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 屠岸:一个民族没有诗歌会很可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2: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访 屠岸:一个民族没有诗歌会很可悲


                          93岁高龄的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

       据解放日报2016-05-31消息

       采访者:黄玮

       受访者:屠岸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近日,当93岁高龄的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现身上海思南读书会,用英文吟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读者仿佛同时看到了诗和远方。

       对这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的译者而言,写诗和译诗,是毕生的事业,也是心灵栖息的方式。在接受记者专访中,屠岸描绘了他心目中的诗和远方的文化。在他看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

       爱上了莎士比亚

       上海豫园,九曲桥弯弯,在微风里。

       93岁的屠岸故地重游。步移景换间,收藏在他生命中的上海往事,随风而至。最先脱口而出的是,“1949年9月25日,我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首诗《光辉的一页》,歌颂新中国即将成立。”直指他心灵的栖息之地——诗与诗意。

       而他栖身上海,始于1936年。作别故乡常州,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3岁的屠岸在这里接受新文化的洗礼。

       黄浦江畔的岁月,就像命运在他身体里埋下了两颗事业的种子,在日后长成茂盛的丛林。

       初到上海的一个冬夜,冷极。少年屠岸辗转难眠,索性起身,直抒诗怀:“天上是孤独的月亮/我站在操场上/想那些衣不遮体的穷人……北风呼呼如狼似虎。”这首《北风》,成为诗人屠岸的起点。

       借居上海姨母家,就读光华大学英文系的表兄的书籍,让屠岸的目光越过重洋,顿时开阔。“我经常看表兄的《英国文学史》《英国诗歌选》,最后反而是我爱上了莎士比亚。”

       不过,遇见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要到屠岸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在一家旧书店,他发现了一册英文原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1904年伦敦德拉莫尔出版社出版的夏洛蒂·斯托普斯注释本。“看了注释,我更能理解莎士比亚诗的内容了,就产生了翻译的想法。”这个想法,正是翻译家屠岸的出发。

       记者:莎士比亚的诗句最初划过您的生命时,带给您怎样的心灵触动?

       屠岸:读到那些诗句时,我被莎士比亚的艺术和思想征服了。他的十四行诗音韵优美,形式整齐,内容精粹,思想深刻,我太喜欢了。上世纪40年代中期,我开始翻译莎翁十四行诗。

       记者:翻译西方诗歌,使您的诗歌生涯有了两个传统:一个是纵向的东方继承,一个是横向的西方移植。

       屠岸:我的诗歌启蒙,来自我的母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母亲就教我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诗评注读本》等等,从那时起我成为诗歌的朝圣者,一生不辍。

       当时,母亲总是先解释诗文的内容,再自己朗诵几遍,然后叫我跟着她吟诵。我像唱山歌一样跟着吟诵,对内容不求甚解,只是觉得能从吟诵中得到乐趣。母亲教我的是“常州吟诵”,2008年这种吟诵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是这个“非遗”的三位代表性传人之一。

       记者:这些抑扬顿挫的吟诵,在不知不觉间铺陈出您生命的诗歌底色。

       屠岸:直到今天,我仍喜欢吟诵着诗歌入睡,无论是中国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是西方的莎士比亚、华兹华斯、济慈,都是对我生命的慰藉与激励,让我倍感美好。就像我的友人打趣说的那样,每天我不用服安眠药,我服的是“诗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11: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