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评论] 对我的《看到》一诗的解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我的《看到》一诗的解密






偶尔读到的英国利物浦派诗人亨利·格拉厄姆的《两座花园》,让我想到了我的这首《看到》,这原因在于它们在语言上的共同处以及表达的多向性方面,这里准确一些地说:是我联想到了我的这首诗。

记得大约就是2012年左右的时间,在参加《中诗简牍》评奖活动时,我因莫名地被排除在了参赛(获奖)作品之外,而与主赛方面发生争执。这原因在于我的参赛作品像是不存在了,没有出现在评奖的任何范围之内。现在描述当时遭受的处境,我踌躇着该使用被“围剿”还是“围攻”这样的词,前者有贬损他人之意,有个人意愿的成分,后者似有夸张之嫌,说被人讨伐也许恰当,显然,这意味着我可能有触犯了“他人”的地方,这样说多少会让我有些暴露。可这里旧事重提不是为了算旧账,因我还要说出的是,论坛把我的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反论坛”的帖子提升起来供大家讨论,让我有些意外,我知道这里除了不好的东西,它还有些好的方面,可贵的地方。

记得其中有人认为我的这首《看到》是哲理诗,不在参赛范围之内,我想其或许是不懂诗,也或者仅仅就是一个牵强的借口。其中也有人问过我:“你觉得你的作品比前几名的获奖作品好在哪”,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是我写这个东西的目的。

谈到理论,可能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影响了上百年的整个世界的东西。这种理论及其现实是否是诗歌可以作为表达的东西呢?回答是肯定的,但以仅仅的六行诗对于表现或者囊括这么“重大”人类社会现象的题材可能吗?我想说的是:我做到了,而且不仅于此。

“逻辑材料构成船/理论是它的帆”前面说的是理论的构成(链接后面的喻体“船”),后者说出的是它“行走”的方式,“船”它的一个指向就是大海或者水,而大海或者大水也是“人民群众”的喻体。而船又是“帆”的拥戴体,这里道出的是某种围层与核心(表达上没有遗漏,也即我曾说的:完满的表达)。“谈论构成推送的风”在描述喻体的同时道出了喻体的方式,更道出了理论现实化的成就方式。

“人们并不觉得/是在抬着一条大船/在把它送入大海”是这首诗里我更喜欢的地方,他同时描述了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两个方面(两种状态)以及人们对于某种理论的认知程度、过程,与理论成就的方式。它同时写出了人的状况、理论的状况及其过程。这是纯口语的,它以最简单的方式,道出了最艰于表达的甚至是重大的东西与方面,正所谓“举重若轻”。这是区别一种诗歌能力程度与力量的所在,是口语写作的奥秘所在,也是我把真正的口语诗称为:一种高级诗歌方式的原因所在。而这种描写并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就与发展过程,而是对现今为止几乎所有社会化了的理论的一种基本实现过程的描述与文化关照。

在谈论社会现象的同时,指向的又是这种理论的文化的本身,这是一首诗囊括了两个层面的东西的地方,而后者对于艺术写作尤为重要,这里所谓的文化关照即意味着诗可以把位于人们头顶之上的某种“云层”至于视线之间,把造成某种国家事实的人类历史行为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纳入表达,这不只是哲学,也是诗歌能够(应该)涉入的地方。在前两种层面的表达之外这第三个层面的东西,指向的是语言本身,我们知道:“诗是语言的艺术”,偏离了这一面的东西,不能成为“艺术”。这是我所说的这首诗的多向性的原因。它是以诗歌的方式对于人类历史与现象的一种诗歌化表达或者诗化解读、也使文化具有了近距离的可把控与观赏性。

记得在朦胧诗写作的中后期,许多人象是接受了某种“号召”,一些“人们”在努力地创作出“民族”的大诗“史诗”,现在看来,多不是那么回事,功利性、功利心太强的目的性“精神”产出的东西常表现出的是图解的生硬与表达的牵强,其价值是可想而知的。而假如我前面的解读都是事实,也就是现代诗能以极小的篇幅实现对于社会重大现象的表达,现代人还用心费力地去写那些大部头的可疑的唬人的文字做什么,为了补漏还是装饰?简单细化是对于某种“智性”的现代人而言的,它区别于古典意义上的文学与精神的启蒙。

一块芯片、集成块或许很轻,凭借原始的直觉,你无法想象,它是什么,或有什么,你可以鄙视、轻薄它,但你无法跟本地否定它。集约化的工业生活,会不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学方式,这至少是应该能够考虑到的。如同电子工业由笨重的电子元件向精细化的发展,我们的诗歌不能总停留在它的笨重的语言使用阶段,而沾沾自喜、自高自大。

说到这里,我也不敢确定现在有多少人会肯定我这首诗的价值,也许有好心的朋友会说:“这是中国,不在于你文字的价值,而在于你的‘为人’”这个我相信(一个没有奖金,几乎不算奖的小奖尚且有人将其作为筹码进行交易,而它的人群是最基础的网络人群),但假如评价诗歌不以诗歌为准,而是在为名头关系人缘印象发奖,那么这个奖现在来说该是公共关系奖还是诗歌奖。这里许多人计较与考量的多是自我利益的得失(自己可以带着一个光彩的面子离开),而不是从理想事物的发展方面去认识,这种气质中能充分体现出“拔一毛利天下,而绝不可为”的“英雄”气概,但这天下是谁的,你在外星吗?设想一下,如果是在战时让这些人“民选”一个将军呢?他们在什么时候会清醒过来,去选一个好将军(而不是伪“将军”),他们会知道那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东西吗?许多人在批“伪诗歌”“伪写作”,我想说的是这该怪谁呢?它难道不是这种人群,也即这种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吗?当文学标准成为了关系标准;当可疑的文学成为了文学的标高,成为一种“需要”,没有土壤怎么行呢?以集体无意识来解释吗?而假如这个国家的腐败来自它的最基本的人群,这样的腐败该怎么治理!他们的不同仅在于贪大贪小,怎样才能贪到和贪什么的问题。

也许,我们真的该重新打量一下我们所谓的“文化”“历史”与我们自身,以寻找伪文化的根源。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撒谎的人,时间长了就会把谎言当做真实,甚至自己都是坚信不疑的“可据以理论”的东西。而显然,改变人的人格异化状况,需要从清醒开始,这是关系到人的;人群的命运以及他们生活在何处的东西。而好的文化得不到应有尊重的地方,不只是诗人的不幸,而是它的人群的不幸,是环境的条件与状况下的“腐肉”所招致的文化病变。它与一些人的“把持”、与文明状况与艺术土壤的肥沃与贫瘠有关。对此我们只能等待和有所等待。




看到


逻辑材料构成船
理论是它的帆

谈论构成推送的风
人们并不觉得
是在抬着一条大船
在把它送入大海


2012.12.25

----------



2017.06.1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14:5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