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高校诗社艰难中倔强生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2: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高校诗社艰难中倔强生长


高校诗社虽然生存不易,但仍有一群热爱诗歌的年轻学子在坚守。漫画/琚理

  北京日报2017-11-01消息  第三届北京诗歌节近日在京落幕,诗歌节最大的亮点在于高校诗歌与刊物研讨会的举办,19所高校诗社成员相聚在一起,只言片语间,大学生诗社生存的艰难、倔强的成长,呈现出大致轮廓。本报记者走访北京多所高校诗社,也被一群单纯而执着的学子所感动。

  现场目击 风再大,诗社读书会也要办


  上周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北京几所高校的诗社都举办了读书会、诗歌笔会、招新会。周六晚上,京城刮大风,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4056房间却温暖如春,“五四文学社”的读书会在此举行。这个1919年诞生的文学社,曾经走出一批又一批先锋诗人,接力棒如今传递到了新人手中。

  晚上八时,读书会正式开始。参加读书会的8位成员每人拿到一叠打印出来的两部短篇小说,一部是芥川龙之介的《秋》,一部是石黑一雄的《伤心情歌手》。房内一片安静,只有翻动纸张发出的声响。

  半个小时后,上演了一场言语交锋。陈思羽是刚入学的中文专业新生,第一次参加活动,她没有怯场。尽管好几位同学都觉得《秋》“太压抑”,陈思羽却大胆评价说,“和风浓厚,清清淡淡的感觉,让人想起日式木屋、清酒。”而在《伤心情歌手》的讨论中,她坚持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感情小说,并没有特殊的政治寓意。

  这场读书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五四文学社”的核心成员、北师大电影学博士李啸洋因故没有参加,但诗歌笔会他几乎从不缺席。“北斗星流下来/发芽的蝌蚪流下来/流成南/流成北/流成最初的相思与流浪……”在名为《雨中仙》的诗作中,他这样写道。这是李啸洋打磨了几十遍的诗作,谁知在一次讨论中,诗友不客气地指出诗行与诗行间是平行的,没有加速前进。在此后的写作中,他听从了诗友的批评。

  不过,尽管有爱好诗歌的学子的坚守,北京高校诗社今非昔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知名大学诗社活动成百上千人的盛况早已不再。据调查,北京高校大多有规模不等的诗歌社团,但参与人数已锐减至十余人至六七十人不等。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时代,诗社的吸引力大减。上周末的招新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朱贝骨诗社仅招到10位新人。与北师大诗社重名的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也打破从不开招新会的惯例,到处贴海报拉人。

  诗刊调查 印再少,却是青春纪念册

  在第三届诗歌节上,19所高校诗社带来了其编辑、出版的13种诗歌刊物。很多老诗人都发现,他们当年上学时的刊物至今还在。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的海燕文学社已有63年历史,刊物《海燕诗集》《海燕文学》也有63年了。海燕文学社社长吴建邦说,《海燕诗集》每年有春季刊、秋季刊,今年9月,登载有几十位学生和教师诗作的秋季刊已经面世,这本80页的诗刊印了500册。“这是我们石油大学的原生态刊物,很多人一直珍藏。”

  校园诗刊见证了无数校园诗人的成长轨迹。马小贵目前在中央民族大学攻读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新近获得北大“未名诗歌奖”。从上大学开始,他就在中央民族大学朱贝骨诗社创办的《朱贝骨诗刊》上发表诗歌,至今已有十几首。在马小贵的内心深处,一年一期的《朱贝骨诗刊》就像是纪念册一样,记录了青春记忆。“我刚入学的时候,更多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郁、痛苦、快乐,是面对整个世界唱歌、讲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8 16: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