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诗弟诗妹们:
你们好,无论你们已经习诗几年还是几天,如果你还没得到过中国话语权人士的赏识与推崇,也没得到过圈子帮会的认可和青睐,那么,恭喜你,你在鹰之心中至少还是这个时代最有希望的诗歌新人!接下来,请认真读完一个老大哥给你们的这封信:
1,中国诗歌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
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便已“三分天下”,你们在进入中国诗坛这个大染缸之前,就应先弄明白中国诗歌目前在国际上究竟是个什么地位,才不至于在铺天盖地夜郎自大的流言中迷失自己。那么,中国诗歌跟西方诗歌相比到底处在什么地位?如果以唐诗宋词跟世界艺术巅峰相比,那就是类似罗松跟李元霸(“一绝”和“一杰”)的比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古典诗词,不但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只不过,它们只能以“艺术一绝”的身份在世界诗坛存在,却不能加入到“ISO标准”约束下的世界排名史中,因为中国古诗词年代除了屈原、庄子等少数大家外,都普遍感性多于理性,既缺少为真理写作的批判意识又缺少对人类普世价值的终极关怀,这不是说中国文人就缺少大局观和叛逆精神,而是“天子为大”的社会制度把他们制约在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生观写作窠臼内。
若拿当今的百年新诗跟西方诗歌比,就类似和中国足球pk世界足球差不多,属于地地道道孩子和大人的比照。目前中国诗人中能达到世界诗坛2-3流水准的,也就杨炼和多多二人,顶多再加半个于坚(为何半个?因为于坚的《零档案》在思想高度上具备普遍性,但大多数作品缺少可读性),如果陈先发能摒弃掉个人化的主观说教语境,他的才气也是离世界最近的诗人。这一论断与写作风格上的个人好恶无关,中心立论依据是——中国名诗人的作品大都不具有理性的普遍性,放在国内他们是新鲜的,一旦走出国门,就变成乖戾的小家子气的“草根体”。
2,想成为一流诗人,起步阶段基本功占99.99%
如同盖多高的楼需要挖多深的地基,起步阶段的基本功基本决定了你是否能成为一个一流诗人,若起步阶段失之毫厘,那20年、30年、50年后很可能就谬之千里,几乎百分百的中国名家都最终陷入古典语境的“词语写作”便是最好明证。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诸如徐志摩、戴望舒、冯至、海子之流的幼稚作品就不谈了,我们先看看北岛和顾城的两首代表作吧: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
这首诗中“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一句便是基本功不过关的一句,“新的转机”是什么?是词语!“闪闪星斗”是什么?是意象!在一个词语和意象之间怎么能用并列关系的“和”字呢?“闪闪星斗”难道不是“新的转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吗?四足兽能和一匹马并列吗?这样的低级错误也许在不求甚解的官方砖家叫兽眼里不算什么,但在我眼里却比天还大,看到这样的句子,基本就可断定这个诗人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诗人的。
再看看顾城的代表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一句中,“黑夜”是个象征的“黑夜”,但“黑色的眼睛”却是现实的眼睛,它和后面的“寻找光明”都是基于眼睛的基本义而言的,两个不同语境中的东西又怎么可能构成因果关系呢?一个生命有机体可能长一个虚拟的脑袋一个现实的身子吗?这也是基本功不过关造成的技术漏洞。若这种因果关系成立,让“碧眼儿孙权(三国演义)”来写这首诗,岂不要写成“绿夜晚给了我绿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所以,中国的所谓人造名家只能在群众鉴赏水准还不成熟前提下存在,唯一的存在根据就是寄希望于群众的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式阅读,但这样的低级失误你能在那些西方大诗人和陶渊明、王维、李白、苏轼的诗歌中找到吗?
所以,他们无法成为一流诗人是必然的,即便再给他们50年寿限,这个结果仍然是必然的。为了写评论,我几乎全部浏览了中国名诗人的所谓代表作,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位诗人外,也就在西川青春期的作品中没见到明显技术漏洞,但也只能说西川是最早显露大家气的诗人,由于他成名过早,后期陷入过度的诗歌社交活动不能自拔,最终博而不精功亏一篑。再接下来几位优秀诗人也是因基本功明显不过关没留下象样作品,如学院派的欧阳江河、藏棣,台湾的洛夫等人,也算是有思想有才华的精英诗人,但由于起步阶段没受过“用意象说话”严格的基本功培训,导致他们的诗歌抽象思辨和形象呈现杂陈,象征语境和现实语境混淆,只有令人惊艳的精彩部分,却没有铁板一块的整体,不用说跟沃尔科特这样的大家比,既便把他们与其风格相对比较接近的格仁拜因等人放一起,这些漏洞便像天空那么大了。
综上所述,你们在起步阶段要从炼字、炼句的“扎马步”开始,结结实实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把不留一个死角当做写作道德准绳,千万不要过分追寻前进速度,这很容易造成站在第三级台阶上补第二台阶课的局面,毕竟写作是一辈子的事,终点高度才是毕生的高度,你睁开眼睛看看中国当前有多少昙花一现的诗人就明白了。
在此,送给你们几句话:
第一句话,分清语言和词语是你准备写分行文字的第一步,在独立意象阶段,古人所言的“用意象说话”是必须铭记的铁信条,但过渡到复合意象阶段之后,本人的“用有机化戏剧化的物象关系说话”也将是你们写作的一把尺子,早记下,早受用。
第二句话,诗歌的身体是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拥有自己的“身体权”的,当诗人写下第一句诗的时候,你所有的“主观”权限都已用尽,接下来你只有遵从这个有机体的“自然成长”亦步亦趋,直到它“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所谓这一段“百年新诗史”只是一段迟早作废的“噱头史”,他们虽然知道用意象去呈现,但却用词语去“担当”,误导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个诅咒不该再强加到你们身上。
第三句话,一流诗人炼意,二流诗人炼句,三流诗人炼词语,这是古人说的,已经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认证,你没必要怀疑。所谓的“炼意”不是“炼意思”,而是锤炼意境、意蕴,还包括起笔之初的立意。
3,阅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事半功倍
诗歌类似诗人情感和思想的“分泌物”,那么你吃下什么必然分泌什么,这种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这类似狮子要长出尖牙利爪必须吃肉,若只靠吃草想成为百兽之王是不可能的。对于“功夫在诗外”的情感历练是可遇不可求的,诗人不能因为写诗去故意寻求精神刺激,那和把自己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小人行径没啥两样,但对诗歌作品的日常阅读却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这也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你成长、成才的快慢高低。相对于以唐诗宋词为主导的古典精华、西方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而言,官方教科书里推出的“百年经典”就和草差不多,多看不如少看少看不如不看,凡是阅读这种东西长大的诗人,基本都是诗歌的“绝望分子”,只可在词语和语言混淆不清的大众文化层面存在,对于诗歌艺术恐怕永远都是门外汉。所谓“取其精华,舍弃糟粕”只是一句美妙的空谈,缺点和优点本就是一体两面,你吸收到优点的时候缺点也已经进入你的血液了,反之亦然。比如苏轼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解放了宋词的题材涉猎领域,引领一代人走出了依依呀呀的娘娘腔,但却因此留下了格律不工的缺憾,你既想发展苏词的豪放旷达,又想保留婉约门的清丽雅致,这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之举,当你这么做的时候,无非把苏轼当年犯的“错误”再犯一遍罢了,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我也是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开始写诗的,之所以写诗是因为偶然在地摊上买了两本泰戈尔和帕斯的诗集,由于很多句子读起来感觉就像自己写的,便有了写作的冲动,从此一发不可收。等到后来再读到海子汪国真的诗,就感觉像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间遇上了草根树皮,根本读不下去,跟那些大家相比,只能说这是一些没诗歌天分的凡夫俗子写的,因而他们几乎没对我产生任何影响。正因为有这个相对正宗的起点,才令我受用终生——在我写到60首诗歌的时候,因为生计所迫被迫弃文从商,一直过了十多年才又捡起来,但这段空缺并未成为我写作生涯的天堑。
那么起笔阶段应该阅读哪些作品?如果是中国的,第一步我建议你读李白、李商隐、苏轼、李煜等“性情篇”,正好契合你的理想主义和爱情至上;第二步建议你读陶渊明、王维的智性诗,那种自如之境有助于尽早开启你的诗歌“天目”;第三步读屈原、庄子,诗歌最终要表达与众不同的思想,屈原、庄子是中国思想境界最高的大诗人,是后辈诗人无法比拟的。如果能读进去,建议再读读《易经》(请注意是《易经》不是《诗经》),在我看来,在白话《诗经》外还应有另一部失传的学院派《诗经》,这从《易经》中那些高妙无极的象征手法可见一斑,既然处在同一年代,为什么这种技艺就没渗透到《诗经》中呢?!
如果是国外的,第一步还是从拜伦、雪莱、泰戈尔、聂鲁达读起,第二步读里尔克、帕斯、塞弗尔特、米沃什、希妮、布罗斯基、辛波斯卡等,第三步读波德莱尔、艾略特、沃尔科特、特朗斯特罗姆等人的诗。如果你想尽快确立你的“中国血统”,我建议你在读唐诗宋词的同时多读读美国人的诗,尤其勃莱、默温、威尔伯、阿什贝利等,因为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原型便是陶渊明、王维等人的“无我之诗”,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在中国名家诗歌中看不到,在他们诗歌里反而生根发芽了,他们将告诉你尽快“认祖归宗”修复断裂的办法。
对于诗歌理论,我建议你们少读专业理论家的东西,尽可能多读优秀诗人的创作体会,因为诗人的创作谈多是经过实践后的结晶,近乎于经过检验的“真理”,国外的建议多读读里尔克、艾略特等人的诗学随笔,至于国内的,除了读古人的几本诗话外,还是多读读于坚和我的文章吧。
4,骄傲是种美德,虚荣是种恶习
叔本华说过,骄傲是种美德,虚荣是种恶习,对于诗人而言,骄傲近乎为一种骨子里的天性,甚至可以说好诗歌就是傲骨的化身。所谓“敬畏诗歌”必是先从敬畏自己诗歌开始,因为自己的诗歌也是“天人合一”的产物,贬低自己同样是贬低上帝和诸神,我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要跟不懂诗歌的人去谈论诗歌,但在诗歌中永远都做一个骄傲的人。
为了强化这一段话,再请记住我的另一句话:“中国诗人死于中年无志”,诗言志就是“诗言傲”。
但你们要坚决抵制虚荣,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真诗人”三个字就是最好的奖励最高的荣耀,那些形形色色的商业类征文奖我建议你们尽量少参与,那都是些搞大众文字的人玩的游戏,一个诗人能写多少首好诗是命中注定的,一旦你离开自我分泌的“诗之道”,便打乱了自我修行的节奏,虽然从眼前来说你赚了点“小便宜”,对于你的最终成就来说却是吃了大亏。
5,官方民间都是屁
目前中国官方话语权人士的平均鉴赏水准落后诗坛大概20年左右(教材编辑大概50年),千万不要把他们的“专家鉴定”当盘菜,那些学院派理论家基本只懂理论不懂诗歌,那些编辑们能进入中国三流的也是少之又少。尤其一些非专业诗歌刊物,他们大部分一个刊物一个编辑,这些编辑本身就是三流外口语诗人,千万不要把他们的“一惊一乍”当回事。至于“民间”也是个最大的伪价值生产基地,没错,好诗永远在民间,但这些年所谓的“民间代言人”都被些炒作狂包揽了,他们为争取个人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为整个民间脸上抹黑为代价,远离这些纷扰能节省你一大笔时间。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曾说过,中国人最大的民族劣根性就是不求甚解,这导致很多伟人说出的话都被“降格使用”,直到“药效为零”。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实际是一句哲理名言,但流传到现在只剩下名言却丢了哲理。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所谓的“温故”就是寻找“发展势头”,你把过去的几个制高点连接起来,它就会形成一种“势头”,“ 势头”的涌动趋势就是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你无路可走之时,“温故”便意味着回到或发现“趋势”,便意味着已经“知新”。因此,我建议你们在读不到令你感动的好作品时,要不停地阅读自己的作品,这意味着你又回到了你自己的诗之道,你正在渐行渐远……
祝福你们早日成为真正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