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7|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缩成雨点小《冬犯桃花》和诗兼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玉

(一)

就差一场雪就可以抵达,抵达三月,抵达荡漾的春心,那桃花状的水
冬隔我在桃林之间,滋长了魏晋风骨。骨瘦如夜:古老的情结驻足柴扉
从容地漫卷年华。与我相隔的,不止竹林的距离,其实有青春那么遥远

灯火点燃忧愁,天地无涯。我端一盏倏忽(倏忽盛满壮年),与白驹干杯
不通过太阳,完成一次埋葬。我不问天,但见头顶云烟空空,仿佛一夜春风
吹开千树万树犁花。更有桃花!我说开,便开。大如席的雪花倾泻而下

春风一夜,吹落乡愁。用桃红欺骗游子,故乡近在咫尺。桃枝伸进乡音
等待结子,等待北风的扫荡。然而以花为裙的初恋出现,手拿桃叶,像观音
吹灭今夜,甚至我:一个宽大的古典容不了我们,又奈何一个狭窄的现代

(二)

冬犯桃花,该是生命的绝症。冬将湮灭,借桃花潭的水;我命不该绝
因为桃花的盛开。拈花而哭,拈花而笑,拈花而醉。桃花就是母亲用水稻
酿的浊酒,率性的癫狂遁入愁肠。桃花说:这不是乱世,也要绚丽多姿

是啊,要开就开得真实,就像离经背道的早晨。开成阮籍,痴到无望
开成嵇康,岩石上的孤松。桃花早死在别人的吟咏中,是季节流出的红
是杜康,开在我的血中,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呕吐出明日的江湖和浪漫

而我不是刘郞,等待桃花净尽。今夜,且乘桃花的暗香,从五棵柳树
从那朵菊花,从一朵桃花到另一朵桃花的缝隙,去见南山,然后点一支烟
在烟的袅娜中偷渡桃花源:鸡犬之声相闻——我掐灭烟,却无路可逃

(三)

那就逃到桃花的内心,潜伏花蕊,像蜜蜂,把自己也染成桃花的颜色
与季候对峙,养成惊天的大雷,挂在树梢,只等去年今日的那个人来摘
随手一摘,《诗经》打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而春风不是去年今日的风。假设它是一场雪,走在去人间或地狱的路上
牵挂人类或鬼。那么桃花就是灯笼,不用火柴,就推演了一场旷世的爱情
我打着灯笼,只照亮不到四分之一的前程。昨日的恋爱如雪花纷纷落地

寒冷如初。站在比我还要苍老的黑暗中,把相思交给那朵朝秦暮楚的云
风骚留给树根,与一瓣瓣桃花,以绝世的姿势跌入小溪,追逐无家的潮水
我看见那么多的鱼游进水做的骨朵,成为抒情诗人,掀起一朵朵浪花

(四)

浪花是桃花的前世,雪花是桃花的今生。它们的姐妹,叫灯花和泪花
或者称之为孤独和苦难。因此要开就开五朵。五花齐放的人生才叫圆满
五位家人立于枝头,是今夜的全部。我说开便开。家人绽放,我凋零

啊,今夜多么销魂!桃花开出妻子,不通过玫瑰,我完成一次初夜
桃红作证。浪花逐出儿子,掀起了大海的蔚蓝,命令所有的船舰开路
灯花点亮母亲,挑落半个月亮,挑出泪花。泪花种出父亲哭到天明

只剩下雪花,是我自己,此刻把大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上帝在苦寻
我的存在。我说世界白得毫无意义。于是雪花把我送回东晋,开在东篱
不必待到九月八。只需一朵。一朵就可以终结这个人比黄花瘦的冬天


/采风和诗

我看到竹林中七人向流派走来
款款深情
依然不羁
我看见桃花在处子手中一瓣瓣开
一瓣瓣落
母亲的手能够接住
只有这份来自骨子里的爱
能够还原岁月  流年

真想躺在冬日的桃花
不再醒来
不再
缩成雨点小的《冬犯桃花》把人物写活了
花语   对了植物的四季分明在和白纸对话
文字的魅力么
思想的沉浸么
诗意的栖息么

小雨点实在爱你的轻柔绕指
桃花芬放
点燃无数花飞花冉的思绪
这样的人生是惬意的
生活在现代的诗者
和你共赴一段舞蹈是有福的
但愿自己成为百年后的阮籍
嵇康  杜康  刘郎
人比黄花在这样文字氛围里
好诗意   好浪漫
一点也不瘦
这或许是古人物质虽不发达
精神却高度穿越的原因所在吧

小雨点做到了这些
仅仅通过一篇文字
复原了古诗存在的空间
立马神游很长的年代
而不必借助任何的穿梭机器
彰显文字的功力

“此刻把大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上帝在苦寻
我的存在
我说世界白得毫无意义”
更拨高了全诗的哲学思考
和生命厚度
冬日里白得更加璀璨
更加纯净
而我
俨然是白色抒写的总导演
幕后的清扫者
说走就走的看客
或者主角
这份从容
和自然迅速融合又能迅速剥离的
那份动静相生之美
怡然自得之美
淡然雅笑之美
慷慨激昂之美
跃然成章之美
开阖有度之美
太美
赞美你
小雨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12-23 08:16 | 只看该作者
今早的第一个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23 08:1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采凤。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23 08:19 | 只看该作者
你读懂了雨点的内心。我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交一篇好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23 08:2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返过头来,我觉得从83-93年那十年是我写诗最纯粹的十年,那都是真实的流露。中间十二年停止写诗,2005年闯入网络,重操“旧业”,大大地玩了一把,后来我发现,此时的我的确有些浮躁,而诗是需要沉下心来,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把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8:28 | 只看该作者
缩成雨点小 发表于 2016-12-23 08:19
你读懂了雨点的内心。我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交一篇好作业。

宝剑赠佳人

我在寻宝剑

一样一样的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8:28 | 只看该作者
缩成雨点小 发表于 2016-12-23 08:17
问好采凤。辛苦了。

这篇一下子就进入我的心里
抵挡不住的手
接着敲了和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8:29 | 只看该作者
缩成雨点小 发表于 2016-12-23 08:26
现在返过头来,我觉得从83-93年那十年是我写诗最纯粹的十年,那都是真实的流露。中间十二年停止写诗,2005 ...

文字写给自己看的
当然不错
但是好文字值得流传
和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2-23 08:29 | 只看该作者
缩成雨点小 发表于 2016-12-23 08:26
现在返过头来,我觉得从83-93年那十年是我写诗最纯粹的十年,那都是真实的流露。中间十二年停止写诗,2005 ...

这是我那些年写的一篇文章,最能体现我的诗观,与你分享。

    本来回红尘只想做个集子,把自己散落各处和年轻时的习作归拢,立此存照,然后立马闪人。谁知竟鬼使神差地答应做编辑,并且又开始写起诗来。我知道网络编辑的含义。网络编辑不是身份,网络编辑不是荣誉,而是一份责任,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虽然自己的时间有限,竟也象模象样的审起稿来。后来我发现红尘诗歌编辑队伍庞大,往往我进去稿子也没几篇了,所以又乐得清闲,四处转悠,看精华,看推荐,甚至看通过的,心里开始想着做另一个更有意义的事情。正所谓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现在我重归红尘也有月余,广阔的阅读有了初步的印象,概括如下:写诗的比看诗的多;口水诗、急就诗、唱和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意象的随意堆砌,题材的狭窄与跟风,主题浮于表面,已形成势不可挡的潮流。总之,一股浮躁,像烟雨一样迷离红尘,看似繁荣,其实是诗歌真正的悲凉。
    我知道年轻人的热情,自己毕竟也年轻过,也疯狂过。但是这种“一塌糊涂”的热情只能把自己烧得更加盲目。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应该有一个年轻人火热的心脏,智者冷静的头脑;真正的诗人疼痛的门槛很低,但也知道止于何处,并不那么渲情,并不那么泛滥,洪水只能冲毁一切。我认同诗歌是很私人的表达方式,但我更认同诗歌创作应该依托自然、社会,体现民族精神,具备观照自然、观照历史、观照生命的大情怀,写诗的人,不,诗人应具备“经天纬地,昭临四方”的文化修养,“博学多闻,海纳百川”的知识基础,心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宽阔胸怀,参天地挟宇宙的宏远追求。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条件有些苛刻,自己尚且是个“半桶水”,顶多对诗歌虔诚而且敬畏罢了。我没有理由“教训”别人。因此,我觉得自己目前应该做,必须做的,是尽自己的所能,点一盏灯,使如我年轻时那样的热爱诗歌的人不至于迷路。我知道自己是在打肿脸装胖子。我也知道结局,应者寥寥。但必须有人去做。而且我知道,评论人家的诗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歌德曾经说过,诗人需要全部的哲学。实际的情况是,现在好多写诗的人缺少一种思想与精神境界,又缺乏深厚的人文修养及驾驭文字的能力,能“作文”的就披挂上阵,这一方面说是好事,但自然也影响了新诗写作的整体水平,从而影响了大众对新诗的评价、接受和认可的程度。
    纵观烟雨红尘的诗歌版块,我形成如下一些看法:
    一、看似热闹却是浮躁。今日大多数写诗的人被竖起的各式各样的“主义”大旗晃乱了眼,失去了一种纯粹、自然的创作环境,写出来的东西当然是观念的衍生,诗歌也就成了过眼的云烟,同时过度的娱乐化倾向,狂欢之后留下一片废墟,神圣的艺术殿堂成了随意排泄的垃圾场。在这里我说一句冒犯众怒的话,在红尘真正称得上精华的作品不多。
    二、缺乏对诗歌的敬畏之情——诗歌,这颗皇冠上的明珠,材质是昂贵的,技艺是精巧的,器形是高雅的——但这不意味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在每个人的心里存有不灭的希望,激励着热爱者精心打磨出更多耀眼的明珠,去照亮更多人的心灵。那种随意在键盘上打出的分行文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对诗歌的亵渎。我一向主张诗写我,而不是我写诗。但看今日的红尘,拼的是速度,拼的是数量,无数的人在挤啊挤,挤得越快越多,喝彩越多;写诗的人在变瘦,诗歌却虚胖起来。
    三、审美取向的错乱。我毫不否认审美取向的多元化对今日社会的开放所产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都有独立的审美角度,都应该得到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都能找到不同的审美群体。正是有了千姿百态的审美趣味,才有了艺术天地的万种风情。但作品必须有审美的价值和艺术的再创造。那种生搬硬套的“照相”和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其实是诗歌创作的大忌。
    四、曲解创新。诚然,创新是诗歌的生命。但是,诗歌创新是建立在深厚基础之上,并能带给人们全新审美愉悦的过程。庞德说过:“愈古典愈现代”。离开了审美,就是丢掉了诗歌的核心,诗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那些胡乱拼凑的场景叠加,生搬硬套的文字组合,指鹿为马的思维纠结的作品,都是对诗歌创新的误读。
    以上是我最近阅读红尘诗歌产生的“感慨”。这不是打击诗歌写作者的热情,而是告诉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们要看清眼前的道路,回到大地,回到万物竞相生长的肥沃土地,回到生活,诗歌的源泉才会无穷。
    再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到,今天的阅读正向娱乐极度倾斜,不重品质,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力的消解。这又是一个悲哀。电脑使人的思维日趋表面化和碎片化,已直接威胁到人的阅读能力,并造成电脑使用者平均智商的下降。呜呼哀哉!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逐步改变自己,每个人从我做起,改变目前烟雨红尘诗歌版块的浮躁环境,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来红尘看诗、写诗,有更多的诗和诗人被读者青睐,或许走出一位或数位在诗歌史上留名的大家。我期待。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藏有一块“诗意栖居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2-23 08: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4 05: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