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诗人的精神追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诗人的精神追求

文/苏建斌




   大卫《与昆仑山对望》
    
  肯定有什么正在进入我的肺腑
  夕阳和夕阳下的一切,皆高拔,孤傲,冷峻
  万物进入我,又离开我
  仿佛我在产生万物的同时,也产生了荒芜


  这是一首精短诗,表现的却是大容量。对于一般写作者来说,在四行诗中要写出与昆仑山的对望,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介入的角度、表达的内容都需要优秀的诗人胸有成竹。我们看惯了许多平庸的诗作忽略了经典,想想看,那些写景的文字,有多少能够进入内心。
  诗人大卫在与昆仑山对望时,并没有写昆仑山如何如何。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昆仑山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它的形象和精神已经凝固在所有人的思想之中。它高耸于世界屋脊而俯视苍穹,它的高度永远是人类的高度。人类物质的、文化的、宗教的、精神的追求,昆仑山即是标尺。如果不能这样理解昆仑山,也这不能解读这首短诗。我想诗人大卫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而写下了这首诗歌。数不胜数的大山,诗人独与昆仑山对望,这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里还应当关注的是对望而不是仰望遥望,这就是诗人精神的高贵,人性的海拔。
  诗人选择的时间是傍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个对望的最佳时段,也是思想最好的时段。昆仑山是没有黄昏的,而人间万物在昆仑山面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皆有东升西落、落定黄昏的时刻。因此,诗人在夕阳中望着昆仑山,第一感觉就是肯定有什么正在进入我的肺腑。有什么进入,诗人没有说出。其实一千个人对望昆仑,就有一千个进入。这正是人类精神的丰富与复杂性。夕阳和夕阳下的一切,这是宇宙间的时空,另一个空间就是诗人所感受到的:皆高拔,孤傲,冷峻,这是诗人的三维,精神世界。诗人在短短的两句诗中,娴熟地构建起了物质与精神的、时间的三维空间,有极高的概括力。万物进入我,又离开我,这是诗人望之后的想,是诗人精神的、心灵的历程。既不沉溺,也不抛弃,冷峻的热情的。诗人将进入身体内部的世间万物吸收过滤之后,产生了新的万物。最后一句是诗人在望、想之后的感:荒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过的也不过是荒芜而昆仑永恒。
  短诗结构宏大,非鸟巢、水立方可比拟;时空深邃,境界高远。人类的物质与精神在昆仑山面前,都显得渺小而短促。生命个体的闪电般呈现更是微乎其微,这就是诗人最终的感叹:荒芜。
  小品演员潘长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了。诗人大卫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局限与荒诞。难能可贵的是诗人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诗学表现。这种精神上的渗透正是优秀诗人必备的,也是昆仑山之所以成为昆仑山的不断丰富的、高拔的理由。


  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2 14:13 | 只看该作者
好诗,风格跟我的一首像,
独立于山峰之上
天下虽大
然在我脚下
日出
用剑刺向万物之幻象
日落
用剑刺向内心之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22 14:1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读,有些人说不要用形容词,形容词多了和不错嘛,诗无定法。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22 14:14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诗歌才是我追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22:53 | 只看该作者
暗王 发表于 2016-12-22 14:13
好诗,风格跟我的一首像,
独立于山峰之上
天下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2-23 0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推荐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9:31 | 只看该作者
寒雨 发表于 2016-12-23 07:11
谢谢先生推荐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4 16: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