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主义诗歌的考量 
 晏略殊
 
 我通过对诗歌的比较发现:很多现代叙述诗在主意象上都是以一条明线作为叙述行进,对应一条暗线,通过暗线呈现出作者的感知倾向。这样就构成了二维的,平面式的诗歌。有的诗歌甚至只有一条明线,就更显得单薄和脆弱了。其实随着国外的意象和中国的意境的出现,诗歌的二维性就产生了。而诗歌可不可以构建出三维的、立体主义的诗歌呢?即构成主意象上的多种可能性或次意象上的多种指向性,而诗歌本身却是有秩序的。
 
 当然不包括长篇巨制,因为每首长篇巨制中都可能有次意象上的多种指向性。而立体主义诗歌要旨在于以较少的材料构建较大的有效想象力空间。立体主义诗歌与时间、空间没有关系,与长、宽、高没有关系。它是一种意识样式。诗歌的效能是意识空间里“场”的效能,理论上是相互吸收包含的,却也不断衍生。立体主义诗歌也不同于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诗歌意象层面是在一幅画中无法具体体现的。这是它与二维诗歌的区别。这是我几年前产生过的想法,但由于忙于事务,一直没有发表出来,可以以我的诗歌为证。
 
 立体主义诗的主要特点或模式是:
 
 1,主意象上的多种(三种以上)可能性即可能式,也可以称为绝对立体主义诗歌,是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主义诗歌。立体主义诗歌的主意象有多个化身,每一个化身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想象力空间的门。就像对光谱的分解,使我们看到更多的色彩。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一条银河,都有我们了解不尽的奥妙。为什么,我们要人为地关闭我们想象力的翅膀呢?诗歌,你的羽翼微垂浩渺。
 
 比如:
 
 天黑了
 
 天黑了,植物的叶茎在青虫的口中
 暗了下去
 
 注:1,有天黑之象。2,虫子蚕食之象。3,雌性吸收之象。
 
 脸红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片苦槠地,
 就让上帝去安排吧!
 可我还是脸红了,
 想起她的呼吸。一个乡中学女教师,
 用一根手指想我。
 
 注:1,“用一根手指想我”使整首诗确立了三个意象层面。即,A朴素的爱;B欲望之爱;C由爱生恨(戳脊梁骨之意)。
 2,本首诗与上一首同发表在2009年《诗林》第四期。
 
 再如:
 
 那年,我们私奔
 
 那时候,你父亲在简陋的房子里教孩子们识字。
 羊群散落在山沟里,啃食青黄的草根。
 你母亲在地里劳作,天干旱得风沙袭面。
 唯有黄昏,风沙歇了,
 时值青春懵懂的少女,你才可以
 在生活的停顿中探出头来和师弟
 对山歌或人约残垣后。
 N年后,山村经历了一次蝗灾,有些女人
 去了大都市跑夜场,青年的男子外出打工。
 留下来的乡亲,在贫瘠的土地上整天转圈圈。
 你出落娉婷:晃人的丰乳、火辣的唇,倾翘的曲线。
 像悠远的乐器,轻意就融化了男人和村庄。
 女人也为你动情,爱是我们生活的希望和发动机。
 你弹着像风沙一样粗粝的马头琴
 与那时阴霾的天空浑然一体。
 然而悲伤敲响了你的门,你被告知
 父亲将你嫁给了中原村的一个煤老板,
 你必须在暗夜里奔赴婚约。
 一时间电光石火,雨下不停。
 师弟抱着头蹲在墙角哽咽,
 你的琴声更加凄厉。
 突然,琴弦断了。你默然把信笺
 撕得粉碎,疯子一样将其抛到空中。
 然后,你凄切地在师弟的身边蹲下来,
 喃喃地说:我们私奔吧!
 然后,你看到师弟的眼睛闪闪发光。
 “你怎么知道啊,我是这么想的?”我说,
 “爱情的确让人着迷,成就人生的味道。”
 那一夜,我们忘掉了世界,也忘掉了宠辱。
 为了看到启明星,我们疯狂地私奔。
 后来,我们去了漂泊岛。
 那里有自由的维纳斯,有永恒的青春。
 爱不息,琴音不止……
 
 2010、8、8
 
 这就是诗歌主意象上的可能性,也是诗歌本身的自由空间。本首诗以为爱私奔,为诗私奔,与诗私奔等方面打开了诗的想象力空间。这样想象力空间是可能的,自然的,不是牵强的。是意识上的环绕声。
 
 2,次意象上的多种指向性即爆炸式,即相对立体主义诗歌。通常的现代诗歌指向上为一人或一事件为平面式。次意象上的多种指向性,是指意象指向上可以是多人,或多事件,却又体现主次之分。次意象对主意象起到支持、维护、推动等作用,使主意象更准确深层次地抵达。这样让读者感受到地震的刺激和与不同读者相对应的余震来袭;从而穿越时空,产生一种在场感和互动性。这里的主意象同样可以构成多种意象指向。
 
 比如:
 
 我是孤独的
 
 人群中,我们相互嘘寒问暖,挑逗
 假意或真情……
 内心里,典藏着各自的经卷。
 我感觉,我是孤独的。
 
 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回沈了,想你的时候,
 穿上运动鞋,一个人去爬野山。
 这里有哈夫曼树、山里红、绿林氧吧,
 也有槐花遗香,杜鹃鸣涧。
 
 攀爬中,灌木丛划破了我白色的皮肤,
 云衫,留下斑斑血迹。
 仿佛我是一个凶手。
 蝴蝶先于我从山腰涌来,似曾相约。
 有伤为伴,我并不孤独。
 
 海妖逐浪,嫁祸于蓝,
 风在浅滩嬉戏,久未平息。
 海色幽濛,孤岛浮痕。
 几个光着脚的小男孩
 在滩涂捡拾贝壳。
 
 山顶上,有一小块平地。我迎着风
 站在这里,鸟瞰千壑。
 葱郁的山林,绿如苔痕。
 咦,前方崖上是未来的白桦林。
 白桦树笔直的树干上,
 有众多的眼睛。仿佛将举证,
 我是孤独的。
 
 注:哈夫曼树,是编码术语,又称最优树。这里是纪念哈夫曼1952年提出一种最有效的编码方法。
 
 这首诗里面的主意象、次意象是清晰的,是可共感知的,所以我在这里面不再啰唆。值得一提的是,立体主义诗歌意象上必须是相对清楚的,不是模糊不清的。它不同于不解诗歌和朦胧诗。诗歌应当贴近大众化和本性化。这是可以从诗歌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得以求证的。为此,我的诗观是:1,以偏见解剖偏见,以梦想造化梦想。2,伟大的歌谣在血脉中轮回 。我们爱着,献出生命,却神性地活着……诗歌很大层面上是体味生活的苦难,却也是可歌可泣的。当然,我也不排斥诗歌以某些艺术形式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方式存在。
 
 每首诗写就后,最好不去改它。我曾经试着改自己写就的诗,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改来改去,又改回最初的文本。另一方面,我也有过那样的经历,就是有时候我们很用力气去写的诗往往没有我们有感觉的时候很快写就的诗歌更受读者的欢迎。这也说明了,大众化与本性化也是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立体主义诗歌不是我们人为地给诗歌戴上了脚镣,相反她打开了我们想象力空间的脚镣;立体主义诗歌同样也是大众化和本性化的产物。
 
 立体主义诗歌的好处在于它像我们意识上的环绕声,给读者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和跨度。让大家感受到:爱其迥,意不尽。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经典中的经典,你必须飞得更快、更高、更远。这也是每一位诗人的责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无论是古人抑或今人。诗歌无边界。但愿我们能够为诗歌做点什么,哪怕是微不足道。我愿意将自己对诗歌的想法和体会与当下或将来的诗友们分享!(2006年11月成稿,2010年11月修。)
 
 
 
 
 
 
 
 
 
 
 
 
 
 诗歌多维想象力空间的可行性探究
 
 晏略殊
 
 如果说三维诗歌称为“立体主义”诗歌,那么四维以上的诗歌我们不妨称其为多维诗歌。多维诗歌即诗歌具有四维以上相对精准(而不是含混)的多维想象力空间或核心的意象指向。而诗歌本身是有秩序的。
 
 意象是多维诗歌形成的一块基石,多维诗歌创作的前提是意与象的开放性。这样,使多维诗歌成为可能。而次意象上的可能性不构成多维诗歌要素,多维诗歌创作本质上需要构建相对精准的核心意象指向或想象力空间的共同属性。如:《流泉•女性•爱欲•诗歌》
 
 灵光的反射或折射……
 呈现她的形体和色泽。
 仿佛某种碰撞:
 物象与物象,感知与物象,感知与感知。
 而沿途选择了你的音域。
 
 
 这首诗里面的核心意象写在题目上,大家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所以我在这里面不再啰唆。
 
 再如:《交 换》
 
 帽子里比画着手指
 人群中惊人的事件
 
 夜里的蛛网  结绳记事
 白天的餐桌上  摆放功德
 
 钥匙和锁眼  同一个鼻孔
 肉和灵在被子里说话
 
 胸膛放着油腻的手
 藤蔓上结着葫芦的嘴
 
 注:交换,存在于政治、经济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存在于生活、文化、诗歌;可怕的是存在于小事件,使其成为了人类的生存基因。而事实上,人类的交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愿我们回到最初的交换,用劳动交换钱币,用钱币交换衣、食、住、行。
 
 有人说: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等构成了多维诗歌。其实,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构成了诗歌的美学指标或诗歌流派(新月派)主张,不构成多维诗歌。而将次意象上的可能性称为“多维”诗歌的其实也不是多维诗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诗歌的元素与多维诗歌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诗歌是碰撞的产物,是诗人的情感和认知与生活碰撞的产物。具体地说:诗歌是物象与物象,感知与物象,感知与感知的碰撞而产生的想象力空间。想象力空间,是诗歌压倒一切的本源。诗人的情感和认知正是通过想象力(意识)的空间得以感知和传递。
 
 多维诗歌是打开人们多维想象力空间的一扇门,而这些想象力的空间可以以并列式、递进式、交叉式、叠加式等形式存在,却是一体的。多维诗歌的核心意象指向是否有更多的维度,还有待于诗人们的摸索和实验。也许维度越多,诗歌本身的核心相对指向性就越不那么容易精准或具体。
 
 (2010年12月)
 
 
 
 
 
 
 
 
 
 
 简介:晏略殊,原名郝栎铭,70后重要网络诗人。曾为军人,2006年年底转业。2007年10月以沈阳市沈河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公务员。2006年开始写诗,为立体主义诗歌及其理论、多维诗歌及其理论创始人。有作品散见于《绿风》、《诗刊》、《诗林》、《星星》、《中国诗人》、《诗潮》、《诗歌周刊》、《绿色伊春》、《大别山诗刊》等诗歌刊物及《伊春日报》等多家报刊。入选2015年《全国公检法干警诗歌大展》。有散文发表于《中学生语文报》等刊物,多次在诗歌大赛中获奖。出版诗集《暗河记》。
 
 
 
 通信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南山东堡路6-1号(郝栎铭)收
 邮编:110013
 电话:1824011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