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12期 明烛江南《打工妹》汇总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0: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索诗歌《一诗三日众人评》第12期 明烛江南《打工妹》汇总帖:


打工妹
文/明烛江南

人说你已为人妇
可你却暗自摇一摇头

小小的女子
扛起生活的重却
以一声低叹
卸却飘忽的风

扪风自问
一个少女
为什么要表演
少女

故乡离城二百里
竟使春风久相违

发表于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探索诗歌版,2018.5.28

推评链接:http://www.zgsglp.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2628&extra=page%3D90&mobile=2

探索诗歌编辑   布袋和尚   主评:

生活不止飘忽,八点三十二分,一路狂奔,掠过田野和村庄,不去抽烟,也不去冲凉,直至坐在靠南小房间的椅子上,方才轻松下来。
    “打工妹”一词从我心头一晃而过,留下的却是满满的沉重的远方。忘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姐跟从一个乡村的群体去南方打工,大伯大妈满眼的泪水;也忘不了小学同桌离开时,略显稚嫩的微笑;及至自己的妹妹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去了南方,我才觉得打工对于一个没有纳入体制内的人来说,是怎样的充满艰辛。安静的夜晚,雨水过后,窗外一片蛙鸣,而我,点燃一支烟,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明烛江南的《打工妹》或许没有我的姐姐、妹妹,她们生活的沉重。她们离家何止二百里,何止一千里,一个嫁去了茂名,一个嫁去了江门,一个在东莞的鞋厂整整干了十年之久。三十年来,她们从未相聚,从春天到冬天,从除夕到春节,只飘过我的祝福,或短信之中短短的一瞬视频。
    小小的女子
    扛起生活的重却
    以一声低叹
    卸却飘忽的风
    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的如同眼前随意的一幅图,似乎无数的图片的浓缩,铺展在一个昏暗的夜。大凡有才情的人不屑于对语言的束缚,我想明烛也是如此吧。“重却”一词,我猜想是重担之类的意义吧。但是我觉得是一个生词,如果没有后面的“卸却”,我一定认为这个词表达了苟且之外的种种难以承重的生活。四行之内用了两个“却”,我觉得明烛可以琢磨一下的,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了,明烛不必在意。
    一个“风”字,贯于文字上下,不管是飘忽的风如晃晃荡荡的生活,它从脚下生,却没有定向,或左或右,或上活下;女子的一声叹息,内敛,含蓄,久不相见的人,他或许在另一个城市经历着相同的经历,同样的飘忽,同样的长叹吧。
“扪风”自问,一个“表演”让人潸然,一个不能做自己的人,一个深藏自己的人,一个芳华依然的人,我们可以体味作者的深深同情。正是这样的善念,这样对生活的关注,才写出如此令人心碎的句子吧。及至“春风”却又充满了渴望,一扫文字的沉重,温馨从眼前的青烟飞起,一跃抵达内心的柔情。“二百里”,一个目光的距离吧,可以遥望。即使江南有烟雨,但没有远山,即使有远山,也挡不住目光的洞穿。
  沉浸的明烛的文字中,不禁心生感念,明烛会是一个女子吗?如此的女儿家情怀,如此细腻的表达,如此沉重不失委婉的生活,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怀可以诉说。
  打工成了当下一个普遍的存在,以至我早年也跃跃欲试。我只希望每一个有此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人们,生活不再飘忽,春风普度,生活安宁,平和。



探索版主持人   刘苏慧:

明烛江南老师这首写打工妹的诗,我在读帖时,就感受到诗歌的深度,对打工女性的大同情,尤其是对那些年纪轻轻还没有经过婚姻的“小小女子”的怜惜。她们背井离乡,像蒲公英的种子,刚成熟,就被随意的风吹起,散落到四方。而诗歌开头的“人说你已为人妇/可你却暗自摇一摇头”,简洁的两句,写人言,写小女子的神态。为什么别人会说她已为“人妇”,一种即是小女子的容颜看起来憔悴苍老,因而引起误会,一种可能是谣言中伤。可无论哪种情况,这个女子不做解释,只是“暗自摇一摇头”。读来,是不是感到这小女子的无助?没有必要解释,她深深懂得,但凡有这样的“人说”,解释只会让别人的想象,多出些扩展的空间。
诗歌的第二节,竟是对第一节的最好的诠释。
诗歌的第三节,是我初读此诗时,没有读懂处。通过学习布袋和尚编辑的诗评,我忽然生出这样的观点,诗歌的第三节,“扪风自问/一个少女/为什么要表演/少女”。为什么不是扪心自问?这其实是旁观者的问吧?当有懂得并且怜惜“小小的女子”的人出现,他(她),所有的爱莫能助和怜惜,也只能向这不可捉摸的“风”去倾诉。因为,“小小的女子”没有表现出需要同情需要悲悯的意象,“她”把自己的心思用“一声低叹”向“风”倾诉(唯一可以托付的物象,可以带着思念飞回故乡),“她”知道只有回到故乡,在亲人那里,才有可以任自己放松一刻的空间。而他(她),是熟悉这个“小小的女子”的。
诗歌的第四小节,写到“故乡离城二百里/竟使春风久相违。”。“二百里”应该只是一个虚数,正如李白诗“桃花潭水深千尺”。末句的“竟使春风久违”,一语双关,既指离家的时间久了,也指渴望和亲人的如沐春风的相聚。
读过一些明烛江南老师的作品,很有古点文学的底蕴,因为作品少了些现代诗的开放式语言,正如这首四段体的小诗,用语凝练典雅,注重意境的营造,末句更是古色古香的语感。整首诗,反复朗读后,梳理出的印象就是,这首作品,是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抒发了对“打工妹”们的深切同情。举轻若重,透过这一主题,令读者也体会和联想到这些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城市里的“小小女子们”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唤起对这一群体更多的关爱。


诗作者   明烛江南:

她们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
感谢北编夏祺!!!

非常到位!!!
深深地感谢啊!

夜雨犹敲窗,
似闻铃音暖!!!

龚自珍言:吟鞭东指即天崖啊!!!
感谢慧主言人所欲言而不能言之深刻解读!!!


诗友   毫光:

貌似人妇。
实则少女。
这是可怕的景象。
对一个女子来说,无疑灾害性的。

应该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应该是慕名者送上一束束鲜花的。打工妹却无依无靠。独自担生活,独自承载生活背后的无奈。其一生的命运也是堪忧


诗友  澧有兰:

生活的无可奈何,又饱含希望的渺茫与辛酸。


探索版编辑   大榆:

生活的无可奈何,又饱含希望的渺茫与辛酸。


探索版编辑   东羽西飞:
江南这首诗,把沉痛埋在质朴的语言当中。大和尚的点评言简意赅,学习。


诗友   神青赶:

很喜欢明烛江南的这首诗!写得好啊!语言是有魅力的!那种情感是入心的。也喜欢布袋和尚的佳评!



探索版编辑   雾若云:

支持明烛,支持探索
众人众评,其乐融融
布袋辛苦,这首眼前一亮
字里行间,可以清晰看到诗者的功底,语句洗练,节奏流畅。


支持本帖进来探索学习的编辑有:党水北、前进、静铃音、大漠风沙王峰、敦煌飞天、沈继荣、鵎鵼、雷鸣、天山雪豹、缘圆、大正、蓝天一嘘、禅种暮雪、宁小牛、魅力向日葵


互动的诗友有:玄荒、云朵、诗人彬哥、敖华、夜跑如风、阿天一、九儿、陈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6-12 12: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缘圆辛苦汇总,也感谢所有支持探索诗评活动的编辑和诗友们。欢迎大家继续参与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14: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慧姐中午好!感谢所有支持探索诗评活动的编辑和诗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6-12 17:31 | 只看该作者
缘圆辛苦了!下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6-12 19:4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辛苦活,谢谢缘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鵎鵼 发表于 2018-6-12 17:31
缘圆辛苦了!下午好!

微不足道!问好鵎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漠风沙王峰 发表于 2018-6-12 19:47
这是一个辛苦活,谢谢缘圆~~

慧姐一直在默默付出,分担了一点点微不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6-13 10:03 | 只看该作者
缘圆 发表于 2018-6-12 21:49
微不足道!问好鵎鵼!

圆缘谦虚了,上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6-14 11:5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基层的诗文,文笔朴实、感染力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3 06: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