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陵一片云 于 2013-11-21 16:11 编辑
. o2 L! M$ x+ y& F- Z$ j" | s3 w: e m8 V
006#:奎奎《颓废的庙》 2 }% M0 M$ @" l/ E- \
两座庙
& Z; @" h$ a2 _4 ?2 f9 w5 Q: ~4 x" e5 _风景大同小异
7 Y* f7 e; D# A9 A& {土坯房的红墙不觉暖 朱门的寒流迎面来 & j5 v5 V+ E3 k7 Z/ l- x
百姓托起的天7 N5 M% X, b4 C6 Y M/ g
有的越长越高 高到云霄 貌似菩萨坐莲
3 u2 V5 g9 d6 b; y( R6 q7 W0 G却无慈悲心怀
$ n, P) b. f, U/ B朽木蛀虫终为灰土
草根 拯救家园 & k$ b' B; @9 {7 g: @
【创作手记】历史上,政权的兴旺更替,同政治的清明息息相关。作威作福,漠不关心民众疾苦,高高在上者,必然灭亡。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些执政者的奢靡之风人为地同民众隔开两重天,血肉断裂,油水分离,社会矛盾激化,天迟早会有坍塌的时候 9 ~ J. D1 ^' L; X( J( D8 D/ \5 K
点评: 【金陵一片云】:整首诗除了最后一句使人觉得尚有希望的存在,其余部分写得太沉了些。可能是因自己诗歌观的缘故,还是希望大家能尽量地发现美之所在,力求在诗中表达出对美的追求。 【夜1969点评】:奎奎的这首诗明显是想做为匕首投枪的,但是在表达上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感觉意象比较乱,中心意象的选择上有些不足,结尾也有些草率了。
' i) m+ z- M1 s7 o3 Y3 G007#:夜1969《红墙》
* p! T# ^0 [- D+ U; e |0 I( f——“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的告诫,还有几人记得? / g7 [. c" s+ G( C" }5 c6 E
五十年代的土坯房
, v r: H; N: C至今仍然矗立着
, s4 Z' h. V _$ q斑驳的红墙让我想起了天安门 H8 { U: Y, R; K( G7 U
庄严肃穆( b6 a0 B/ T$ P& ]
洁白的门帘诉说着廉洁
/ b; a! r4 [! x2 g) F红色的字3 a Z4 F* X3 k } L! B
是一颗颗火热的心# ^2 ~& V. M. z6 I" V' _
不锈钢的公示栏很亮眼
3 ]3 x$ M: [- k) r( |那不是奢侈 而是3 M1 ~/ p' ^: e
百姓心里的阳光
2 H) j$ U! T) K. p- z& c6 H5 r
任身旁高楼不断向上生长
/ n# L* t, `, j; R任老百姓随意来访7 n$ k) I; Z6 ]" k. Y& ^
坚守在低矮的瓦房里
' R- q& \2 p8 C一个个巨人 点亮了西柏坡的烛光- X! L" K. o. |. c9 P0 c) Z% |
2013年11月6日于商洛。 & c. y5 q- X. m+ K: S
【创作手记】对于时政,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其中既有愤怒,也有温暖。但是,似乎怎样的论说又都是羸弱的。当前社会上的负面言论已经很多了,几乎都是对各地官员的不满和失望情绪,这和这些官员的不争气是有直接关系的。而我此诗的意图,就是想弘扬下正能量,传达出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温暖。 点评: 【金陵一片云】: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有着正能量的心,这从诗中可见一斑,同时这也是自己比较欣赏的为文方式。或许是作者想尽可能多地描述他所发现的美之所在,在不知不觉中显得笔墨多了些,进入主题慢了些。二节提升得不错! 【夜1969点评】:我自己的就不多说了。 【奎奎】:贴图揭示了当今社会,腐败蔓延政体,鱼水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语言深刻,发人深省! " @7 b" f7 ^1 i
008#:金陵一片云《脸》 # }: n7 }7 y9 V$ I. X. B
如果说
2 N, c3 U% _/ r' Y: p* u c政府办公房是政府的脸
- w4 s: k N( Q1 t8 U, O6 ]: m" L那么
3 k& p5 t' R; j0 C- [8 t0 ~坚持了数十年朴实特色的办公房
. _5 r( B# W/ D3 x$ d最终灿烂了谁的脸, Z, r& X) s" G6 x' d% z$ Y* N
造价过亿的办公楼8 s! f: }% m- m, I' S3 B7 Y& ]/ X/ f L
又煽了谁的脸
( H) \4 y$ N9 Z8 Y; j6 i" O2 x3 }6 Q) r- a! \
【创作手记】或许是因为个人诗歌观的缘故,不太喜欢涉足此类令人生厌的话题,但人终归是个社会的人,无法逃避种种现实,那么还是面对吧。于是乎,试着写一写,力图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说出自己的观点。——2013.11.07 / Y. K8 d" G/ B; R" K/ X
点评: 【金陵一片云】:自己写的,比较简单,本不想再说什么,但想起自己曾在自己发的主题帖下与诗友交流的一段话,还是贴了来,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字,更好地提出批评或建议:- 我宁愿那朴素的楼里的人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实事,所以才写了“坚持了数十年朴实特色的办公房”,这里的“办公房”不单指建筑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朴实特色”。 【夜1969点评】:金陵一片云的这首诗,与纯粹映像的作品相比也可称不相上下了。在语言表达上干脆、直接、有力,抓住了图片矛盾的核心!通过这首诗,云似乎脱离了一贯以来的风格——不过是好现象,是很大的进步!不错,赞一个!! 【奎奎】:贴图揭示了当今社会,腐败蔓延政体,鱼水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语言深刻,发人深省! ' _+ ^5 X" V" f* b
009#:鲁橹《倘若不能唤醒心灵》 . t5 n! x: u( \7 G/ Y6 J
倘若不能唤醒心灵' r" p& y: z3 J* z( |# M
就让大地早一天沦陷6 `9 l t) @1 K) F
河流早一天枯干
$ m# Y2 D# J& w' P2 U4 B花朵昨夜就死
+ l" d: m% \! C# u我自己 成为骨灰 / L6 d% l6 l9 ?
倘若不能唤醒心灵 就让天空彻底倾覆
' x# y" a$ ^. ?+ ?; Z9 D9 S+ o大海烧尽底端 2 J7 S3 ~& P9 ]& o. \9 I
鱼儿绝望5 L( X% A' O8 t6 n K: }0 y
我自己, ~' N; K- v& s% ^$ Z
连骨灰都不配是
% ]) W6 Y6 L& ?7 Q+ K2 |3 y& s8 E% P S" l. f/ _
倘若不能唤醒心灵 不能挽救尘世的光芒
9 l( a5 e+ W1 f& a2 X我连那道最后的通牒都羞于读出——
4 k& r, |" k+ C8 G7 s1 ]) _置身这耻辱的集中营
% H! P, {+ T$ |0 W0 L J4 |要么突围
0 O( M$ ~" o3 c要么用裹尸布2 |. v1 ]+ b# S" A$ P
捆紧自己- h7 W1 `. m2 J' g$ t& V' M- S6 q
3 s& ^2 k. A7 T% T. N; O7 x ?
【创作手记】每每看到或听到什么凶杀、死亡、奇形怪状的新闻时,我总会产生“这个地球已不能呆的”念头,我下意识的拒绝着这些字眼进入眼睛,刻意的不去看不去听,可是,“生在今世,/便已足尝悲欢,/敢写下诗,已是将一切付出。(茨维塔耶娃语)”诗人,总该是有些担当的,总该是要发出几声怒吼的。总该是有些反省和提醒的。——2013年11月3日
3 R$ n) B* y3 o( b1 l2 }5 s5 l点评: 【张智文】:诗意饱满 寓意明确 好 【金陵一片云】:从诗名到诗文,均有引人之处,整体显辛辣之笔风,欣赏!唯觉首节既有了“河流早一天枯干”,为何二节又要写“大海烧尽底端”呢?虽然河流与大海不是相同之物,但仍觉如能避一更好。 【夜1969点评】:鲁橹的这首诗,是有其出发点的,这种出发点就来自于对当前社会的一个总体评价。是啊,我们的社会的确是很让人无奈的,“这个地球已不能呆的”念头也不是个很另类的想法。但是,社会从古至今就是这样的,我们只能奢求当政者有一颗向善之心,有一颗爱民之心,除此别无他法(像叙利亚、菲律宾之类的动乱不是我们能走的道路,大局不允许。)除此而外,我们作为诗人的,就只有尽自己的力量,去呼吁、去呐喊、去诉说美好期盼——除此别无他法。回到鲁橹的这首诗上面来,虽然作品整体不错,但是与我们这期活动的主题图片关联度太小了。 4 ?6 ?$ F0 o9 h' \# z( w# m
010#:迎风少年《天堂与地狱的住所》 , M( S, o7 m$ V: y$ @
' U3 C1 p" g0 ?天堂 亮丽( }6 d' J8 q/ e
雄浑壮阔的盛殿
; ~7 e- V! e$ g# W, G地狱 红墙 简陋古旧的瓦房1 N7 l3 w& }1 r4 t( W6 u/ U: s0 l
这天与地之间的差距 像倾斜的秤砣
+ U# x5 s# B# K( t脱离了砝码
- e7 M1 L( o3 b' x1 H2 W- t! _2 {# c/ p4 m7 w& r
曾领略
# s6 o- J6 P3 H+ W n- i- ]) ^平民区的孩子为了炫富
" S' { f! h% V" B* C也曾感受
# P# C, ^3 a; b/ n, L有钱人家的节俭
. a) B9 ^' r/ S
. r8 o+ I9 L& R2 d: S1 j3 Z) k8 V为一座繁华 挥霍巨资
5 Y$ ^% {% a" z8 v! \* [: X4 |疾苦的是百姓: u+ e: Y E6 B- T! b( H" _+ B6 e) G
为一片古旧 留守余地7 i1 t2 F0 k I3 j2 V
清贫的是官员
( k; P I# U- _9 |2 ]2 G0 A" v! Z0 U1 J
【创作手记】中文的‘权’字,就是砝码、称砣的文言名词。老秤砣侧面都浇铸着‘權’字。权字、权意流传应用至今。现在被精英、学者、书呆子、文人们越用越乱。
8 _$ |; a$ M+ G1 s" G2 |) m点评: 【金陵一片云】:似乎觉得只需第一节的对比就可以了,后面的衬托其实可以不用的。另外,首节前几句可再简炼些,且“秤砣”与“砝码”都是称重之物吧?感觉还不如这样好些——“这天与地之间的差距/让我不禁想起了/秤与砣”。
: \# y$ K Q- m8 z# T. W+ I/ r【夜1969点评】:迎风少年这首诗,有独特的亮点,如以“权”字的内涵来说明为政者的倾斜,但从表达上看似乎没有准确阐述出作者的感受,有修改的余地。第一节的收尾两句和第三节有待修改,第二节有点多余了,另外标题也需要斟酌下。 w! V9 s3 D& @6 t9 a* `
. {; r$ m" h' U% t6 n: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