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需要“怀胎十月”吗?》
一提到这个问题,马上会有人抬出苦吟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否则怎么会有“推敲”一词的 出处。贾先生自己都说“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为了两句诗,三年什么都不干,没有憋出精神病已是幸事。
诗人写诗,主要是感觉,状态好的时候,就会下笔如有神,一边写一边还会有奇思妙句不断涌现。我反对那种长时间为一首诗甚至为一个字累死大量脑细胞的做法,能写就写,不能写就放一放,来了感觉再写也不迟。
没有感觉不要强写,有了感觉要马上快写,别让好的灵感失之交臂。有人提出写诗先要酝酿的说法我不反对。对于“酝酿”,我是这么理解的——诗人以往走过的路,藏在心中的所有人生经历应该说都是一种潜在酝酿,只是需要有一个释放的契机罢了。
诗歌不像小说,需要理性思维,诗歌是感性的,就像微风,像炊烟,像飞鸟,总是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及时地抓住脑海中冒出来的灵感,把它们用文字定格下来。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早年热恋一个姑娘,但是姑娘对他却没有意思,一次他们一起去修道院礼拜,门口正好有一个乞讨的老人,诗人结合自己的境地,思如泉涌,立刻找了一个纸片,在上面写出了著名的爱情诗《乞丐》。
《乞丐》——莱蒙托夫
在那圣洁的修道院门前,
有一个乞讨施舍的穷汉,
他骨瘦嶙峋,气息奄奄,
受尽了饥渴,备尝苦难。
他只不过乞求一块面包,
却露出无比痛苦的眼神,
但有人拿起一块石头
放在他那伸出的手心。
我正是这样祈求你的爱,
满怀惆怅,流泪满面;
我的那些美好的情感呵
正是这样永远为你所骗!
2018.3.11.2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