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玉无暇(读牧野《海的名字叫寂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倚诺 于 2016-8-6 18:15 编辑

海的名字叫寂寞

文/牧野


银河在张衡之前,早已干涸
鹊桥,只是满天星斗编织的一个谎言
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与碧蓝相衬?
海天一色,时常演绎着烟雨蒙蒙

仰望苍穹,把吐出去的苦水又咽了回来
在心中,激起无数个漩涡
千年沉船,默默细数着极光的里程
被定海神针扎痛的,不只是寻路人

一袭月色,在广阔无际的海平面荡漾
永远无法探测到恶魔谷的深渊
掩埋了几万年的人之初,静静地注视着
注视着潮起潮落的,阴晴圆缺

诗人简介:

牧野,原名黄昌印,1972年4月出生,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代诗人,原籍浙江省苍南县,现居上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艺青年,朦胧诗爱好者,曾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现是朦胧诗社发起人、中国诗词协会理事。[1]  普陀区长寿街道玉城大厦联合党支部书记、中国诗歌网上海频道站长。荣获首届(2015年)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



       海的名字叫寂寞,描写的应该是上海那片海,腐臭熏天,能把意象成功组装已经算不错了。至于谎诗言过其实。打破传统上的美感,只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无奈吧!去美化那片海,才能说是谎诗。这苦水诗人不咽,何人来咽?若是像徐志摩描写康河那样,是不是也会被称为谎诗。眼见为实,那片海确实应该叫寂寞。

       主观上,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首晦涩、破碎的抽象主义诗歌,既表现主义的一种后续延伸,毫无象征主义抽象派的朦胧之美。客观角度上分析,这种追求叙事上的脱节与零碎的诗歌,可以称为一种美学。读者从中能产生从新组装诗歌的乐趣,从中也能找到可以填补这种空缺的想象力。从卑劣的角度分析,对立模式很强烈,当然,任何事物的反面,都有它存在的必然。“鹊桥”是谎言,“定海神针”就不是了吗?这很容易行成悖论,可见,这首诗歌是有吊轨之处的。用如此杂乱的意象,堆积出来的除了阻滞直白的修辞,在直观上直觉告诉我,他的古典美,破坏了海的深邃与透彻。

      当然, 诗歌的多元论,就是允许所有形式的存在。形式单一会被人取笑,敢于尝试应当鼓励,而不是刻意抑制内心的某种喜悦与冲动。诗歌只是对写作热情的一种释放,而且是最有效与最节省时间的一种记录方式。我可以不负责的说,所谓“朦胧诗”也是表现主义的一脉。后现代主义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也不是把抽象运用到极致的人,在现代审美疲劳的一群人中,审丑疲劳是早早晚晚的事。就像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一样,实质上有些人是看不懂的。当我们把这些意象重组,那些熟悉的名词,才会带给我们诗的感觉。在哲学或是心理学上,这是追求朦胧的一种“心理防守”。每个文字都是一副画,当这些代表能指的所指被刻意分割,后现代的抽象派画风便已符号的形式跃然纸上。

     文学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形态,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把他细说成是一种风格。美国诗人作家海明威说,所谓风格,只是写作意识与文本上的一种疏漏,只是我们误以为那是风格。由此可见,构建与书写的风格,只是作家与诗人诗写的缺点。(大意如此)意象堆积,能够从所指中分析出,其内在结构,全诗由情绪连贯,也是我们说的语境或是情境。当然,当所指变为能指之后,诗的意象本质才会显现出来。这不是一种多么高超的书写手法,在修辞上无非借用借喻或是暗喻,在术语上多运用些隐语,已象征隐喻的手法构建朦胧的内核。其诗质与阅读技巧多是个人阅历,阅历相同者便能从中找到共鸣。有时候这种共鸣,可能是彻底的。带着敬畏之心阅读,气势将会被连贯,它就是一块玉石;带着质疑之心阅读,他就是我们主观认识上的破碎不堪的玻璃。也许它更像散落一地的宝石,只是在平凡人眼里,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朦胧诗除了阻止了诗歌的直白之外,或是反向地说,应该容许表现主义诗歌直白。这在叙事上本身虽然是一种妥协,但是,不会伤害与阻碍到诗意的扩展。只是在意境营造上能够使逻辑统一的话,感染力与张力会更狂暴。就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思想之流,会澎湃和谐的流淌进每一个人心中。相对能使人记忆深刻的朦胧诗作品,应该是通透朦胧的,假如其内在结构过于紧凑,他只会变成一块石头,在跳跃感上便失去了其朦胧的本质,变得破碎不堪,给人一种朦胧的假象。或许有些时候,朦胧诗也像磨砂玻璃与翡翠玉石一样,只是这种石化的过程,是一种实质的飞跃罢了。这种通透,更带着一种远古的或是玉质的沧桑与沉重之美。不是不多见,只是这种A货与玻璃的材质过于接近。在心理时间上,对某类人来说,可能会跟随他一生。

      海的名字叫寂寞,描写的应该是上海那片海,腐臭熏天,能把意象成功组装已经算不错了。至于谎诗言过其实。打破传统上的美感,只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无奈吧!去美化那片海,才能说是谎诗。这苦水诗人不咽,何人来咽?若是像徐志摩描写康河那样,是不是也会被称为谎诗。眼见为实,那片海确实应该叫寂寞。还是那句话,对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的剥离,并不是随意的,这种刻意可以理解为“热爱”。或许只有诗人自己说得出,那苦水是什么。那被刻意破坏的,恰巧是诗人眼前真正的现实。当悖论被揭开,吊诡也便不存在。那么,也便失去了朦胧的本质,但是,它的实质还是朦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3 10:43 | 只看该作者
很理性,很客观。见解有远见,赏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2:34 | 只看该作者
陶金喜 发表于 2016-8-3 10:43
很理性,很客观。见解有远见,赏读,问好

本可以再深入的,只是洋洋洒洒百万字,也难交代清楚。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6 20:23 | 只看该作者
美玉无暇!!!!!!!这是暗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13:52 | 只看该作者
是的!美玉无暇,强烈的心理暗示。朦胧诗社团发起人并不能代表朦胧诗的中间力量。就像中国十位杰出诗人一样,根本没有代表性。有的只是浇在我们心头的难堪。这是主观意识里的一种客观,根本无法代表全人类。所以在客观写作基础上,名望,是一种变相的难堪。即: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02:3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