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信奉宗教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佛教盛行,也许这是针对大众的精神缺失的拯救吧。《在湛山寺》一诗写了作者在那里的所见所感,暴露了一些人苦闷、压抑的内心世界,其实这是“时代病”。只有信奉一种宗教来解脱,也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觉醒意识。
“忧郁”的信徒希望解脱精神上的苦闷,“压住生活的苦难”,而“我只想压住书中的信仰/压住这些缓慢、宁静、空无的美学”,在作者眼中那些经书如同美学,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丰富清醒的精神世界。在一个普遍重功名实利,轻理想信仰的年代,许多人会感到孤独、压抑、甚至痛苦无奈,从而信奉宗教以释怀。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政治进程有着使命感和参与意识,这大概来自学与仕集一身的儒家传统吧。但一些知识分子是超脱的,和社会进程保持了一定距离,以便在历史意识和人生智慧的开阔视野中看社会进程,也就是说首先要自救,在躁动中保持静观沉思,在芸芸众生中做个智者,守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人的存在对社会的精神走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自救也是救世,独善其身收到了兼济天下的效果,倘若人人在精神上能自救,社会风貌会焕然一新!诗中的“僧人”为信徒讲经说法,拯救世俗的精神缺失。他们超透而冷静,谦恭而优雅,内心世界充实而富有,有着兼济天下的悲悯情怀,令人尊重,是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诗中结尾写到“鹤在降临/我生活在与它相会的希望中”,鹤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许只有宗教尤其是佛教能拯救人们塌陷的精神世界!
原诗
忧郁的信徒
在金光闪闪的佛像下阅读经书
一只手压住由风掀起的纸页
另一只手放在胸前,压住生活的苦难
而我只想压住书中的信仰
压住这些缓慢、宁静、空无的美学
它发出的光,并不传递来自神的消息
树下扫地的僧人
禅意眀薄,拥有如秋天落叶般的冷静
掸去灰尘的样子,谦恭而优雅
像一张还未写下什么的白纸
对灵魂向肉体下跪的疼痛一无所知
瓦片上飞来的鸟雀
掠过信徒的额角,这样的重逢使天空变得更低
仿佛一卷经书就足以使人放弃远去
我看了一会儿,闭上眼睛
哦, 它来了
鹤在降临,我生活在与它相会的希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