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群言堂笔 于 2017-7-17 11:28 编辑
以诗的特征,我认为中国新诗如不能建立自已完整的体系,是很难立足世界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重要的是,我们要给新诗以新鲜的血液,至少让它能如鱼得水,那么新诗才能形成自己的活力。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诗学无不是以意境取胜。而要得到如此,无不是意象在起作用,而决定意象的又无不是生活有情可抒。既然有情,因为中国汉字所讲究的词藻,即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誓不休,如此文采才能飞扬。而所有这一切,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就是——诗味。也可说是境生象外。
坦然,要想达到这一点,如今不和当代诗潮接轨也不行。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自已的语言,以及每一个时代所欣赏的习惯。从这点上说,其实我们就应该有了一个明确方向。如果细化,也就一句话——即三易一味二得!
三易,即易记易吟易懂;一味,即诗味;二得,即得生活真情,得人生经验。
三易,其实就是从诗的特征,通过语言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共识。诗味是从人的行为科学,从生活实践所提炼的一种美的认知。而二得,即是情的验证,又是人生在生活中真实的反应,是时代给历史散发的一点痕迹记忆。
或许我们会过多追求当下性,但这并不影响对历史的回忆,通过各个不同窗口也能看到不一样世界。而这个窗口最大的牵线人就是情,如放风筝,一根线,就牢牢栓在手中,因此适者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总不可违背良心,以莫须有的镜像,来达到刷眼球的目的。也不可能食古不化,一层不变,重要的还是在于发现。就像拍照片,一个微妙的视角,就能画龙点睛!
所谓诗,无不是以灵动活泼新颖取胜。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又易传,诗是不是就发挥了它的效果?再说我们写诗也远不是为文而文,首先是心灵有所动,既而才能为我所用——用来揭示生活本质,以得到扬真善美,鞭假丑恶。其实诗的功能也正在这里。
诗,它并不是万能的,它就那么一点点出口,就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能寻觅到人生的某一个痕迹,从而让你认知这个奇妙世界。诗就是让心灵能真正达到释放的这么一种图径,它并不需要虚情假意,因为一切虚伪都是它的敌人,所以它也有光环——灵魂的歌者——就是每走一步,都应该像诗行一样,每一步都有迈出脚印,从而才能有望攀到顶峰。
所以说,诗即是一览众山小,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灵写照,或是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行吟,不一而足。有此我们才能继往开来,百尺竿头更尽一尺。
诗,它并不是还没有学会走,就要跑;还没学会跄,就又想飞。尽管它的本性带有一点异想天开,可是却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志也。也可以说是文以载道,如此而已。
那么新诗的出路到底在哪?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