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心:解读《衰老在一幅画里》
文/低处的迷雾 评/高山流水∮
我是从凋零的墓穴
翻身到梅花经的迷雾
向生活扩建的广场年久失修
随身携带的祸水
不识我的善良和南瓜庙
----- 第一节描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整节引用大量的隐喻,跳跃性强,但思维层面衔接自然。“从凋零的墓穴/翻身到梅花经”,隐含着灵魂的生到死,最后在坚强中自傲绽放的过程。“墓穴”意象充满阴冷,加以“凋零”修饰更能体现情境的极其孤寂和绝望,“翻身”一词写出了生活的取向有别于过去,愉悦之情流溢,如同摆脱了精神的重负,庆幸的是,这番精神的解脱不是宿命中妥协的宁静,而是一种超然:困顿之后磨砺的坚强,如梅花傲雪。短短两句,意象由阴冷转为明亮,内蕴丰富。
“迷雾”是意象,也是作者自况,其实也含有不易被人理解之意。生活的领域多种,“广场”属于休闲展示的公共场所,这里可以理解为业余的一些交流。或许缘于深究诗学,疏于沟通;或许是因为秉直的品性,不善于迎合,以至于成了“祸水”,很多人没了解到我的善良和质朴。“南瓜庙”一词充满情趣:南瓜生于乡野,引为“质朴”,而把南瓜供奉在庙里,更强化作者对本性的固守。另外“南瓜庙”让我不由想起童话里的“南瓜马车”,一种修养的纯净与美好延伸在诗外的遐想中。
用叛逆拆洗孤单和玄机
被舞掀起来时
我里面有菖蒲和海水
还有一截哭泣 打着补丁
绝对的痴呆卡住灯光
出血的侧面
吓死你
----- 第二节描述自己和现实对峙中反叛和假设的结果。印象中的迷雾斑斑沉稳、宽厚,学高却正直仁爱。或许我们对诗人的了解甚少,透过诗行,理解可以更立体、多元化。“孤单和玄机”承袭第一节的“祸水”,可以解为他人的“误读”所致,“拆洗”一词包含着其为繁杂而沉重的思维过程。人与人之间真是微妙复杂,一份情里,该有多少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一份缱绻的爱里,又包含着多少的痛彻与欲罢不能?“拆洗”是反复掇拾往事的常态,“掀舞”是反叛的异变。这里,我们看到山重水复之后的诗人情感世界:“菖蒲和海水”,“菖蒲”和艾草一样,有辟邪和祈福意义,“海水”可以理解为曾经的沧海。“拆洗”之后,记忆并未消弭或泛白,涂抹之后反而更明晰。明说“反叛”,其实还是说服不了自己,沧海依旧,祈愿依旧!哭泣之后再哭泣,西窗烛影,何当共剪?只能痴心的等待又等待。而的“反叛”不过是不敢正视冷漠和孤寂,不过是侧身饮尽凄凉。
饶有意味的是,诗节的结尾出现了一个“你”,是近指。“你”从第一节泛指中凸显出来,应该是诗人要强化的角色,或许在诗人心里已经念叨了一千次,一万次。
我不再否认
因为混乱的死扣
我一生的雨都下在凄凉的旧社会
肤浅的参悟摧毁我的质地清凉
我辜负日常和人间的疾病
衰老在一幅画里
---- 第三节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喟。末节,诗情变得澄明。诗人这时是冷静后的大彻大悟,明白那不过是“ 混乱的死扣”,不过是一个错误!遗憾的是诗人本身未能从中跳出来,理性的清晰与感性的迷糊,对峙中的兼容,会增加痛楚感。这或许就是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吧,让人唏嘘不已。诗人最后回归宿命,自怨自艾:因为你,我生活在凄苦里,不像常人那样条理的生活和感悟生活的悲欢;“肤浅的参悟”让自己看不到本质的错,一次次的自我安慰也辜负了自己。
诗节中“衰老在一幅画里”,意蕴悠远。作为画的特质,有很多品味的呈现,如现实与幻想中悲喜,叹只叹,“我衰老在一幅画”里,始终无以自拔,错,错,错!
总之,这首诗意境幽怆,情思婉转,笔触冷峻。之前拜读过迷雾斑斑一些作品,发现取材极其独特,意象偏冷,本人还曾以“黑色”冠之。如同中国高贵的墨画,只用墨笔就够了(墨是很好的颜料,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丰子恺语)。推之,这种幽怆何尝不是生活的折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番冻结也是生命本性的深度体悟过程,而要点亮“冰点”,则需要更多勇毅的磨练。
整首诗情思的推进始终以意象呈现,沉稳而乖张,有撕裂的力度也有沉淀的宁静。可以作为情诗解读,但如果把“画”解为矢志不移的理想和追求,会有更丰富的内涵。至于语言的张力,可圈可点很多,不再赘言。匆匆解读,有悖愿意之处还望偶们迷雾总版海涵。诗礼,顺祝秋安!
写于2012.10.21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