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7|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五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之子 于 2016-9-2 20:33 编辑

                                                                                读五首诗


       本次从网络上精选的五首诗歌,完全经得起读者细读、揣摩、解析,甚至经得起像刨丁解牛那样,进行每一条文脉经络的精细剖解。本次读诗,重点以喻体、视角映射、远比譬、承接幻化、画外音五个方面,较为详尽地分类进行解读,以期对诗歌爱好者认识、借鉴一首结构完整的诗写作过程是如何进行并展开的。


《绿窗》/月宛初—喻体与容器: “绿窗”内一只橘子的生存空间与想象中的世界
《荆棘鸟》/杨角—视角映射:叙述聚集演绎下的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情节呈现
《谁的爱情被雷电击中》/木子—远取譬: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与内在情感之间激发而生的审美经验
《在蜜酒般的夏日》/徐红—承接幻化:在蜜酒般的夏日里生活是热烈而醉人的,但对抗一刻也没有消失
《屠宰》/潘加红—画外音:“这一天迟早会来”与人和低级动物的最终宿命



《绿窗》
作者:月宛初

童年始终像一只橘子
挂在春天细密的睫毛上,被小南风吹着
紫外线轻薄过的脸儿,长势良好

避开有雨的夜晚
浊世偏安。天井里的母亲,把日子熬成草药
味苦,性甘,越来越好闻
伤口和槐树的叶子都冒出了新芽

星星很满,有几颗,掉进水中
落进心里。念,可敌国


【荐读.简评】喻体与容器: “绿窗”内的一只橘子的生存空间与想象中的世界

       任何一首能够称其为诗的诗,均有完整的构型,如喻体的选择、语言修辞、立意、喻义转换、诗体结构范式、情感的流露与自然延伸等。
我们不妨拿月宛初的这首《绿窗》来说明一首诗的形式构成,一首诗的喻体的选取,有时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或是无意识的随着诗意行进的过程逐渐显露出喻体轮廓,一般来说,没有喻体的诗诗不存在的,如果没有那将是一首非诗,可谓为一篇抒情散文,或一篇小说描述片段。那么,这首《绿窗》的喻体是什么呢?橘子,很显见,作者直接的切入方式,适合表达一种青春与青涩的童年记忆,初看,标题《绿窗》是否和诗的语言表达有一定距离,而这正是一个成熟的优秀诗人所与生俱来的语感和善于深度思维的结果。似乎八杆子不相干的橘子与窗的联系如何形成有机关联,橘子成熟前的青色、童年的稚嫩与青涩、窗外世界的葱绿的多彩,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它裝点着美丽新世界。
       当第二节母亲的出场,即刻就将语义转向母爱无边的深层含义,正因为有了母亲的关爱,把日子熬成一剂良药,调理儿女成长中可能出现的伤口。第三节,引入星星的形象,将诗意的想象空间向外、向高处扩展,喻意子女对母亲的爱,或母亲对子女的爱是神圣的爱,这样的思念可敌国,整首诗不着一个“爱”,却在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蜜意,一颗感恩之心跃然纸上。






《荆棘鸟》
作者:杨角

一生只说一句话
说完就死

我敬佩,一个民间诗人
有如此的精品意识

说话的人说完后就走了
声音留下来,一直带着血丝

我不想赞美了
我要译出,他究竟说的啥子

我想到爱情,对!就是很多人
至死都没说出的那三个字


【荐读.简评】视角映射:叙述聚集演绎下的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情节呈现

       杨角这首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诗歌技法里常提到的“视角”概念,诗歌写作中一般指叙述视角,也称为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聚集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判断一部作品的价值并不是根据它的叙述视角决定的,实际上,一种叙述视角既可以写出一流的作品,也可以写出末流的作品。叙述视角是对“全知全能”视角的根本反拨。
     《荆棘鸟》这首诗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就是:直观的细节切入,利用传说的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借喻传说神鸟——荆棘鸟(又名翡翠鸟,传说原本是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一曲唱完,荆棘鸟便会气竭命殒),作者巧借荆棘鸟的这种以身殉歌的高贵品质,表达对一个民间诗人或一种精神的崇敬与敬畏之情。
       崇敬和爱念,拿荆棘鸟来作为喻体,其传说本身即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永恒的美丽,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绝唱,可以说,诗作者以此来表达想象中的爱情是非常特别的。当然,情诗写作务必注重语词采用的准确性,因为男的“他”,女的“她”,以及物的“它”,当文中指称不分时,读者阅读时产生的歧义会降低对诗歌的理解,产生的“隔”我想是作者不要看到的。




《谁的爱情被雷电击中》
作者:木子
  
自从听说,真爱的机率
和被雷电击中的机率相等同
我开始害怕下雨  

大气流放电
就躲进房檐或一棵大树
甚至
躲开一切和水相关的词语

我试着
撑一把透明的雨伞迈出去
我看见雨水和闪电都从身边划过

刚要转身
轰隆一声
对面的那棵老榆树被击倒
而我的裙裾被溅起的雨水浸透  


【荐读.简评】远取譬: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与内在情感之间激发而成的审美经验

       这首诗的可取之处,就在于诗作者巧借“远取譬”,将爱情和雷电相比较,形成异质同构的程度加深,使常见的日常经验,在词性异质同构中生成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语义魔宫。  
       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而形成这种审美经验的有效途径,我想离不开远取譬神形兼备的比譬效果(国学大师朱自清把比喻分为两类:即“近取譬”和“远取譬”。“近取譬”多形似,“远取譬”多神似,对“远取譬”的比譬在一首诗中的作用,陈仲义教授在他的《张力论》一书中对此概念及应用有了新的解析)。
       “自从听说,真爱的机率/和被雷电击中的机率相等同/我开始害怕下雨”,第一节就将全诗所要表达的个人意图交代得清晰明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很难,就如一个人被雷电击中额几率那样,几乎等于零的概率。
作者的这种既向往爱情,又害怕爱情突然降临的两难境地,在第三节、第四节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节描述的情节,真实可信的程度就如发生在读者眼前的情景:“刚要转身/轰隆一声/对面的那棵老榆树被击倒/而我的裙裾被溅起的雨水浸透”,那棵老榆树真的被击倒,而我就在离他不远处,而且“我的裙裾被溅起的雨水浸透”,多么不可思议,作者的这种以文字内在譬比关系,意爱情这东西有着化腐朽为神奇力量,有着超越自然的幻力,不可能成为可能,诗歌语言神奇之处正在于此,当然,这样的捕捉大自然瞬间诗意的的艺术表现力,非优秀诗人莫属。





《在蜜酒般的夏日》
作者:徐红  

十指相合,
诵经声如水滴滑落。
莲上干净的水,
可以净心。
我闭着眼睛,
听塔尔寺的天籁之音。

在蜜酒般的夏日,
水罐和阴凉是安静的。
温暖的坠落,
不是水鸟,是鱼。
肉身沉重,光沾满皮肤。
青海又美又静。

安静如水,
风吹动尘世的快乐。
走过菩提树下的人,
轻轻的,
合起双手。
要忍住一生的悲伤和欢喜。



【荐读.简评】承接幻化:在蜜酒般的夏日里生活是热烈而醉人的,但对抗一刻也没有消失

       没有亲身经历,光凭经验和间接知识来认知奇妙的诵经声的摄人魂魄之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女诗人李承恩有不少她去青藏高原藏区腹地而写作的游历类诗歌,徐红这首诗有别于其他描写寺庙诵经与佛教神秘的气息的文字,轻灵、圣洁,用于极其干净,“十指相合/诵经声如水滴滑落/莲上干净的水/可以净心/我闭着眼睛/听塔尔寺的天籁之音”,神灵之声来自那里,在这里作者纳入“水”来承托塔尔寺大殿内部呈现的天籁之声是如何产生的,水—寓意神灵与圣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水,这一喻体的启用,将喻体水逐渐深化,让水作为生命的源泉而承接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整体寓意,成就了徐红的《在蜜酒般的夏日》这首诗,成为一首描写寺庙神秘感受的不可多得的优秀诗章。因为,在蜜酒般的夏日里,生活是热烈而醉人的。
       生活在一个斑驳陆离,崇高与邪恶、悲伤和欢喜共存的人生旅途的社会大染缸里,寻求一片可使不安的心灵在菩提树下、在寺庙诵经声中得到一丝片刻的安宁,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晋代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四有句道:“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在整个社会缺少信仰和精神寄托的市场经济的当下,诗人们以艺术化的文字,婉转表达他们曾经经历、感受与间接接受的诗意想象和精神诉求,是多么的难得,萨耶克认为自由的含义是抽象平等的权利,这意味着对权力的限制,个人心灵得以净化。
       这首诗,看似柔软的文字,凸显的却是一种对抗,虽然这种对抗难以伤及可描述事物的根基。



《屠宰》
作者:潘加红
    
这一天迟早会来
一把弯尖刀的光芒
让一只绵羊的白暗淡

在肚皮处下刀,先掏出肠子
然后羊心羊肝,羊一点点
被掏空。它还活着

胃里还有昨夜的黑麦草,苜蓿
甚至三叶草上的几滴露珠

那么安静,即便几声叫唤
也那么柔软。直到痛苦
被分成无数的小块

【荐读.简评】画外音:“这一天迟早会来”与人和低级动物的最终宿命

       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无论从文字的形式逻辑表达,还思想探寻的深度上,均输给潘加红这首《屠宰》一诗。虽然雷的诗在细节描写上形象逼真,但在微距镜头下真实描述过后的喻意提升上,潘加红显然在尾节诗意的提升强过前者,使屠宰的象征喻意指涉度的扩散角度大于《杀狗的过程》。
屠宰的背后是屠杀,人杀掠动物,高级动物虐杀低级动物,仿佛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其本身就是自然法则的一个片段,但这种生物链法则在身、心皆空的真正的僧侣身上却是失效的,他们不杀生,可以说自然法则在特例状态下的法则,被僧侣们的理智所化解,以另外一种人格,以牺牲生理和机体功能的可能损伤的代价,来达到精神崇尚的另一种境界。
       “那么安静,即便几声叫唤/也那么柔软。直到痛苦/被分成无数的小块”,多么地理所当然,人掠杀动物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杀狗、杀鸡、杀牛,还是宰羊,从不同侧面均反映出人也说一种非常凶残的动物,作者在为弱者伤感,从被宰的样的身上,窥视到人本身,前世今生,我们人类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是怎么来的,以此,我们人类能悟出点什么呢,“这一天迟早会来/一把弯尖刀的光芒”,羊被宰杀是一种宿命,那么人的“这一天迟早也会来”,最终归于尘土的宿命。
                                                                                                                              2016、0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5-31 09: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好诗妙评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5-31 12:23 | 只看该作者
对读者的穿透力,是比不上雷平阳那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5-31 14: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风之子老师精彩细致解读,收藏,学习!问候,致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5-31 15: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好范本,品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5-31 16:08 | 只看该作者
《荆棘鸟》

作者:杨角

一生只说一句话
说完就死

我敬佩,一个民间诗人
有如此的精品意识

说话的人说完后就走了
声音留下来,一直带着血丝

我不想赞美了
我要译出,他究竟说的啥子

我想到爱情,对!就是很多人
至死都没说出的那三个字



这一首,我称它新韵自由诗。节奏韵律明快,诗意深奥启智。是一首很好的新韵诗。对于韵律,不管作者是有意识地还是无意识的,终究是有了的。所以,我毅然说,它是新韵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5-31 21:0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多交流。有时间加我微信;15289722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6-1 12:16 | 只看该作者
问候风之子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6-2 09:36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0:32 | 只看该作者
水弦 发表于 2016-5-31 09:42
学习 好诗妙评 问好

水弦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8 04: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