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登科:一本书把我领进新诗的奇妙世界 本报记者 兰世秋 47岁的蒋登科是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说,阅读,不仅仅是他的工作需要,更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一日不读书,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大学是一座“富矿” 蒋登科出生在大巴山,山区里教育资源匮乏,连基本的教材都无法保障。
“小学的时候,班里的教材只有几本,大多数同学都拿不到。”蒋登科至今仍然记得,小学老师用毛笔把教材内容抄录在毛边纸上,然后装订起来,发给学生。
那时的蒋登科常常走十几里的山路,到舅舅家里去找书读。舅舅是一所小学的老师,但山里贫穷,他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几个年级的教材而已。
当蒋登科把舅舅所有的教材都读完了后,他就把舅舅家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拿起来读,“我记得那本词典的定价是五块四,是最早的版本。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甚至连编写说明都没有放过。”
这样的状况让蒋登科在阅读上一直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所以,当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时,他欣喜地发现,自己走进了一座“富矿”。
学校的图书馆成了蒋登科最爱去的地方,“小学、中学课本里提到的文学典籍,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有机会读到。”《诗经》、《论语》、《红楼梦》……这些久闻其名的古代典籍终于出现在蒋登科的面前。久旱逢甘,蒋登科如饥似渴地恶补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知识。
一本书改变人生 哪一本书对蒋登科的影响最大?蒋登科的回答是:吕进创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
本科时,蒋登科读的是外语专业。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到一所中学去当一名外语老师。大二那年,学校新开了一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课,诗歌评论家吕进是这门课的任课老师。
这门功课为蒋登科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令他对现当代文学尤其是中国新诗,充满了兴趣。当他读到吕进创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时,更是感叹:原来新诗有这么丰富的元素,可以进行这么系统的分类,诗歌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
这本书可以说改变了蒋登科的人生,把他领进了新诗的世界。本科毕业,他放弃了本专业,报考了吕进的研究生,从此踏入了新诗理论研究的领域。
读研时,蒋登科加大了自己的阅读量,读理论,也读小说。他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喜欢逛图书馆、逛书店,还很喜欢到旧书摊上去淘书,“北碚有不少这样的旧书摊,还真能淘到不少‘宝贝’。”
把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 如今,蒋登科的个人藏书量已经达万册,每个月要阅读的理论刊物多达30余种。
“我把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蒋登科对记者说,比如理论刊物中,一些常见的观点性的文章,他会简单浏览;而对于那些观点新鲜、内容扎实的文章,则会仔细阅读。精力好的时候,他会读一些学术书籍;而较疲倦的时候,他也会读一些笑话之类的娱乐书籍,放松一下自己。
由于长期酷爱读书,投身于文学教学与研究的蒋登科,曾获得重庆市社科奖、重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在《文学评论》等百余家海内外报刊发表书评、评论等300余万字;个人出版《寻找辉煌》等新诗理论、评论著作和文学作品集10多部;主编和与人合著《中国跨世纪诗丛》、《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等著作30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