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评论的“五虫”法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王锡民
      如果说读诗相当于虫钻木,那么评论一首诗就等于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虫钻木、木打虎、虎吃鸡、鸡捉虫”的循环。不同的虫子钻木的深度不一样,不同的虫子与木头、老虎和鸡互动的效果也不一样。
    一,“蛔虫”法则
    蛔虫法则适用于与诗人关系密切的评论者身上,他们就像诗人肚子里的蛔虫,游刃有余地在九曲回肠里游荡,畅通无阻地在山道十八弯里出现,连诗人有几根花花肠子也了如指掌。
    “蛔虫”只在密切接触者之间穿梭并献上爱的虫卵,虫与木始终保持互动,伴随蛔虫现象的是诗评有较高的准确度,准确度是诗歌评论的重要因素,但诗评水平高低与准确程度不能简单划等号。
    二,“螨虫”法则
    螨虫作为人体的寄生物,常埋伏在面部的鼻尖以及鼻翼两侧,时机成熟就会公开亮相。螨虫比蛔虫肤浅,它是对诗人不熟悉的评论者的产物,虽然诗歌允许多重解读,但像强拆那样的拆解,过于背离诗人的意志,容易在心理上把诗人逼成钉子户,有时,诗人会将这样的评论者视作故意制造酒渣鼻的人。
    三,“滴虫”法则
    滴虫不长在脸上,没有螨虫的审丑烦恼,深度与自由度也不及蛔虫。但它能够在私处制造奇痒,而宿主正陷在痒痒中不能自拔,她们频频发出求救信号,期待一个小虫成全诗人的快慰。滴虫是快乐棒,却制造着假高潮,激情过后归于平淡,奇痒过后会火烧火燎.
    四,“冬虫”法则
    冬虫稀有,钻劲十足,钻法精当。它要求评论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娴熟的评论技巧。既能找准沙里的金子,又能指出玉里的瑕疵,还要考虑到木头的承受能力。从大处着眼,从细节钻起,从开钻到钻透一气呵成。读这样的诗评,酷似药疗与进补。这样的“冬虫”,能有效提高诗人的写作水平与读者的鉴赏水平,增强抵御诗疾的免疫力。
    五,“精虫”法则
    “ 精虫”是“冬虫”的延伸或高级阶段,它在保留原创基因的基础上,又获取了新的生命。它从一个个具体的诗评事件抽象出诗歌理论,又反过来去指导诗评实践,它是诗歌评论质的深钻和飞跃,是有出息的诗评者追求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5-10 07:00 | 只看该作者
四和五
比较欣赏
不错的比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7:14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7-5-10 07:00
四和五
比较欣赏
不错的比喻

谢谢采风老师,我的《采风偶遇》系列,不知道发到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5-10 07:4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5-10 07:14
谢谢采风老师,我的《采风偶遇》系列,不知道发到哪里。

挺新鲜
期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10 11:09 | 只看该作者
很奇特的想法,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1:26 | 只看该作者
姚大侠 发表于 2017-5-10 11:09
很奇特的想法,欣赏!

大侠老师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5-10 23:31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5 21:0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