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6-8-31 07:30 编辑
简 议 毛 泽 东 论 诗
重阳JM
毛泽东诗词是举世闻名的,毛泽东的诗词成就是光耀史册的,这里不作多述。在此只就毛泽东对诗的言论及其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谈一点看法,谨求探讨,诚望方家批评。
从梅白《回忆毛泽东论诗》一文中得知,毛泽东对诗的“新”“旧”分类是不赞同的。他说:“把诗分成新、旧,是不科学的。把从外国引进的诗,…… 叫新诗,其实这都是洋人的,何新之有?”毛泽东对新诗弊端的批判一针见血,非常明确地指出:所谓的“新诗”是洋人的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什么新东西!毛泽东明确且坦率的表态:“我不喜欢‘新诗’”甚至“给一百大洋也不看”。但毛泽东在这方面却是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他没有果断地制止新诗的泛滥。他在“豆腐炒青菜,各人心爱嘛!”的理念驱使下,“不反对人家写新诗”,甚至说“新诗也打不倒”。他以冷膜的态度任其新诗自由发展,致使新诗在“不反对”“打不倒”的情势下自由泛滥。这正是新诗之所以能在中国泛滥成灾的根子所在。那就是毛泽东给新诗者们留下了一个最得意的口实:“新诗打不倒”“你可以不赞成,但你不可以反对”。这也正是新诗者们得以嚣张的权柄!新诗在“不反对”“打不倒”的情势下自由泛滥,给中国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新诗打不倒”却打倒了民族诗传统,完全彻底地背叛了民族诗传统,将中国诗歌引上了完全彻底地“不是诗”的邪路,成为中国诗史上最惨痛的一劫。
有人说,新诗没有打倒中国诗传统,而是在新诗自己的传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与中国诗传统没有关系。真是不打自招!这就十分明确地说明了:新诗不是中国的玩意儿。那为什么非要冠以“中国新诗”不可呢?这不是没娘的孩子的恶作剧吗!
毛泽东说的“格律诗打不倒”“新诗也打不倒”,是希望:“‘新诗’、格律诗、民歌,会不会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我希望有那么一天!”很显然,毛泽东“希望”的是“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它是由“新诗、格律诗、民歌”相互“取长补短”而产生的。可惜的是毛泽东的“希望”只是当时的“希望”而已!可喜的是毛泽东的希望如今已变成了现实——新韵的兴起!
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可叹的是毛泽东的“讲话”也只是当时的“讲话”而已!可贺的是毛泽东的讲话如今已成为事实——新韵的兴起!
毛泽东在《给蒋竹如的信》中说:“律诗是一种少数人吟赏的艺术,难于普及,不宜提倡。惟用民间言语七字成句有韵而非律的诗,即兄所指民间歌谣体尚是很有用的。”可见,毛泽东是主张用民间语言写精短而有韵的民歌体的新诗。然而,可悲的是毛泽东的“主张”也只是当时的“主张”而已!可喜可贺的是毛泽东的主张现今已经实现了——新韵时代的到来!
通过毛泽东对新诗的“不喜欢”和他认为“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东西”“青年人喜欢嘛”,可以看出,当时毛泽东还没有彻底认清新诗对中国诗史发展的危害,对于新诗他在情感上与其内心是矛盾的。毛泽东没有像发动其它各项运动那样发动起“诗的革命”,让真正的中国新诗发展壮大起来。不能不说这是毛泽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失误,至少也是“诗的革命不到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诗界那些高喊“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的阳奉阴违的“忠徒们”的丑恶嘴脸。而事实上他们毅然将毛泽东的话不是当成了“耳旁风”就是“断章取义”加以曲解,放任“无韵新诗”一意孤行,任其弃韵律而背离民族诗传统,独自跃马扬鞭“一路西去”!
西去,西去,西天去也!乌乎哀哉!
无韵新诗背离民族诗传统,执意洋衣钵,已成历史的定格,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当代诗坛的局势:以韵为根,三足鼎立。无韵不成诗,旧韵需改革,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2007.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