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释张宝林先生的古韵《咏清东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项南 于 2013-1-7 13:31 编辑

浅释张宝林先生的古韵《咏清东陵》
文◎项南

一百八阶世叹奇,
凌霄大殿蔽云低。
背靠天柱山列翠,
头枕浑河水流西。
盛世三朝先祖奠,
神功五代后人题。
山风日日吹陵老,
古木昏鸦夜夜啼。
——放歌



  初次读这首诗时,是被后两句震撼的,贴切得三分入骨,七分传神的凝练之势,让我仰望诗人情怀的高度。清东陵始建于公元后金天聪三年(1629),康熙、乾隆两朝又加以增修。是沈阳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三陵”中的福陵,是清王朝的开国君王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合葬陵寝,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因为位于当时的盛京,即今天的沈阳城的东部,故又称“东陵”,乃清朝第一皇陵。皇陵气势威严肃穆,大显皇家威严。雄厚的朱红古墙,因岁月风沙侵蚀,斑驳脱落,两棵古树呈现参天之势,在山风劲猛的攻击下,像两个硬朗的关东卫士,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战就是300年,经年不老,却老了古墙的身。古树不老,但雄劲的树干因经年打磨,遍体龟裂成鳞状,几只老鸦,在黄昏日落间,呱呱叫着,影落残墙,别一番的苍远与苍茫,正应了那两句:“山风日日吹陵老,古木昏鸦夜夜啼。”过后,听人说,诗人就为了这最后两句,曾连日往返沈阳两次,由此可见,诗人的大笔不是空穴来风,是诗人痴魂完全融入古陵,两者兼溶,注定要打磨出空前的绝句。
  
  “一百八阶世叹奇,凌霄大殿蔽云低。”这两句把东陵另一种大观之象,雄浑之势,表达的淋漓尽致,一百零八阶,是按照天柱山的自然地势顺山而上,修建的108蹬,乃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星宿寓意而来,象征着大清江山在天神佑护之下,永固万年。“凌霄大殿蔽云低”整个东陵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尤其正殿四周,柏翠松青,林涛轰鸣,如伞一样的老松撑开四肢,上能遮天,下能蔽日。诗人的才思沉稳,大笔传神,巍巍之象,一笔定乾坤。读诗观人,由此能看出,诗人不但笔力雄浑,而且老道内敛。
  
  “背靠天柱山列翠,头枕浑河水流西。”天柱山并不高,不过,按照古老风水玄说,天柱山有滔滔不休的浑河水环绕着,山虽不高,但奉天老城周围无山,仅此一座,且又风光秀美,绿树环抱,绿草如茵,具有天柱排青、天柱衡云的妙曼之处,因此显出天柱山一峰独秀的风采。成了皇太极精心挑选的祖地,定位荫佑子孙,庇护马背江山的龙脉圣地。诗人一笔“天柱山列翠”,读者千思,恰好正解于斯。其实,诗人的句子在于绝,在于精,可叹我纵有华文三千,不及先生一语成谶。
  
  “盛世三朝先祖奠,神功五代后人题。”词句雄浑在于历史渊源,想那战功猎猎的马背民族,开朝以来那段风云历史,从努尔哈赤建都到皇太极继位,再到康熙盛世,百年历史著书万部传奇,其中功过,后世之笔。先生诗语,行文跨过古今,谁能不叹?谁人能及?也正因此诗的气势万千,此诗被收录在“联合国社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中,永久珍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6 23:50 | 只看该作者
以气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6 23:50 | 只看该作者
修古气,壮阳气,得仙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3:32 | 只看该作者
妙手丹青 发表于 2013-1-6 23:50
修古气,壮阳气,得仙气。

丹青这三气,让我岔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7 14:29 | 只看该作者
项南 发表于 2013-1-7 13:32
丹青这三气,让我岔气了

哈哈,顺气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9 18: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