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画家荆浩来我村小住,
主要为了画画,偶尔拉拉家常。
在绷紧的绢布上,注定了以某种不变的
状态生存和布道千年,我和我的家乡。
以当下的眼光来看,田园诗意、
和乐生气和人在土地上的栖居,
具有歌唱和颂赞般的意义。
僻静,自足,安乐,
而又与广阔的世界联通,
屋后连绵起伏的丘峦冈陵,官道上
车马和人流川流不息,似乎
随时会有访客,穿过院落,
打量房舍,抚摸偏房前静卧的牛额,
与我攀谈,顺便参观峭岩旁的
水上凉亭。那泊于溪岸木质码头
的小船,在小雪后的水上,
多么静谧。榆树两株,
高大以致无法如初夏,安放令人舒适
的浓荫。汉柏苍劲,像华表一样
令人着迷,遥远的旅途顿觉神怡。
唐宋人的画中,我活得像青瓷一样
素洁、雅致,仪态万方的山水
常令我情不自禁,赋词作诗。
米芾的书,苏轼的词画,
“死蛇挂树”般的黄庭坚笔法,
品味极致的赵佶花鸟,形而下
的农人渔夫,形而上的长衫圣哲。
暮色悬垂,吱呀声中关闭院门,
那远方的争战、离乱顿时阻隔,
细小而稀疏的雪尚在无声落下……
荆浩(约850-911年),唐末至五代人。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内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一说山西沁水县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博通经史,博雅好古。乾符元年(874)前后,得到宰相裴休的关照,担任小官。大中十年(856),罢官回乡。躲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善于山水画,师从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著有《笔法记》,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渔村小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