祖师爷!
    然而,十九世纪的惠特曼在“打破散文与诗的形式壁垒”的时侯,万万不会想到,在中国,散文与诗之间的壁垒不光是分行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节奏和韵律。这个壁垒在中国是永远打不破的!
    二十世纪初,盛行于欧美的惠特曼诗风被引进中国,并改造成了打破中国传统诗的武器。被称为中国“新诗风”的风愈刮愈大,产生了一大批新诗人,大新诗人,大大新诗人。或者说新诗人,老新诗人,老老新诗人。创作了百千万首新诗,出了万千百册新诗集。可以说,惠特曼诗风在中国真是露尽了脸,大长了面子。可怜的是,二十世纪中期,毛泽东无情地狠狠地踢了它一脚!卷了它的面子,“给一百大洋也不看”!中国的老百姓更不给它面子,不看其诗,不买其书,把它扔到了“驿外断桥边”,还嘟哝一句:什么玩意儿?!照理说,中国的新诗大家们,早该收起面子,煞住这股“外风”。无奈,这大大的面子,厚厚的面子,高高的面子是丢不得的。若丢了这个面子,几十年的“丰功伟绩”全都完蛋了!于是乎,便硬着头皮死要面子,楞是往“无韵非诗”的死胡同里钻。抱着“无韵诗尸”拼命炒,妄图炒个出路来,结果是越炒越臭!
    不用说翻遍所有的诗刊,就只最近的两册,翻一翻,看一看,不管是“对面”“对话”还是“对诗”,能找到几点儿涉及节奏和韵律的?这里提醒一句,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把节奏和韵律忘光了,不是的!这无非是对节奏和韵律的郫视、忌讳和提防!是啊,当年是摒弃了节奏和韵律走过来的,是摒弃了传统跑过来的,现在怎么能回头呢?多没面子啊!
    于是,想起了本期下半月刊的卷首语:“但愿《诗刊》真正办成以大自然为基地并由广阔蔚蓝天空所覆盖的、注意克服坏境污染以维护健康而稳定的生态平衡的、让一切真诚的汉语诗人无不感到宾至如归的精神家园。”原来如此!若在这样的“家园”里谈及节奏和韵律,怎么能“稳定”得住呢?若在这样的“家园”里谈及传统,怎么能“平衡”得了呢?!
    终于,明白了:这个“家园”是个多么理想的天堂啊!我们的新诗和新诗人们都可以在这里稳定的?平衡的?安祥的?安静的?站着?坐着?卧着?——突然,一个殡仪馆里的“藏柩楼”?或是摆放“无韵诗尸”的“陈列馆”?若隐若现!……
    真不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权威性刊物”,究竟能让世界了解到什么?!
                                                        2002.1.20
首发2002年1月《新韵》总1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9 02: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