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外诗人相聚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之夜"
据新华社2016年08月20日消息 (记者许晓青)在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之夜”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塞尔维亚、古巴、印度的知名诗人陆续登台吟诵。
2017年,中国将迎来“新诗百年”的里程碑,现代诗歌的创作可以追溯到1917年胡适等发表的一批新体诗歌。
见证现代诗的百年发展,今天的上海依然有众多诗歌创作和朗诵爱好者,校园诗社、企业诗社、社区诗社等基层社团蓬勃发展。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之夜”在位于徐家汇地区的上海群众艺术馆举办,希望将现代诗歌进一步引入百姓日常生活。
这一晚,登台的诗人们都不约而同选择用自己的母语朗诵个人作品。舞台边的爵士小乐队在诗人轮番上台的间歇进行伴奏,每位朗诵完毕的诗人都会收到一束鲜花。
中国诗人西川首先登台,他朗诵的个人作品带着陕北高坡信天游的韵脚。紧接着是美国的莎朗·奥兹,她朗诵了自己写于1997年的作品《雄鹿之跃》,这首诗曾获2012年的艾略特奖。
中外诗人轮番登台,年纪最大的年近九旬。来自德国、印度的诗人还选择用母语和英语分别朗读自己的作品。上海本地的诗人杨小滨则尝试用上海方言和普通话朗诵自己创作的《后事指南》,引起观众兴趣。
德国诗人扬·瓦格纳说,朗诵时,先选择母语朗诵,再用英语朗诵一遍,这显示了对母语的尊重,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动物、植物、天气、家庭、婚姻、自然风景……都可能成为诗人笔下和口中的句子。
台下的观众都听得十分出神。一些诗歌爱好者一边听一边闭目沉思,并向每一位朗诵者致以掌声。
“诗歌之夜”活动还向参加上海市民诗歌大赛的选手颁发奖项,大赛征集到约450首市民原创作品,获得一等奖的是一首与中医文化相关的现代诗。
据了解,与每年夏季的上海书展同步,上海国际诗歌节今后将定期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