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评王俊才的《农谚里的麦子》和《善醉之人的乡愁》两组诗

文/王恩荣


有幸认识了诗界的才子王俊才,读到了他的优美的乡愁诗,他的诗里见素抱朴,却有夺目的光芒,就象他父亲麦田里的麦芒,他是他父亲那块古老麦田的守望者,他的诗光芒四射,才华横溢:有古典的诗意,有随处可见的文化意象,有雅有俗,有儒有道佛,有典故寓名言。语言干净,意象繁茂,亦实亦虚幻,亦庄亦诙谐,许多诗直把乡愁写的淋漓尽致,触目惊心真是少见的奇才大观。各种诗意方法,古今畅想,琳琅满目,娓娓到来,方见诗人驾驭诗意和语言的娴熟,才华恣肆,笔底生风。但在《农谚里的麦子》《善醉之人的乡愁》这两组诗里在潺潺如小河流水的叙述中让我们发现了土地博大,乡土生活精神的富足与美丽,我不得不又一次折服于他的纵横捭阖之才,读他的诗就是在享受一个盛宴,但又像是在品茗一个名茶,不细品不能得其真味,我还是带着你先走进他的《农谚里的麦子》吧


《农谚里的麦子》
王俊才
           
1、“头遍深,二遍浅,三遍划破脸”

夏至来临,父亲和老牛搭伙
犁三耙三,每个细节和汗珠都不能少
我去送早饭,看见父亲背着太阳
老牛走一步,他跟两步

在这节诗里,诗人通过对一个谚语的陈述,追忆了一个时代的农村典型的生活---农村耕地与送饭的意象。其一,耕作。“夏至来临,父亲和老牛搭伙”,夏至,说明这是夏耕,是种二茬麦吧。父亲和老牛搭伙,说明父亲与老牛亲密的关系,农民都爱惜自己的牲畜,说明农村人的善良,农村人与牛的相依为命。“犁三耙三,每个细节和汗珠都不能少”,说明诗人对农作是颇为知晓的,技术和辛苦缺一不可。其二,送饭。“我去送早饭,看见父亲背着太阳”,那个年代,小学生也是劳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饭与拾粪。送饭时父亲正劳动,所以看见高大地父亲肩上背着太阳,这样的表达是很诗性的。比通俗话“顶着烈日”更有诗意。最后两句:“老牛走一步,他跟两步很有味道,”写父亲的辛苦。劳动就跟舞蹈一样,是老牛与老父亲的双人舞,让我们看到诗人含着泪的笑。这时我们就真正理解那个农谚了,头遍深,是深耕,二遍浅,是浅耙,三遍是细耙,所以脸上的汗水一道一道的象划破了脸。这就是精耕细作的含义。


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时节,麦田酥成了海绵
茅粪,猪粪,羊粪皆归于黄土
均匀地摊开,像母亲煎饼一样

趁着昨天的雨还没被太阳取走
父亲揺响了木耧,他神情凝重
关闭了所有的吆喝

“秋分时节,麦田酥成了海绵/茅粪,猪粪,羊粪皆归于黄土/均匀地摊开,像母亲煎饼一样/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说耙了的地,非常松软,走在上面象海绵一样。准备种时,把这些农家肥均匀地摊在上面,这是我们经历过或目睹过农业劳作的农村的孩子都知道的,诗人在这里比喻成象母亲摊煎饼一样,就太贴切不过了,而且都是父母日常生活的事做比喻就更有感情色彩了。最后一句说种麦的时间虽然直观,但有谚语之意就很生动活泼了。

"趁着昨天的雨还没被太阳取走/父亲揺响了木耧,他神情凝重/关闭了所有的吆喝",接着上句父亲趁着雨水的湿劲赶紧种麦,诗人的语言也是诗意盎然的,趁着昨天的雨还没被太阳取走,这样的表情达意很好,有时我觉得诗人其实就是有一颗童心才能生产这样的诗句。父亲摇响了木耧,这样的农具现在已经消失殆尽了,但用到诗里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好像把一代人拉回到童年的记忆,凝重是为了赶时间,不给自己一点放松,关闭了所有的吆喝也是为了赶时间,好像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关闭吆喝特别有才意,这种有才力的比喻在俊才的诗里俯拾即是的。所以才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样的谚语,读了诗人的诗,这句谚语就更有触摸感了。


3、“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一天天冷得心疼
雪,一再失约
父亲整天守着天气预报,一脸冰霜
蹲在地畔,等雪

时近腊月,瑞雪姗姗
父亲猛喝了杯酒,赶到麦地
白的雪花,白的尿素,白的父亲
多年以后,我为父亲画像
清白,成为他耀眼的底色

“冬一天天冷得心疼/雪,一再失约/父亲整天守着天气预报,一脸冰霜/蹲在地畔,等雪",这句诗写父亲等下雪,人常说:农村人是让老天爷养活的,这就叫天年,农村人的生活好坏就看当年年景,所以没有雪的冬天冷的心疼,雪一再失约,这些诗句是很有情感色彩的,父亲整天守着天天气预报,一脸冰霜,这句是很有趣的,天没有下雪,心里就下霜,农民的不容易啊,这也是诗人倾注了人性的关怀。等不来雪就去地头等,这是现代版的《悯农》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时近腊月,瑞雪姗姗/父亲猛喝了杯酒,赶到麦地/白的雪花,白的尿素,白的父亲/多年以后,我为父亲画像/清白,成为他耀眼的底色",终于等到了雪,这是父亲的命,其实读到这我忽然感觉到父爱如山,父亲这一切感情的波动都缘于对家庭的爱,他担负一家子的吃喝温饱啊。时近腊月,瑞雪姗姗,多美啊,瑞雪兆丰年啊,父亲猛然喝了杯酒,赶到麦地,雪这是父亲心中的诗啊,无酒不成诗,你看:白的雪,白的尿素,白的父亲。白的尿素比喻的好,雪就是肥料,至于白的父亲,我们看到了一场大雪欲把父亲盖住,就象一种巨大的喜悦笼罩着父亲。清白成了他耀眼的底色,父亲靠劳动吃饭,靠天吃饭所以他比起那些靠剥削老百姓吃饭的腐败分子,无疑是清白无比的。也是值得我们由衷的尊敬的。
这就是“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的由头,三层被指大雪覆盖着地,枕着馒头睡当然就是一场好梦了,多美的谚语!那时馒头,白面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白面也叫好面。父亲的勤劳的麦子带给人的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4、“麦锄三遍面充斗,谷锄十遍饿死狗”

春风一吹,小草拱出
父亲扛上锄头,日出而作
小草是父亲的仇人,也是情人,每天日暮
驮着一麻袋小草回家,和家畜交换
一家人的油盐酱醋

“春风一吹,小草拱出、父亲扛上锄头,日出而作、小草是父亲的仇人,也是情人,每天日暮、驮着一麻袋小草回家,和家畜交换、一家人的油盐酱醋”
这节也是充满诗意色彩的,我们记忆犹新。春天来了,小草春风吹又生,父亲抗上锄头每天跟小草战争,所以诗人调侃的把小草比喻成他的仇人,但也是情人,情人的比喻更加趣味横生,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父亲把小草拿回家喂养家畜,那时穷啊,家畜全靠吃草生活,然后卖了换成家里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诗人很善于语言的陌生化,这样的意思在他的笔下就变成父亲与家畜的交换了,这也是把家畜当有人格的动物去写的,非常有诗意。
所以才有“麦锄三遍面充斗,谷锄十遍饿死狗”的谚语,麦锄三遍就能丰收,面充斗是麦子多的在斗里堆起来碰着脸,斗是当时量谷物的器具,谷锄十遍说明草生长的快,就不是丰年,就没有狗食了。


5、“麦黄不收,有粮也丢”

麦熟一晌
所有的镰刀赶到地头
与阴雨,冰雹夺食
一年的收成,在分秒之间

白天割麦,晩上打场
新麦在灶火里出笼
像刚垛好的麦秸垛
我站在垛顶,一伸手
就捋下大把的星光

“麦熟一晌/所有的镰刀赶到地头/与阴雨,冰雹夺食/一年的收成,在分秒之间”,到收麦子的时候,不写人赶到地头,而且镰刀赶到地头就很诗意,这个是反常得道之法,与阴雨冰雹夺食,很形象,收割时农民是与时间赛跑,迟了就不是人的食品了而是阴雨冰雹的战利品了,多有意思!所以一年的收成在分秒之间。“白天割麦,晩上打场/新麦在灶火里出笼/像刚垛好的麦秸垛/我站在垛顶,一伸手/就捋下大把的星光”,白天割麦,晚上打场,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动人的劳作的画面,打场是把收回的东西变成粮食,那时生产大队挑灯夜战的场面记忆犹新啊,在这里诗人把灯火比喻成灶火,也暗示麦秸能烧灶火之意。出笼是把麦粒收拾出来,丰收的麦子堆起来,象同时堆起来的麦秸,一箭双雕,那时候秋收的夜晚,大人是轰轰烈烈的劳动的场面,小孩是轰轰烈烈玩耍的场景,所以我站在垛顶,一伸手就能摘下一大把星光,说明一直玩到深夜。
所以谚语说:“麦黄不收,有粮也丢”,麦子到收割的时候不赶紧,就是丰年也会颗粒无归的。


6、“农谚里的父亲”

一别经年,父亲早已卸下了疼痛
我始终相信
麦子依然活在农谚里
每一句节令,都能喊出

父亲去哪了,镰刀去哪了
汗水里的泪水去哪了

“一别经年,父亲早已卸下了疼痛/我始终相信/麦子依然活在农谚里/每一句节令,都能喊出” ,父亲卸下了疼痛是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儿子的诗人到现在也不愿意承认父亲的死,我始终相信,父亲永远活在他的生活经历里,生活经历永远活在农谚里,每一句节令,都能喊出父亲的声音,父亲因谚语长生于天地间。

“父亲去哪了,镰刀去哪了/汗水里的泪水去哪了”,但诗人还是痛彻心扉的呼唤着,父亲去了哪里,镰刀去了哪里,再也看不到父亲劳作的身影了,最后是“汗水里的泪水去了哪里”,这句很有深意,在过去农村的苦日子就是在汗水和泪水里泡着的。

这就是诗人最后的结论:“农谚里的父亲”,父亲活在农谚里,其实到这里诗人是将诗意拓展了,他心中的父亲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祖祖辈辈养育着这块故土的农人,那是游子的根啊。

我们再来读他的《善醉之人的乡愁》吧:



《善醉之人的乡愁》

王俊才
1

请给我一条路,石板青青
一步三晃,边走边饮
忘了今夕何夕
忘了功名利禄
挥挥手,一切都是浮云

身子,像村口的石桥,一躬再躬
双膝适合走路
额头适合叩恩
所有的时光
匆匆,再匆匆

“请给我一条路,石板青青/一步三晃,边走边饮/忘了今夕何夕/忘了功名利禄/挥挥手,一切都是浮云”,这就是一个隐者的生活,也是多少文人的梦,这条路:石板青青,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有青草味的乡村生活,有柴烟味的乡村生活。这条路:一步三晃,边走边饮,与济公一样,一身道气,两袖清风。无牵无挂,忘了今夕何夕,忘了功名利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挥挥手,一切都是浮云。多么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
“身子,像村口的石桥,一躬再躬/双膝适合走路/额头适合叩恩/所有的时光/匆匆,再匆匆”,身子象村口的石桥,多好的意象,不会有人认为桥的卑微,一切都是一种纯天然的状态,与清水一样,无味就是大味。一躬再躬/双膝适合走路/额头适合叩恩,与桥一样一躬再躬,双膝走路,额头叩恩,这句是互文:双膝走路叩恩,额头叩恩走路。我忽然想起一首小诗:藏人用一种额头走路,这是一种感恩的姿态,对大自然的拜谟,对生命的感恩。而非对丑恶的低头。“所有的时光/匆匆,再匆匆”,山中的日子,“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一个理想的生命无为存在的状态,一种陶令公式的“悠然见南山”。

2

疼,咬进牙缝
牙床烂了,还有牙根
只有一个人,可以叫停一壶酒
只有一壶酒,可以叫醒一个魂

蚂蚁从身边路过,抬着一粒粮食
而我,两手空空
只是偶尔学会,小草一样卑微
山泉一样劳辛

“疼,咬进牙缝/牙床烂了,还有牙根/只有一个人,可以叫停一壶酒/只有一壶酒,可以叫醒一个魂”,对于生活,如凡高的无怨无悔,人生愈幽暗,画面愈斑斓。咬破牙齿往肚子里咽。”只有一个人,可以叫停一壶酒“,那是亲人。”只有一壶酒,可以叫醒一个魂“,那是诗酒,是“何以解忧,唯有杜糠”。
“蚂蚁从身边路过,抬着一粒粮食/而我,两手空空/只是偶尔学会,小草一样卑微/山泉一样劳辛”,蚂蚁搬运一粒粮食,对比诗人自己命运比蚂蚁更差,两手空空,这是物质的空,创造精神财富的人常常是生活上捉襟见肘。所以是小草一样卑微,山泉一样劳辛,体现了诗人的无奈和默认。

3

天有阴有晴
人有醉有醒
李白栽在一枚月亮里,平平仄仄
杜牧伏在一头瘦驴上
沐着杏花雨,借问不停

昨日执烛,照亮诗千朵
盛开,择其一朵
轻轻一吟,便是桃红柳绿
万亩红尘

“天有阴有晴/人有醉有醒/李白栽在一枚月亮里,平平仄仄/杜牧伏在一头瘦驴上/沐着杏花雨,借问不停”,这节诗,开始一句“天有阴有晴“是起兴,人有醉有醒。醉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是诗人放荡不羁的表现。“李白栽在一枚月亮里,平平仄仄“,很有诗性,细细体味,里面的人生的失意流露出来。杜牧寻酒家,醉得“伏在一头瘦驴上/沐着杏花雨,借问不停”,这个放荡不羁的状态,都是身体流浪远方心灵也流浪的游子,都是世间失意之人。
“昨日执烛,照亮诗千朵/盛开,择其一朵/轻轻一吟,便是桃红柳绿/万亩红尘”,这句诗意很浓,昨日执烛,说明是晚上,我想起苏轼的《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诗人的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择其一朵/轻轻一吟”,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这里诗人与春风心领神会了,就是天明后的桃红柳绿,而万亩红尘则是指诗人钟爱的乡间的世俗生活。恰如海子的《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

4

我只要我的青石杳杳
我只听你的暮鼓晨钟
莫管谁在老槐树下,买千年的醉
茣知谁在泮池边,垂钓逝去的春

只问一声,那壶青花
盛了多少过往,倒出多少疼痛
可否举起三百杯的离合
可否望到唐朝的月亮,还有
那扇虚掩的门


“我只要我的青石杳杳/我只听你的暮鼓晨钟/莫管谁在老槐树下,买千年的醉/茣知谁在泮池边,垂钓逝去的春”,我只要我的青石杳杳是向往世俗生活,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我只听你的暮鼓晨钟,此意指:我只学习你的智慧。无论”莫管谁在老槐树下,买千年的醉“,还是”茣知谁在泮池边,垂钓逝去的春“都是说对人生如梦的思想,美好转瞬即逝。
“只问一声,那壶青花/盛了多少过往,倒出多少疼痛/可否举起三百杯的离合/可否望到唐朝的月亮,还有/那扇虚掩的门”,青花壶,特点:五彩缤纷的陶瓷艺术中,赤、橙、黄、绿融会互通,各领风骚;而青花瓷器以其清新高洁、雅致隽永独步一方,历数百年而不衰,既古老而常新。由于历史悠久,所以诗人才“只问一声”,“盛了多少过往,倒出多少疼痛”历史的悲欢,还有人事的离合,就是诗句“可否举起三百杯的离合”。“可否望到唐朝的月亮,还有/那扇虚掩的门”,唐朝的月亮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扇虚掩的门就是思妇遥遥无期的等待了,甚至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千古悲叹了。

5

云前是云
水前是水
老槐树的前边是老窑,是土炕
是炊烟万缕,是我绽放的第一声
灶火烧旺,晚霞就通红通红

一步三晃,边走边饮
世事辽阔,旧梦难寻
善醉之人,只在道上
一抬眼,就眊见桃柳坡
眊见,沟畔畔上站着
俺的云云和叶子,还有
那个叫二蛋的神

最后一节:“一步三晃,边走边饮”,又回到了开头一节的原话,这句诗整个诗的调子,是诗人放荡不羁的表现。“世事辽阔,旧梦难寻/善醉之人,只在道上”,我们想到苏轼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诗句。“善醉之人“是自喻,只在道上。是诗与远方之道。“云前是云/水前是水/老槐树的前边是老窑,是土炕/是炊烟万缕,是我绽放的第一声/灶火烧旺,晚霞就通红通红”,“云前是云/水前是水”,是千山万水之意,诗人在望自己的故乡,我想起了一首古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但诗人清晰的记得自己的小山村:“老槐树的前边是老窑,是土炕/是炊烟万缕,是我绽放的第一声/灶火烧旺,晚霞就通红通红”多么美的故乡:老槐树、老窑、土炕、炊烟万缕、我的第一声啼哭、灶火烧旺和通红通红的晚霞。刻骨铭心,魂牵梦绕。

“一抬眼,就望见桃柳坡/望见,沟畔畔上站着/云云和叶子,还有/那个叫二蛋的神”,最后一句更是朴素的语言:一抬眼就望见桃柳坡,桃柳坡是他家乡的意象,因为王俊才有过一篇长篇小说就叫《桃柳坡》。望见云云和叶子。还有二蛋。越是朴素越是乡音----沟畔畔、云云和叶子、二蛋的神。乡音中见诗人的乡愁,也突显诗人的才华与风流。诗人终于在想象中触摸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了。诗人的使命就是用来寻找故乡的,哪怕是用一辈子的路和足迹。

王俊才诗人对生活的认识的穿透力是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感同身受,和对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谚语的感知而达成的。静水深流,这片土地的生命内涵原来就全包含在这些简短的谚语里,谚语就成了过去农耕生活的优盘,善醉就成为游子的精神的故乡。最深刻的也是最简单的,同时这片土地的诗意感情也全在这些谚语和乡愁里,他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农耕文明的诗意美和给游子带来的永恒的乡愁的冲动。他的超常的认识缘于他写小说的睿智和他非凡的才识,更缘于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我还是想起艾青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附两组原诗:

《农谚里的麦子》

王俊才
           
1、“头遍深,二遍浅,三遍划破脸”

夏至来临,父亲和老牛搭伙
犁三耙三,每个细节和汗珠都不能少
我去送早饭,看见父亲背着太阳
老牛走一步,他跟两步

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时节,麦田酥成了海绵
茅粪,猪粪,羊粪皆归于黄土
均匀地摊开,像母亲煎饼一样

趁着昨天的雨还没被太阳取走
父亲揺响了木耧,他神情凝重
关闭了所有的吆喝

3、“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一天天冷得心疼
雪,一再失约
父亲整天守着天气预报,一脸冰霜
蹲在地畔,等雪

时近腊月,瑞雪姗姗
父亲猛喝了杯酒,赶到麦地
白的雪花,白的尿素,白的父亲
多年以后,我为父亲画像
清白,成为他耀眼的底色


4、“麦锄三遍面充斗,谷锄十遍饿死狗”

春风一吹,小草拱出
父亲扛上锄头,日出而作
小草是父亲的仇人,也是情人,每天日暮
驮着一麻袋小草回家,和家畜交换
一家人的油盐酱醋


5、“麦黄不收,有粮也丢”

麦熟一晌
所有的镰刀赶到地头
与阴雨,冰雹夺食
一年的收成,在分秒之间

白天割麦,晩上打场
新麦在灶火里出笼
像刚垛好的麦秸垛
我站在垛顶,一伸手
就捋下大把的星光

6、“农谚里的父亲”

一别经年,父亲早已卸下了疼痛
我始终相信
麦子依然活在农谚里
每一句节令,都能喊出

父亲去哪了,镰刀去哪了
汗水里的泪水去哪了


《善醉之人的乡愁》

王俊才
1

请给我一条路,石板青青
一步三晃,边走边饮
忘了今夕何夕
忘了功名利禄
挥挥手,一切都是浮云

身子,像村口的石桥,一躬再躬
双膝适合走路
额头适合叩恩
所有的时光
匆匆,再匆匆

2

疼,咬进牙缝
牙床烂了,还有牙根
只有一个人,可以叫停一壶酒
只有一壶酒,可以叫醒一个魂

蚂蚁从身边路过,抬着一粒粮食
而我,两手空空
只是偶尔学会,小草一样卑微
山泉一样劳辛


3
天有阴有晴
人有醉有醒
李白栽在一枚月亮里,平平仄仄
杜牧伏在一头瘦驴上
沐着杏花雨,借问不停

昨日执烛,照亮诗千朵
盛开,择其一朵
轻轻一吟,便是桃红柳绿
万亩红尘

4

我只要我的青石杳杳
我只听你的暮鼓晨钟
莫管谁在老槐树下,买千年的醉
茣知谁在泮池边,垂钓逝去的春

只问一声,那壶青花
盛了多少过往,倒出多少疼痛
可否举起三百杯的离合
可否望到唐朝的月亮,还有
那扇虚掩的门

5

云前是云
水前是水
老槐树的前边是老窑,是土炕
是炊烟万缕,是我绽放的第一声
灶火烧旺,晚霞就通红通红

一步三晃,边走边饮
世事辽阔,旧梦难寻
善醉之人,只在道上
一抬眼,就眊见桃柳坡
眊见,沟畔畔上站着
俺的云云和叶子,还有
那个叫二蛋的神

(王俊才,1968年生,供职于灵石县文联。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系《汾河》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孤旅》《遥远的乡村》,长篇小说《静升王》《桃柳坡》等。有诗歌在《中国新诗》《星星》《山西文学》《黄河》《山西日报》《山西诗歌年选》等报刊、选本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1-31 21: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2-3 21:23 | 只看该作者
嗯,《农谚里的麦子》有农耕诗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21:29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张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2-5 07: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8 04: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