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纪晓岚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的官员,但对于其还会作诗,而且作诗的水平还相当的高,知道的人就没有很多。纪晓岚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在了解纪晓岚作诗的情况之前,先简单地了解一下纪晓岚的一些家史。纪晓岚原籍应天府上元县,纪氏迁献县后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原来家底厚,很快成为献县富户,但比较开明。某年,遇大灾,流民甚多。纪氏舍粮放粥,招官怨被诬入狱,并令其自己出钱盖牢房,凿水井。水井凿于县城东门外,人称纪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后纪氏锐意读书仕进,成为书香门第。
至明末,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和清兵入关的变乱,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纪晓岚的两位伯曾祖避乱河间,城破被杀。但稍一安定,“便勤铅椠,再理丹黄”(纪钰碑文),读书不辍。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 《杜律疏》 、《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育,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石先生无言对答,指袖而去。不几天纪晓岚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即“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竖生,歪才也!”
纪晓岚作诗有几个特点:
其一是随机应变,幽默风趣。在中国历史上,纪晓岚是以诙谐机智而著称,他文情华瞻,慧黠敏捷,洒脱自如,给后世留下许多逸闻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诙谐大师”之称。幽默感是一种捕捉生活中乖谬现象的认知能力,也是一种巧妙地揭露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的发散思维能力。理智的巧妙否定与情感的逆向发挥给产生认知不协调,其效果不但会令人发笑,还会耐人寻味。幽默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动作幽默、言语幽默、图像幽默等。幽默的最高形式是机智,它需要有机敏的反应与深厚的文化沉淀。一次,翰林太夫人做寿,纪晓岚与朋友们一起去祝寿。翰林一见纪晓岚来了,喜笑颜开,请他作首贺寿诗。纪晓岚张口就吟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宾客一听大惊失色,莫名其妙地看着他。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着吟道,“九天神女下凡尘”。此语一出,大家不但悬着的心放下来了,还高兴得笑起来,有人还直夸他出口不凡。谁料纪晓岚又吟出一句,“生个儿子去做贼”。一下子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刚才是骂太夫人,现在又骂到翰林头上了,宾客们大惑不解。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吟出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奉母亲。”纪晓岚从容不迫地说:诸位,这个儿子不是凡贼,能到天宫去偷蟠桃的是什么人?是仙贼。那蟠桃三千年一熟,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人间谁能吃到呢?众宾客不禁哈哈大笑。纪晓岚戏作祝寿诗,一时传为佳话。还有一次,皇帝为了作弄纪晓岚,便在自己作爱时招他进宫。纪晓岚刚一进门,便被皇帝叫住,非要纪晓岚把看到的,即兴作诗,否则杀头。纪晓岚作诗曰:“一步门里一步空,朝廷床上卧龙凤。皇帝拔出天子剑,射向娘娘的小龙宫。”
纪晓岚的幽默充满了机敏多变、浑科打趣,这与他深厚的国学根基是分不开的。纪晓岚还是个对句的奇才,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入对者,其信手拈来,出口成趣,浑若天成,炉火纯青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其机敏在于纪晓岚可以很快捕捉生活中的种种乖谬现象,并予以极度的夸张和发挥,令人折服不已并自叹弗如;其才情在于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强,善把意味隽永的理性思考与天真情趣的感性表达巧妙地结合起来,令人赞叹无比并回味无穷!在这层意义上讲,纪式幽默的文化品位很高,深具审美价值,并浑若天成,雅俗共赏。
其二是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如:乾隆要求纪晓岚以天空中的白鹤为题作诗: “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但因鹤远去,影为黑,纪晓岚又吟出下面的两句: “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其蒙学时的一幅对子: “牛皮拧鞭鞭打牛,苇草织席席盖苇 。”参加童生试时和举人考官对的两幅对子: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门上将军 两脚未曾着地; 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 ”给铁匠的春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等等。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写人,最后点明人物的特点 。
其三是讥讽自如,妙趣横生。纪晓岚奚落一群无知文人作诗:“一爬爬上最高楼,十二栏杆撞斗牛。纪昀不愿留名姓,恐压八闽十二州。” 巧改题匾讽庸医。纪晓岚府中屡为庸医所误,他因此对庸医十分恼恨。偏有庸医托人上门求纪晓岚书一匾额,想借其名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纪晓岚挥毫书“明远堂”三字,众人不解。纪晓岚释道:“经书上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医术如此‘不行’的庸医,若能从此再‘不行’医,则谢天谢地。”接下来,纪晓岚又吟咏了一首五言诗“半路充国手,开方乱画符。出门须坐轿,吃饭要滋补。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怜君九泉下,冤鬼扯须胡。”其中“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两句,原本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孟诗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纪晓岚略将语序颠倒,以“不明”讽其医术低劣,实属庸医。又以“才”字谐 “财”,“才主”指求医的病家。“多故”的“故”指医疗事故,“弃”与“疏”都是说无人敢登庸医之门。纪晓岚不愧为幽默大师,此诗写得匠心独具,别开生面,寓庄于谐,趣味盎然,与匾额“明远堂”相配,可谓妙绝。
当场赠诗羞探花。纪晓岚在朝中为官时,有个专会趋炎附势的探花,曾让自己的妻子拜户部尚书于敏中年少的小老婆为干娘,他也从中捞到许多实惠。于敏中死后,继任的是梁瑶峰。这个探花以故伎重演,让自己的妻子拜梁瑶峰为干爹,并送上许多珍宝,企望借机继续往上爬。纪晓岚对此种做法极为反感,总想找个机会奚落奚落这位探花,一日路遇探花,当场赠诗一首: “昔曾相父拜干娘,今日干爹又姓梁。赫奕门楣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君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爪尼亲手捧,探花犹带乳花香。”探花听出诗中讽刺意味,觉得万分羞耻,从此再不在政界露面。
其四是巧用数字,寓意深刻。一种含有某种数字游戏成份的诗歌。“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秋江独钓图》中用了多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某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乾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纪晓岚能巧妙地完成。 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乾隆忽然心血来潮,要纪晓岚即景做一首绝句,诗中必须包括十个一字。纪晓岚唯唯领命。他走进临江的窗户,放眼望去,但见秋雨如丝,江面上雾影蒙蒙,往来的船只很少,不远处,岸边泊着一条小船,一个渔人戴笠披蓑,正在垂钓.纪晓岚略一沉思,便念出了二句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勾”。乾隆见纪晓岚两句诗便用了五个“一”字,不觉颔首微笑,表示赞许。谁知纪晓岚只做了前两句,后面两句却做不出来了。他捻须皱眉,苦思冥想,搜索枯肠,终难在下面两句中再安上五个“一”字,乾隆见他做不出来,不觉把桌子一拍,笑道:“今天也难倒你啦!”说罢,又哈哈大笑。纪晓岚连忙跪下,:“启禀圣上,臣有了。”乾隆住了笑,忙道:“快讲来!”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念道:“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原来纪晓岚就从乾隆刚才哈哈大笑的动作中,触景生情,信手拈来,得出了这两句诗,圆满地完成了乾隆苛刻的命题。又如年少时纪晓岚的一幅对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
纪晓岚作诗常常能做到临危不乱,从容面对,都是因为他善于发散思维,巧妙比喻,最终能化尴尬为诙谐,变窘迫为笑话。纪晓岚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晓岚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晓岚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首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