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品▲微诗写法探讨▲第5期】微诗的爆发力,评曰生的作品:《犁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诗微品▲微诗写法探讨▲第5期】微诗的爆发力,评曰生的作品:《犁铧》


◎玄荒


首先,看下诗作者文本:

《犁铧》

作者/曰生

泥土磨亮了
父亲的
一块骨头


【本人微品】:

微诗是诗人从林林总总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的精华部分。

因受其篇幅所制,不可能像长诗(相对)那样面面具到,事无巨细地发挥。

微诗也可以说是长诗的浓缩版本。每一首,不论其有多长,总有那个核心的部分彰显主题,突出主题,而微诗正好就截取了这个部分。

我们的生活是场面恢宏的一幕剧。那么如何从这宏大的剧里选取我们需要的,想要表达思想部分,因人而异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学识,眼光,审美,爱好,性格,情趣,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同样的题材会写出不同的内容与主旨。同样的一个物体,各自都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或视角的切入点或感受。我们各自选取的点,线,面不尽相同。这也是正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画画也如此。同样的一组静物,同样的笔,同样画布、颜料,相同的光线环境,每个人画出来的感觉,所运用的笔触则完全不同的,甚至画出来的色调都不尽相同。诗由心生,画也由心生。就像梵高画画,完全凭个人内心的直觉,从不注重客观世界的色彩。诗也是写自己对于客观世界的直接感觉。

千人千画。万人万诗。

微诗无疑是精神领域的灵光一闪,就是所谓的灵感。但这灵感也非一日所得。它必然是诗人常期的阅读,学习,厚积而薄发产生的。当然,也是诗人融于生活,热爱生活,而又取之于生活的结果。我们说写诗需要灵感,这灵感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不是天生的。当然也有天才诗人,这毕尽是少数。

一般以灵感写出来的句子都是很短的,那些长诗,只是在灵感的基础上又行发挥的。海子曾因为灵感问题,导致一首长诗没有能完成。这就是因为,闪现的灵感不可能让你写出几十句,甚至几百句上千句的诗来。当然,也有人是不靠灵感写作的。

微诗是一种从阔大的生活场景或冗冗内心情感里的提炼,浓缩,粹取。微诗又是一种超压缩。所以微诗能爆发出它强大的力量,就像一颗手雷一样的爆发力。微诗是浩瀚的文学世界里的TNT炸药。

读了曰生的作品《犁铧》,我就有了这种感觉,一颗手雷砰然爆炸的感觉。犁铧,泥土,父亲,骨头,这四个词汇连成了一首诗,场面立刻就被“嘣”地一下放大了,扩展了。如同高速行驰的汽车受到撞击时刹那间打开的安全气囊。

从这首微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了生活而艰辛劳作的父亲形象。他是高大的,伟岸的,令人尊敬的。他一生像犁铧一样耕耘于泥土,日出面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展现。他们从泥土上获取粮食,获取生活来源,养儿育女,无怨无悔。然后默默地老去。对于我这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来说,深有感触,也可以说是共鸣。这首诗触动了我,触动了我内心久久以来最薄弱的部分,让我想起了我那满头华发的父亲,脚步蹒跚的父亲。他们曾经也年轻力壮过,而农村艰辛的生活让他们衰老,过早地衰老,一身的疾病,依然要为儿女操心。

“犁铧”比喻成就像父亲的“骨头”一样,多么得触目惊心啊。一个“磨”字,尽显了父亲一生的艰难与困苦,承受与担当,让人为之泪目。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句话的分行,但这种分行是有必要的,比不分行更具建筑美。

这一首诗,文字表面并没有表达个人的情感的字眼,诗人只是在描写,只是在阐述主题。文字是冰凉的,但内在的情感却是滚烫的。短短的十二个字,让一付犁铧如此的丰满,具有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魅力。

我们说诗歌,个人觉得,理性应该是表面,而感性才是内在的,潜藏的,让读者去感悟,这样的诗歌才真正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这是一种“壁上观”的写法。所以,我觉得,诗歌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综上所述。这就是微诗对于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强烈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扩张力,破坏力。
小诗不小。微诗不微。
这首诗让我们清晰明了地看到了这一切。也是最好的诠释或注解。

【顺延阅读】:

下面来欣赏一首让我从《诗刊》上读到之后,过目不忘的小诗,是女诗人夏宇的代表作和卞之琳的作品:

《甜蜜的复仇》

作者/夏宇

把你的影子
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断章》

作者/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因本人水平有限,如有误解或不到之处,尽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8-8-27 12:11 | 只看该作者
“犁铧”比喻成就像父亲的“骨头”一样,多么得触目惊心啊。一个“磨”字,尽显了父亲一生的艰难与困苦,承受与担当,让人为之泪目。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句话的分行,但这种分行是有必要的,比不分行更具建筑美。

这一首诗,文字表面并没有表达个人的情感的字眼,诗人只是在描写,只是在阐述主题。文字是冰凉的,但内在的情感却是滚烫的。短短的十二个字,让一付犁铧如此的丰满,具有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8-27 12:13 | 只看该作者
简洁的诗语,丰富的情感内涵,诗、评相得益彰,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12:16 | 只看该作者
秋水岸 发表于 2018-8-27 12:13
简洁的诗语,丰富的情感内涵,诗、评相得益彰,欣赏

y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8-28 17:54 | 只看该作者
这首真是不错。
你的点评为原作锦上添花!
玄~,你越来越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8-28 17:55 | 只看该作者
再踢一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9: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别人的诗评,都很高大上啊,用语都很玄乎,连小雪人的那个【中诗简牍】也是很玄乎的用语,挺厉害的吧。我用不来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4 14:4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