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创作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诗人耶胡达·阿米亥曾说,“同一地区的诗人不会有真正的友谊,……那顶多是一种职业关系,但是一种具有潜在敌意的关系。”他甚至告诫诗人们,“最好避免这种关系,远远躲开”。一个人要成大器,就得善于放弃好多东西,耶胡达·阿米亥做到了。
纵使真的有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活在当下,出于嫉妒,也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他,我们真心喜欢的,都是那些过了世或自绝于人世的诗人。

◎真正好的诗歌是有一定神性、能够进入灵魂的,每一个诗人都按自己的方法培育兰花,但很少能让词语真正和思想做把爱。孔孚先生在《复王尔碑》的信中说“平常心,家常语,而又深不可测,方是至境。这是很难很难的。”诗有没有这一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足以体现诗歌之间的差距,有则常怀,无则过目即忘。

◎诗人忠实的是自己的感觉,所写离不开所历所见,不断刷新的是对直觉的敏感。诗人大都用感性来处理诗歌,善于发现,把感性的现实像矿藏标本一样采下来,用手中的笔来反映日常习见的生活,看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做这个世界最朴实的记录员。这样写最大的好处是素材取之不尽,美国的大诗人勃莱90多岁了还在写身边的事物,就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博尔赫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明白,那位诗人的气力不是花在诗上,而是千方百计找出理由来让人赞赏他的诗,很自然,这番努力提高了他作品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这类的自欺欺人,今天的诗人还在做,乐此不疲,老王卖瓜,自认为比自家好的没有,在他的诗前面,好东西一点也没有了,这是很要命的,直接的后果就是故步自封。还有些诗人在荣誉的垃圾堆里打滚,今天获这个奖,明天获那个奖,忘了还有一句名言,——“荣誉使人失去名声。” 认认真真出点东西吧,诗人的身份向来都是追加的。

◎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坛子轶事》,多少年来针对这首诗众说纷纭,大都认为过于“超现”,都用形而上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在美国这首诗并不难解,反而觉得诗人写得很自然,因为诗人所处的那个年代,北美正生产一种品牌叫“统治”(有的译者译为“君临”)的广口坛子,诗人在田纳西州旅行,上山时就看到了被人丢弃的这种坛子,——我们而今百般猜测这坛子指代什么玩意,其实是最真实存在很自然的东西。

◎诗意本身是一种高语境,而今生活条件好了,国人多写诗,一时遍地诗人,这其实是泛文化的表现,都按流行体这类设定的模式写诗,未免有些迎合,不能保证写作的独立性,按说诗也不应该有所谓流行体,可能我们的诗人太懒惰了,沿袭的多,创新的少,而在一百多年前,法国的布吕内蒂埃就说“同社会风俗一样,诗歌形式有生有死,——经过了过度的使用,这些形式褪了色;它们丧失了最初的效果”。

◎诗这个东西,越不修饰越有亮色,很多诗人进入老年的诗返朴归真即是例证。“寻章摘句老雕虫”,诗歌界并不缺少寻“词”寻“陌生词”的诗人,但寻得的“词”,在诗中却很难抵近我们的所思,很难与思想同步。我们自己想到、感到和看到的事,写进诗里往往词不达意,那是还没有能力把那些抓不住、摸不着而在大凡伟大诗歌中都领会到的东西,抓住写进自己的诗里,这个东西就是诗的境界和精神本身,这种精神、这种境界如同一团烈火,如同一股热烈而飘忽的氤氲,不仅难以捉摸,也很难把它织成词句,更别说织成美丽的词句,能把它说出来、说清已很了不起了,它作为一首诗的灵魂蕴于诗之深处,决非一两个词就能咬住。
   所以从根本上说,诗有没有这一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足以体现普通诗歌和伟大诗歌的差距,有则常怀,无则过目即忘。

◎诗歌“超语义”深层结构的营造,看重的是诗背后蕴含的东西,它力求把感情放到文字的背后,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进步,今天的诗人最好能自我沉潜一二,注重这方面的发掘,在文体上探寻浓缩、凝练的“内敛化”的写作之路。真正好的诗歌是有一定神性、能够进入灵魂的,一首诗歌的好坏并不取决于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诗歌的本质在于有没有诗性,有没有内在诗质。

◎当下的诗歌选本,大都是奔人去的,清代的钱泳早就指出“以诗存人,此选诗也;以人存诗,非选诗也”,你先确定了某个诗人再去找他的诗,那你选的不过是小圈子里的玩艺,是“非选诗也”,你搞的根本不是诗选而是人选。越是高声叫卖的越非珍品,越非好玩意儿,一个真正的诗人需要越过这些功利的污泥浊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2 05:5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