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苏哑石 于 2017-12-4 22:59 编辑
空楼梯中的人生哲学
——读胡弦的《空楼梯》一诗
◎江苏哑石
已读过多遍诗人胡弦的《空楼梯》这首诗。“空”,带给阅读者的有空寂、荒凉之感;“楼梯”,意味着是曾有人在此生活过或是活动过的场所。其次,“空楼梯”似也在暗示着“空”和人发生了联系, 是某种人事变迁之后的存在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日楼梯的空?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因诗题本身产生的疑问,勾起了读者想继续阅读下去的好奇心。
空楼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往往是被审视的对象。所以,写这类回望型题材惯常采取的旁观者的视角。而在本首诗中,从第三人称代词“它”的使用上看,似乎符合此种习惯性做法。但细读文本后会发现,胡弦是反其道而为之,他是让空楼梯自身说话。选用此种视角,多多少少让人有些意外。
回到具体文本。整首诗中,胡弦一直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贯彻始终。他在诗里塑造了一个长期沉湎于往事,而不能自拔之人的形象。回望,有时也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然而这种过程,常常并不轻松。如台阶,需要“一块块/把自己从深渊中搭上来。”有时“遇到遗忘中未被理解的东西,以及/潜伏的冲动……/——它镇定地把自己放平。”此处的“镇定”一词,意味着时过境迁后对往事的思考是冷静和理性的,而非感性、不能自持的状态。
第三节里,“吱嘎声”,类似于逝去光阴的回声。象声词的运用,既形象,也使叙述有了奇妙的动感,而非如死水一潭般沉闷。面对灰尘奢侈的纷繁往事,这种回声显然并不能提供任何清晰的解释。由此很自然的过渡到第四节。这时,很容易陷入困惑,从而再次“折转身”向后回看。很像胡弦在题为《阅读》的另一首诗中所描述的那样,遇到困惑处,会“抽出身来,回到过去某个留有折痕的地方,在遥远的叙述者的口吻里,重新辨别://哦,那么多词,/沉默,并且正深深陷在那里!”只不过,在此处的停顿是短暂的,需要面对的是要么选择遗忘,从往事中跳出;要么重新折回到过去。
第五、六两节,是前几节的自然延续。连绵阴影样的旧事,犹如重复的日子一样有很多的相似性,其间夹杂着转折——就像一件事覆盖了另一件,导致“使它一直无法完整地/看见自己。”而无论是多少次回望和不舍,人都不能真正静止于某段时光,而是会在继续前行中遇到崭新的人和物。纵然往事“固执的片段/延续,并不断抽出新的知觉”。
事实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同时往事也会随着时光的远去而逐渐呈现出陌生感。即便出现某种扶手样的帮助,也无济于事。即诗中末节所谓“……沿着自己走下去,仍是/陌生的,包括往事背面的光,以及/从茫然中递来的扶手。”
从上述解读来看,胡弦似乎是想借助“空楼梯”这个意象,将对人生过往的思考形象化,从而赋予其某种人生哲学的象征意味。同时说明,既然沉湎于往事根本不能用来叙述迎面而来的新生活,不如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化解旧楼梯的空寂。这种人生体悟,既是个体化的,也带有共性的特征,很容易引起阅读者的情感共振。此外,本首诗出人意料的特殊视角和将日常经验陌生化的表达方式,也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新鲜感。整首诗的语言表达保持着胡弦惯常的诗写风格,克制而冷静,理性且富有智性。叙述上,采用的是迂回式前行,不仅增强了诗歌内部的节奏感,也使阅读的新鲜感始终持续于每一次的转折之际。
在本首诗中,空楼梯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通的物象,却被胡弦以机智和富有哲理意味的文字写得一波三折,可见其过人的发现和诗写能力。而能力或说是才华有时并不可靠,对一个诗人来说,昙花一现相对较为容易,更需要的是应具备能忍受如空楼梯般枯寂的沉潜素质,才有可能在喧嚷之声聒耳的人群中逐渐凸显自己的辨识度。胡弦的写作经历,即是很好的验证。如他所说:“我们要找到那些与才华搭在一起的东西,甚至看上去是笨拙的东西。”可能,这也是《空楼梯》一诗所给予读者的另一启示吧。
然而,正如诗人熊曼所言,对任何诗歌的解读,都存在着偏离诗人本意的误读可能性。但也正因文字的歧义所带来的误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读诗的趣味性。或许,这也是一首好诗之所以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吧。
2017/12/4 晚上 初稿
2017/12/5 上午 修改
附录:胡弦的《空楼梯》
空楼梯
◎胡弦
静置太久,它迷失在
对自己的研究中。
……一块块
把自己从深渊中搭上来。在某个
台阶,遇到遗忘中未被理解的东西,以及
潜伏的冲动……
——它镇定地把自己放平。
吱嘎声——
隐蔽的空隙产生语言,但不
解释什么。在灰尘奢侈的宁静中
折转身。
——答案并没有出现,它只是
在困惑中稍作
停顿,试着用一段忘掉另一段,或者
把自己重新丢回过去。
“在它连绵的阴影中不可能
有所发现。一阶与另一阶那么相像,
根本无法用来叙述生活。而且
它那么喜欢转折,使它一直无法完整地
看见自己。”
后来它显然意识到
自己必将在某个阶梯
消失,但仍拒绝作出改变。固执的片段
延续,并不断抽出新的知觉。
“……沿着自己走下去,仍是
陌生的,包括往事背面的光,以及
从茫然中递来的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