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独特 所以珍贵
 《华语诗歌双年展》正式出版
 
 唯一将干预诗歌独立展出的选本
 唯一收入春稗作品的年度诗歌选本
 唯一源自多种新媒体平台的年度选本
 
 
 《华语诗歌双年展(2015-2016卷)》,日前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华语诗歌双年展》由中国诗歌流派网和《诗歌周刊》联袂策划,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敬亚、《诗歌周刊》主编韩庆成共同主编。是继《华语诗歌年鉴》(2013-2014卷)之后,华语现代诗又一双年选本。本书收录了496位当代诗人的514首诗歌,作品基本选自全球最大新媒体诗歌内容平台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和国际互联网诗刊《诗歌周刊》(在线版及微信版)。本书充分包容了21世纪华语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流派,力求体现其异彩纷呈的多维面貌。为扶植新人,本书在“开卷展”推荐了6位90后诗人和4位在诗坛尚无知名度的实力诗人,在“新锐展”推荐了66位90后、00后诗人的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中国现代诗选本中,再次以“干预展”为主题,集中收录了34位诗人的干预诗歌作品,其中,干预展头条展出的春稗作品,系中国所有年度诗歌选本中唯一收入,具有突破性的独特意义。
 正是由于“干预”的因素,本书2017年初送交出版社审阅,历时一年,辗转三家,撤换部分作品后最终得以出版。本书将沿袭“红皮书”仅一版一印的做法,今后不再印刷,以突出收藏价值。
 
 【《华语诗歌双年展》定价50元,2册起快递包邮,有意收藏者请加微信hqc0551联系。售书款将全部用于今年11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首届国际微诗奖颁奖典礼。】
 
 附一:《华语诗歌双年展(2015-2016卷)》最终出版目录:
 
 序一:诗歌广场舞与泛诗年代/徐敬亚
 序二:从一个网站说起/韩庆成
 
 开卷展
 *华语诗歌双年推荐
 
 小易大人/四根指头(外一首)
 魔约/秋天的电风扇(外一首)
 其川/青草池塘(外一首)
 刘剑/威尼斯城(外一首)
 帅忠平/麦子酱的突围(外一首)
 洺雁/再写桃花(外一首)
 刘郎/孤蝉记(外一首)
 宇剑/初七(外一首)
 南牖/村庄(外一首)
 苏陌年/削苹果(外一首)
 
 重磅展
 *华语诗歌名家钜献
 
 叶文福/沉香
 黄翔/大纽约茶客
 徐敬亚/放声大哭
 曲有源/日全食
 吉狄马加/巨石上的痕迹
 王小妮/含着月亮
 严力/保持硬度
 程步涛/读碑
 吕贵品/窦娥雪
 野夫/在河之洲
 杨黎/远飞362
 刘川/三八节有记
 张洪波/要对得起诗
 唐诗/鸟在黑夜飞越
 子川/界限
 大卫/在施家沟跑旱船
 北塔/飞蚊症与齐奥塞斯库
 潇潇/我的诗有毒
 南鸥/一只野兽在我体内昼夜走动
 雁西/致大海
 方文竹/最简单的方法
 阿尔丁夫•翼人/蜃景:题在历史的悬崖上
 远岸/孛艮地密码
 张智/觅
 徐春芳/俳句
 中岛/摘苹果的日子
 安琪/往事,或中性问题
 凸凹/蚯蚓之舞
 唐毅/乡居
 汪剑钊/龙门古渡
 庄伟杰/在三清山留墨
 吴投文/五月
 赵思运/镇纸
 雨田/德令哈冥想
 乐冰/命薄如纸
 阿翔/雨比你更洞察传奇
 向以鲜/婴孩
 之道/无奥妙的飞行
 陈小平/我曾如……
 胡茗茗/九年
 李成恩/致草原先生
 张晓雪/雪
 赵亚东/草一样的哥哥
 管党生/总是在高山上转
 黄淮/有些人
 
 桂冠展
 *中国好诗榜上榜作品
 *华语网络诗歌大赛获奖作品
 
 聂权∕下午茶
 陶杰∕喻体(50)
 张庆岭∕留守儿童
 潘加红∕屠宰
 山月∕课桌
 瓦刀∕两棵树
 唐以洪∕墙头上的草
 大山∕一粒米的秘密
 呆瓜∕唢呐手
 琴心浅醉∕一阵风吹进中年
 霜扣儿∕墓地
 木易沉香∕像草木一样活着
 云楼七狼/巴黎的耻骨
 黄亚洲∕自由钟
 李不嫁∕听父亲讲述1958年反右
 薛定谔的猫∕冷兵器
 慕白∕兰溪送马叙去乐清
 赖咸院∕掘地三尺
 刘季∕大剧院
 委鬼走召∕启事——残疾人转让
 纪开芹∕一棵树在冬天
 阿诺阿布∕我只有敲打头盖骨
 陕西姜华∕一只乌鸦还在赶路
 
 易心易意∕麻雀纪事
 灵鹫∕盆地中心的愉悦
 圣歆∕鸟和巢穴的依存关系论
 钱松子∕到一只琥珀里收声
 山东石棉∕线球
 韦笳∕忆旧
 蒋康政∕倾斜
 刘永军∕倾斜
 熊林清∕倾斜
 一夫∕倾斜
 冷麾∕倾斜
 空馨∕倾斜
 蓝星儿∕倾斜
 四号铜粉∕山水
 陈仁凯∕金
 孙启泉∕天没亮就醒了
 北夫∕失眠
 鲁橹∕每一滴水都是一朵小小的火焰
 初见∕活着
 子青悠然∕把自己种成一棵树
 占森∕屠杀场
 贵州张世德∕空椅子
 白希群∕木头人
 白象小鱼∕夜读金刚经
 风的疯言风语∕慢慢疼,慢慢长
 秦时月∕梦中的父亲
 刘小文∕清洁工
 曾正贤∕父亲的牙齿
 秋窗无雨∕那时灯花
 皿成千∕寡妇
 济南老夏∕夜读水浒之三
 江文波∕一生
 曾昊清∕暴雨记
 晓小∕老女人
 康湘民∕板厂工
 瘦石别园∕致我越来越小的母亲
 孙成龙∕杀爸爸过年
 刘天翼∕锄禾
 周先祥∕惊蛰
 吉尚泉∕争吵
 黄锡锋∕母亲体内的敌人
 王海云∕恐惧
 许蓝翔∕惊堂木
 宋小铭∕游走香溪洞
 小人鱼在天堂∕浮世绘
 王全安∕坟前书
 卡卡∕他们要我习惯谎言
 洪芜∕手掌上的泥土
 北方雪狐∕纸上火车
 吴泽人∕惊蜇
 景绍德∕一尾犯了乡愁的泥鳅
 不就一碗饭∕坐在田埂上的老人
 曹三娃∕木匠
 毕俊厚∕割韭菜
 缪立士∕蚂蚁
 张诗青∕父亲的瓦刀
 东方风∕一块硬铁
 七点钟∕浮生记
 迎客松∕木工
 柳碧青∕啃骨
 郭东海∕他们说我一出生就杀死了母亲
 郭应国∕南伞笔记
 步云∕舌
 岳客行∕秋草黄
 李朝晖∕收割旧时光
 
 新锐展
 *90后00后双年新作
 
 余幼幼∕半个人(节选)
 夕染∕别
 阿煜∕不合时宜的想法
 朱夏妮/雾霾
 半圆∕洗苹果
 第二十四棵树∕这里
 濯清涟而妖∕你不在的日子
 路攸宁∕一个人
 高短短∕降雪预报
 深雪/一场雪后
 夜陌/自画像:火的丑化
 星芽∕木偶
 邹黎明∕终将有一块巨石,被大海粉碎
 柳鹤鸣∕幻想之诗
 刘雨芯/从日喀则到纳木错
 林国鹏∕影子
 天随子∕持烛者
 蓝格子∕雪
 旗木宛如∕三叶,我是旗木
 木鱼∕马颊河
 杨景文∕路上的雪
 易巧军∕航行日志
 芬叶∕葵花香
 醉生梦死∕涨潮采风
 郑智得∕一道墙,越来越黑
 王冬∕年关
 李政平∕安静
 秋河忆∕虚掩之门
 安氏∕火锅之夜
 落阡∕冬日散步
 殷朋超∕游白云寺
 陈放平∕我的手机电话簿
 彭晓杨∕墙头草
 李坤龙∕领导又将莅临校园
 卢游∕在河边
 杨默∕黑夜的表情
 梁永周∕在云之下
 西斌∕想家
 冉乔峰∕跳来跳去的脚
 伊水∕黄昏从我的身体穿过
 陈十三∕孤独感
 苏铁∕我的爱在一只袋子上飘荡
 漫奏∕以七月为背景
 椭圆∕诉求
 孑旻∕父亲的三把刻刀
 西伯∕在春天路过兴义的某个夜晚
 阿天∕一切都是这么自然
 梁钟钟∕虚构的全家福
 蛙石∕你唱歌的时候眼睛是蓝的
 沾泥∕蚂蚁的恐慌很可爱
 宋小军∕鬼节的自诉或者祭奠
 葱葱∕生活教会我们的悬浮术
 林远先∕霜降
 故人入梦∕十月,南方小镇
 吕增军∕天空味道
 废行∕小而浅
 王凯∕李家村
 关山雨∕种一棵梨树
 希文∕抽一支烟吧
 牙侯广∕我不知道哪一朵桃花更像你
 夜未央∕回车键
 霁晨∕图书馆见壁虎记
 大树哥哥∕抽烟
 三流子∕山间老人
 雨农∕想起
 施扬煜∕遇见童话
 
 实力展
 *实力诗人双年力作
 
 李庭坚/等待(外一首)
 西木/无题(外一首)
 刘泽球/谦卑(外一首)
 夏子/聆听(外一首)
 王正洪/写在农耕时节(二首)
 董徽/老篾匠与小黄狗(外一首)
 陶春/樱花令(外一首)
 李成/苹果
 黄玲君/蛾
 高月明/一池土豆
 田斌/一个春天的早晨
 李干/风醉了,我醉了
 大枪/两棵树的爱情
 许多余/我梦见熟悉的味道
 陈美明/私奔
 永见/洁白的雪花飞满天
 阿成/祝福
 北魏/青苔
 中海/生存概论
 罗晖/虚构
 一度/望江漳湖镇的柿子树
 赵目珍/醒来诗
 宫白云/乌骨城
 王法/秋天的孤独
 曹有云/e时代之歌
 王爱红/接近跳楼的人
 彭桐/把闲散的时光给你
 韩芍夷/我与母亲
 招小波/水长出牙齿的过程
 夏炎炎/渔村
 杨立/干净
 张晶/时光
 许敏/蟋蟀,我以为是你
 田晓华/冬天来了
 曹谁/绅士礼帽
 古岛/世界就是一半一半的
 束晓静/大鱼海棠
 南北/这个上午
 三斗米糠/乌有村
 碧碧/在蓝塔读诗(外一首)
 夏寒/六月,掩盖了返青的抒情
 云经立/在婆婆仙
 冷阳/归于边城
 白鹤林/旅行
 许燕影/只为隔岸一声热切的呼唤
 卡西/现象
 朱江/你的名字
 肖振中/无题
 潘志远/新竹林七贤
 石泽凤/练习落空
 清心/夏夜
 左云/让
 金指尖/途经石经寺
 姜了/蚂蚁,点点滴滴
 冷巉/我们谈一场秋恋吧
 独孤九/鬼或者影子
 杨昌文/看风景
 程洪飞/荒草与小青蛇
 朱谱清/冬天的内心
 杜国庆/闲聊
 张琳/夜读阿赫玛托娃
 十五岚/回到春天
 王家鸿/普屯坝
 李季/桃花
 紫藤晴儿/两滴水
 胡有琪/豌豆花
 胡马/声闻
 李龙炳/刀
 宋光明/欲静
 林溪/痛疼之诗
 清水心荷/再读稻田公园
 白炳安/他的一双手越来越像砂纸
 林紫/我身体里有两个隧道
 赵原/佛祖不会怪罪佛徒梦到基督
 雷文/天下无贼
 谷冰/秋天的美学
 孙淮田/砖缝里,一棵小瓜秧
 纳兰寻欢/理想
 富永杰/夜深人静
 应诗虔/今日
 碧青/陶罐
 鲁风/中年小题
 江西温度/仿佛我还是一个小孩
 唐绪东/凡人
 陈波来/芸娘
 苗红军/那时村庄很小
 诗之梦人/白雪
 
 精粹展
 *网络新媒体诗歌精华
 
 小陶/江山
 雪鹰/沧州的玉米
 陈红为/荒漠
 佘正斌/乡愁
 梁树春/米寿跳楼
 一牛道长/夜火
 叶枫林/一条没有名字的河
 老家梦泉/白鹤亮翅
 冷铜声/无题
 草帽/一个人在山中饮酒作乐
 气化散人/雨
 二哥/修身
 下里巴人/男人四十跑出租
 外星人/凿壁偷光
 康京凌/那些小院里的打碗碗花
 李明利/蛐蛐
 向诗海/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吕岚/三月
 陶金喜/魔局(8):小女孩哭
 调侃/鹰
 张生祥/动真格
 申文祥/欲言又止
 陈永华/不再染发
 特爹/命运
 胡清宇/石磨岭
 沙飞/大雪倾城的时候,我在垂钓身体里的暖
 张益飞/梦中的树
 彭仁玲/你是我的阿贝
 赵政/那一片雪地
 童玲/在冬季正午的河滩上
 程剑/爱的十四行诗
 敬笃/在另一个时间
 高原之虹/北斗
 狄芦/下棋
 宁都李东明/水煮鱼
 许剑桐/黑暗之书
 叶如钢/早晨
 老远/别故乡
 瑞雪/雪的身份证
 胡蝶/我越来越想
 黑眸/红尘渡口
 孩子的游戏/记住红玫瑰的香,忘记红罂粟的毒
 魅力向日葵/哥哥,我把你藏在一首诗里
 湖拮/五千年深处
 秦梅/百家岩秋意
 悠然心会/仰角十度
 峻刚行者/野菊花
 郝茂军/在故乡
 陈中明/冬夜
 王彬/木棉花的爱
 程福如/水东千年古树群
 姚逸/给……
 苏子农/家中的养水坛
 梅府军/石佛山
 大海/画眉草
 王静/墙里墙外
 飞雪/一片叶子
 灰手指/卿卿
 孙非/绘
 曹群/裁
 毕青/怀旧故乡行
 倪光明/花亭湖
 管泽富/思
 拉板车的/新茶
 蒿子/腊梅
 何剑胜/忍着
 尹宏灯/鼓手
 福马/门
 郁洁/虚掩之门
 林若冰/最美的手
 鲤鱼风/曾经的笔名:成竹
 王业旺/空谷
 路志宽/父亲从乡下来
 吴寒叶/人生常态
 白紫衣/蓼子口
 春暖水/虚掩之门
 老曹/十月遥远,找不见村庄
 莫笑愚/异域的黄昏
 江飞泉/如果孑然一生
 杨祥军/飞雪,铺满我的童年
 文泽予/我扮演了我的替身
 荒原猛士/最早看到的星光不一定是最亮的
 希林/刻画
 小草帽/迷途
 大漠风沙王峰/我和一匹马卧在一起
 蠖蛇之度/交谈
 南岛/淮海路
 碧霞青羽/花无眠
 茶花女/粉刷
 杨非木/唐伯虎
 邹冬萍/红海湾
 赵然/无名村的小河
 谢银恩/天
 曾令勇/默祷
 文佳君/空间
 玫瑰之冢/杂菌
 吴一/画墙
 玩偶/在客栈,不谈论风雨
 西玉/枯叶蝶
 束红平/隔世的母亲
 段诚/简洁
 陈亮/虚拟
 徐庆慧/古莲
 老张的哲学/在时光的阴影下
 河小鱼/一堵城墙
 郑立/额尔古纳河
 谢新政/广德寺的钟声
 孙清祖/最后一片叶子
 李文光/针尖
 彭三县/油菜花
 樵野/红莲五十朵
 香雪婉儿/我不想说,我的北国
 剑兰/吃一粒大桃子
 郭海/临摹
 龙玉薛/演示
 高原农夫/今夜,我在南方安慰一场雪
 徐庆鹤/麻雀
 松林湾/妥协
 濮建镇/一粒米的走向
 沙漠清泉/小寒  我虚掩门扉
 天露/路的解释
 琴雨/下午茶
 金巴图/从此
 青青河边草/飞翔
 张边阿土/危险的夜
 何养维/老井
 柏相/我知道
 闲窗梦/春晓
 舒布衣/胭脂泪
 秦志良/杀鱼之思
 阿长/人字拖与夜
 熊敏/烂谷子
 海边边/天空
 益平/秘密
 朵儿/我的村庄
 覃可/沉默的火山
 尹远红/怀乡
 筷子/今天有雨
 在线灵童/我叫妻子把我卖掉
 冯椿/一条扁担挑着的耳语
 王辉俊/黏稠的泪水遮挡了我的视线
 美好语感/晚秋
 寒山红衣/走出松林
 小月兰心/兰花春梦
 远航小诗/春的呢喃
 梧桐树/十秒阳光
 全巧英/东乡
 多语/一个工作日的下午
 嘶沙/墓碑
 苏筱雨/你愿意吗
 
 典韵展
 *《诗歌周刊》双年典藏
 
 红屋子/一种愿望
 无名的裘德/留一半给你
 王犟/烤肉串
 大连点点/洗澡
 李浔/开锁铺的老头
 车行/灰色真相
 围围/东坡肉石
 李东风/吃面
 宗小白/野花
 薄小凉/冬赋
 美空/菜生虫
 韩珺/雪花是蓝色的
 锈水先生/麦客
 刘炜/我为什么突然就沒有激情了
 刘思承/我划着一根火柴时总是提心吊胆
 那片云有雨/阴阳八行
 窗户/下在山里的雨
 李虹辉/两个人的车站
 王丽颖/圣•索菲亚门前的鸽子
 
 干预展
 *干预诗歌双年抽样
 
 春稗/因为爱情
 张二棍/夜车上
 郭金牛/户籍志
 韩庆成/千佛崖
 皮旦/沿京杭大运河散步
 黑光/河南•驻马店•1975
 李飞骏/雪压国子监
 钟磊/傍晚,坐在饭桌前的小叙述
 还叫悟空/爱上一个俄罗斯女人
 刘频/在上海申报馆旧址
 包尘/雨
 王厚朴/那个复诊患者
 左拾遗/别人的村庄
 夏文成/被封了口的水井
 木郎/人到三十
 哑者无言/近来的流行词语
 一粒光/戏台
 拆那刘不伟/10月1日,老妈来电
 陕西子非/土地史
 张无为/诗观反腐之:漏网
 曼步莲华/迷失之夏
 辛之/连云港
 非飞马/微小的祈愿
 行顺/老广
 颜小鲁/那个人
 毒蝶飞/跪文化
 马维驹/煤,真黑啊
 等待飘落的树/我见过深渊
 岷江一苇/黄昏恐惧症
 九儿/别墅里的流浪猫
 玖小/研究鲁迅的师兄
 空也静/孩子
 郭子民/不心痛
 贺孝恩/非虚构:主旋律大婶
 李文俊/今晚有大月亮
 江湖海/闪烁
 
 
 附二:徐敬亚:诗歌广场舞与泛诗年代(序一)
 
 
   2014年,我为本书所写的序题是《诗歌道场》。
 那时,我对大众诗歌的势头还那么热衷。一连说了4个不相信:“我不相信加入世俗因素的诗歌活动注定伤害严肃的诗歌精神;我不相信在诗歌茶楼里诗的高深注定受到稀释;我不相信以最高成本写出最低名利的诗的作者们内心全部泛着世俗的波澜;我不相信诗歌道场的衣钵必然包含假行僧的奸笑。”
 “叶公好龙”是个真理。它特殊的远、近对比意义是:理想应该永远高高地摆放在远方。只要它一靠近我们,理想身上的不理想便忽然洞现。世俗诗歌的兴起还不到三年,我已经难以忍受。
 2016年肯定不是诗歌最世俗化的一年。但诗向地下匍匐的速度实在太快。它似乎忘记了身上曾穿过的玄妙道袍与闪闪铠甲,一笔微小的出场费便令它一屁股滚入了尘埃。
 鬼知道2016年这个国家举办了多少诗的盛典。我只知道本国的高僧越来越少,而寺庙却越建越多。边关没有捷报,后宫里却年年月月犒赏三军。有人夸张地说,中国的诗歌奖项比中国的诗人还多。此起彼伏的诗歌节比一年365篇日历还厚。堂而皇之的诗人盛会,吊满了的诗的招牌,却绝口不谈诗歌。像一本又一本连塑料皮都没有拆开的诗集。会议越开越滥,诗却被高高挂起。如同一个荒诞、热闹的肥猪市场。出场的都是著名的猪、著名的饲养场和著名的屠夫与美食家,人们却不再关心猪肉的滋味。
 想当年,李白与杜甫结识后,三夜频梦君,高手过招,那是缘于背后的诗。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偶遇于西陵峡三游洞,大谈了三天三夜,也是缘于诗。这种诗歌关系的根据,既出于各自的创作,也出于彼此的诗歌阅读与写作尊敬。八十年代的诗歌热潮、诗歌流浪、诗歌串联的背后,是人们嗜诗如命般的共鸣式阅读。试问一下当今的中国诗人,你们共同共鸣过的诗歌文本有哪些。你们共同向往的诗歌经典有哪些。你们内心确认的诗歌准则有哪些?缺少了急于交流的诗歌欲望,你们凭什么一次又一次参加隆重的会议呢。
 当下的诗歌活动,不是由诗的愿望演变出来的,而是由钱变成的。
 中国纳税人的钱现在多得让人发了愁。当各类奢侈举止被暂时阻塞之后,已养成烧包习惯的钱袋们开始浑身发痒。掌管钱袋的人,也总有几个附庸风雅的狐朋狗友。杯前灯下的献计纳谏之后,一桌又一桌的诗歌大餐的清单便都记在了纳税人的帐下。回想十几年前,中国尚有不少民间资本对现代诗倾心相助,那时慷慨解囊的大多是诗歌圈内的陈年旧友,如同还俗的僧侣们不忘情怀,偶尔周济一下过往的游僧,或聚些木石修缮一下破败不堪的古刹。当越来越多的假行僧和越来越多不计后果的金主站在山头上挥舞着诗歌名片时,那些真金白银的血汗钱只有悄悄隐退,天下便莫有敢与此类金主共玩儿者了。
 当诗被假模假势地请上了主席台,当诗成为一条条大红的横幅与并最终落笔为年终的文化政绩,诗会与诗奖便像流水线一样增加着这个国家的诗歌GDP。诗人,或是著不著名的猪们,已经不再重要。流水线设计完成后,每个席位上需要填补的只是一个必要的姓名。只要学会点头,学会握手,学会鼓掌,再练习向领导敬酒的本事,任何一位稍有年纪的农民工或电子厂女工稍做改装后,足可成为大爷、大妈式的嘉宾。
 多么像一场场诗歌的广场舞啊。程序早已设定,领舞者正在高台上训话。热烈欢迎,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少长咸集……涂脂抹粉的老爹、老妈们已经换好了服装,等待音乐响起。一系列规定的动作与旋转的幅度,引来围观的市民。威武的警车在旁边安静地守卫。舞姿整齐,扇子声起,中规中矩。多么富有文化与诗意的一伙人啊。
 当年,中国那些荡气回肠的诗会,曾经令我们这一代人心驰神往。如今真是恍若隔世。我不明白自己怎么了,每当耳边传来诗歌广场的乐曲,我的内心竟然出现了一种非常讨厌的感觉。而当在群诗乱舞中辨认出一张张熟悉面孔时,常常产生一种莫名的羞耻,恨不得抹掉友谊的记忆。
 真不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了。中国诗人怎么了。一年又一年,江南塞北地赶场儿,如同艺人走穴。跳完了一场广场舞,又奔赴另一个舞会。刷完了存在感,刷出镜率,刷完了旅游观光,再刷出场费。你给我面子,我给你情义。投桃报李,推杯送盏。一场又一场,有意思吗。
 诗,就这样飘浮在中国的上空。
 前几年我说过:准诗的时代来到了。
 今天我又看到:泛诗的时代,又来到了。
 
 不。
 顺流而下的江河里,总有些孤峭的石头冲顶起一层层细碎的白浪。肆虐的狂风中,总有几条横逆的枝条顽强地、微小地改变着暖潮与寒流;
 肥沃的平原上永远堆积着膏脂,陡峭的山崖上正有一群疯子在孤独地行进。对于有些人目光永远是利剑;对于有些人赞美永远是喧嚣;
 永远有升平歌舞的广场,也永远有阴气逼人的深渊;华丽的乐章背后,永远是一张张颤抖的白纸,永远有子丑寅卯的横尸汉字;
 幸好这世界上还有苦闷的诗,幸好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傻傻乎坚守内心的人;
 幸好还有埋头文本的眼睛,幸好还有没日没夜编诗的、读诗的呆子。
 
 其实,也不必幸好,也不必不幸。
 前些年,一个著名的评论家不屑地冷冷笑道:嗨,不就是搞点文学嘛。
 
 2017年2月8日深圳
 
 
 附三:韩庆成:从一个网站说起(序二)
 
 
   有一个网站,创办五年多时间,会员超过22万,日均发帖量超过5000,总发帖量超过600万帖,站内诗歌群组达到776个,同时在线会员最高两万八千多人,成为全球容量最大、人气最旺的现代诗网站,并且主要指标遥遥领先。
 有一个网站,它先后创办每周出版的诗歌网刊和每天出版的手机诗刊,以“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为己任,成为诗歌新媒体的重要方阵。网刊发起的“年度诗人”和“致敬诗人”评选,被诗坛前辈誉为新媒体诗歌的“最高奖项”。
 有一个网站,它发起“中国好诗榜”评选活动,以“把李白从汉字里挑出来!”为宗旨,是国内唯一的年度诗歌张榜活动。四届共推出上榜诗歌47首,众多草根诗人在这里得到展现。
 有一个网站,它与包括《特区文学》、《星星》、《诗潮》、《诗林》、《诗歌月刊》、《山东文学》、《散文诗》在内的多家传统媒体合作,以主办诗歌比赛、联办诗歌栏目、推出诗群大展等方式,五年多时间共向诗坛推荐了数千位网络诗人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网络诗歌最重要、最积极的推手。
 有一个网站,它率先设立“90后诗歌”栏目,举办《90后诗歌》评荐专题、合办90后作品专栏,在多个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展示推荐,数百位90后诗人从这里走上诗坛,成为当代诗歌的新生力量。
 有一个网站,它发起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活动,三刊六报参与展出。这是继徐敬亚先生1986年发起“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二十八年以后,又一次由民间发起的中国现代诗的群体展示。
 你可能知道余秀华、张二棍、郭金牛等近几年唱响诗坛的新人,你不一定知道他们最早都是通过这个网站的重点推荐,而被诗坛瞩目。
 台湾《创世纪》诗刊前主编这样评价这个网站:“诗歌网站能做的,这个网站十之八九都做了。”德国《南德意志报》、瑞士《新苏黎世报》等欧洲重要媒体在报道这家网站的时候说:“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奇迹。”
 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令这个网站感到欣慰,它自身更为看重的,是五年多的时间里,在诸多涉及社会正义、人类良知的事件发生时,它都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以群发诗歌、撰写诗评的方式,以诗性精神进行干预,对时事中的邪恶、现实中的黑暗予以诗性批判,对发生在身边的“另类历史”进行诗性记录,其坚定性、持续性,为中国诗歌乃至文学网站中仅有。我深信,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诗歌史和文学史上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
 这个网站,是中国诗歌流派网。
 
 当徐敬亚先生2011年夏天提议创办这个网站的时候,我们都没有预料到这个网站会办成今天这样。他当时给我的,只有一个办网方针:让“86大展”在网络延续。作为一个与“86大展”失之交臂的80年代出道的诗人,我充分理解这句话包含的意味和重量,这是发自诗歌但又超越诗歌的意味和重量,这是只有完整经历并亲身参与上世纪80年代中国风云变幻的人才能体会的意味和重量。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我把创建这个网,当作了一个事业——一个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事业,及至三年多后,这个网成了我唯一的事业。
 
 今天看来,这个网站就是一个展台,源自“86大展”,又远远超越大展纸面约束的硕大展台,各种声音、各种观点、各种作品、各色人等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平等地交流和展示。即使你如雷贯耳,如果作品有瑕疵,观点有偏颇,照样有人批你;同样,即使你默默无闻,只要有优秀作品,在这里就不会被埋没。更多时候,这个网站把发现的目光,对准的恰恰是默默无闻的人。
 《华语诗歌年鉴》以及这本更名为《华语诗歌双年展》的书也是这样,它们以双年为展示时长,毫不迟疑地把华语诗歌的精品推送到这个展台。一如“86大展”当年做过的那样,这里不规避诗坛名宿的最新力作,但你看到更多的,将是陌生的面孔,以及他们带来的或许能让你耳目一新的作品。
 在这个被徐敬亚先生命名为“诗歌道场”的纸面展出广场上,我们刻意分设了八个展区。率先出场的开卷展区,是我们两年一度的新人推荐,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陌生或比较陌生的面孔,他们无一例外都有进入这个展区的实力,在这八个展区最小的十人方阵中,有六位是90后诗人。第二个是重磅展区,当代诗坛大咖们携2015至2016年创作的新作,刷新我们对当代诗歌主流走向的认识。第三个是桂冠展区,展出的是最近两届中国好诗榜上榜诗歌和华语网络诗歌大赛获奖作品,这个方阵,也是以陌生面孔为主。第四个是新锐展区,都是90后00后新人新作,从这里或可一窥当代诗歌的未来雏形。第五个是实力展区,展出实力诗人的最新力作,这个方阵,是当代诗歌的中坚力量。第六个是精粹展区,展出网络新媒体诗歌精华,看看微信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个方阵是本书最大的方阵。第七个是典韵展区,是从《诗歌周刊》两年共102期中抽选出的19首作品,是代表《诗歌周刊》多维审美取向的值得典藏的作品。最后一个干预展区,是《诗歌周刊》及我本人倡导的干预诗歌展区,这里不见桂冠,这里只有荆棘,只有与荆棘相伴而生的鲜血和泪水。它记录了一个时代饱含血泪的“另类历史”,一部基于真也基于善的诗史。这个展区的出现,让这个选本有了完整性,也让你读到的中国当代诗歌,是在别的选本中难得一见的完整而不是片面的抽样。
 
 应当看到,这样的展示在中国诗歌流派网无时不在发生,你的每一次发帖,都是在这个展台的自我展示。规律性的展示,也以不同的方式持续进行着。就全网而言,有基于论坛平台,众多编辑人员以时、分的时间单位进行的加章、高亮、置顶等推荐展示;有基于微信平台的《诗歌周刊•诗日历》每天进行的推送展示,这份中国最早的微信公众平台诗歌日刊,目前已出版1199期;有作为诗歌新媒体的《诗歌周刊》每周进行的集群展示,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份规范制作、栏目丰富、内容原创、每周出版的诗歌网刊,已连续出刊246期,发现并推荐了大量诗歌新人和优秀作品,着力展现网络诗歌的多元和高度。《诗歌周刊》2013年启动的“年度诗人”、“致敬诗人”评选,目前已举办三届;有以1至2月为时长,以“一首诗的网络研讨会”为形式,以发现实力新人为目的网站《发现》专栏的持续性展示;有基于纸媒,通过联办华语网络诗歌大赛、中国网络散文诗赛等赛事,或通过合作栏目方式,以月度、双月、季度时长进行的展示,这也是“86大展”当年采取的展示方式,这种传统展示方式以其特有的权威性而不会被新媒体取代;以及本书这样基于纸质选本的展示方式,过去是《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红皮书),2015年是《华语诗歌年鉴2013-2014》。当我们2014年初编竣《华语诗歌年鉴2013》的时候,也许是一种冥冥中的力量,使我们未能脱离“红皮书”多年而不是单年成集的传统。此书辗转多家出版社,最终审定的时候,已经是2015年,最后不得不以“2013-2014卷”的非单年方式出版,直到有了今天我们自觉地以双年来命名的,这个仿佛命中注定的生生不息的展出。
 双年展其实很好,在各种诗歌年选泛滥的当下,双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选择,也让我们在这个心跳加速、苟延残喘的时代,有了一份放松和偷闲。
 
 2017年1月27日,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