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之歌 于 2016-5-19 19:38 编辑
诗化的干预
---简评《计划生育干部》
文/牧之歌
很显然,这是一首干预诗。
莫言先生说:“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以我的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是:允许民间自然的发出不同的声音。
想一想最近社会热点中的一些关键词:百度、莆田系、雷洋等等。每一次民众流血、流泪之后,甚至以生命的代价,才稍稍推动了制度的进步、社会的进步。此诗质问的这种制度背后,曾经发生了多少血与泪的故事,上演了多少生命与权力对抗的悲剧。在制度的天平上,权力如果强制性地掩盖了人民的声音,这个制度不管看起来有多么的美好,说起来有多么美妙,听起来有多么悦耳,人民终究会以自己的方式来选择。任何时候真的不能低估人民的力量,这在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
在此,我无法评说计生的制度的好与坏,这是社会学家研究的课题,这一点还是留给历史去检验吧。此处我想说的是,一个制度的出台一定要把人民的砝码考虑的重一些,这是问题的关键。这远比评说一种制度的好坏更加重要!
从文学角度来讲,小易先生对计生制度的拷问,处理的是自然、巧妙的,无风险的。(我在这里至所以提到风险,原因是当下写作者确实存在写作风险问题,这理应是写作者应该正视的问题。)诗人质问的是制度这个大命题,但诗人“退一步”、“让一步”来写,来写他们(计生干部);但诗人又不直接去写他们,又“退一步”写“我的妈妈”。于是就有了:妈妈坐在门槛哭、妈妈蹲在厅堂哭、妈妈抱着谷仓哭。“妈妈”的这三次哭所有的拷问便在其中,更多的的语言都显多余。
此诗,最令人震憾的还是最后几句:钱。没有/老三。老四。老五。/就成为/这个世界,多余的/罪恶的/人。
干预诗,我个人也有些实践,分寸的拿捏和把握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言尽意无”。通读了庆成先生所选的小易大人的诗,整体是上档次的,但有些诗还是写的“过实”。
2016.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