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以琳 于 2013-2-6 14:09 编辑
现代诗歌可以这样写
文/老大山人
自己不懂诗歌,当然就不会写诗。但是诗歌有它自身的魅力,常常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去阅读。应了那句老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自然是外行,只看诗外的东西,句子优美不优美,是否朗朗上口,像儿歌童谣之类的,我就喜欢一一看看我这水平,只在三岁年龄段。所以我读别人的诗歌,只能默默看,不敢言语,怕外行说内行话,让人笑话。但是时间久了,读的诗歌多一些,我就很郁闷,滋生出许多困惑来:现代许多诗,愈来愈晦涩难懂,弄不懂作者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诗意。
我说过了,我不懂诗歌,对这种高雅艺术没有鉴赏能力,心里虽有疑问,但却不能提出一二分见解。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叫《现代诗非得晦涩难懂吗》说的正是我心中的困惑。作者是一位诗评家。说他在担任一次现代诗歌评审时,面对评委提供出来的50多首诗,居然没办法给它们打分,因为他颇伤脑筋,许多诗句晦涩难懂,他往往反复看好几遍,也无法揣摩透其文字背后究竟深藏着什么样的诗意。如何去分辩孰优孰劣?
看来我的疑问不是多余的,就连专家也感到困惑。文章还说,这种情况代表了一种普遍“晦涩”的诗风,而这种诗风也正成为大量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追求的美学趋向。难怪现在写诗的人,远远超过读诗的人。也难怪在各大书店或网络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中,绝对寻找不到现代诗集的踪影。我觉得,这不能仅仅从读者方面找原因,把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读者不识货,或时代环境等等因素使诗歌边缘化了,恐怕不是太客观。
无论作文或写诗,最怕的是“装”,“装”深沉,“装”高雅,“装”得像个著名诗人或作家,乃至“装”得像个大师。我们一定要反思诗歌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大家都以“晦涩难懂”来显示“玄奥深刻”;以“佶屈聱牙”来代替“朗朗上口”,现代诗怎么可能有什么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很难走向大众。
最让我感动的是,文章还举例说明现代诗歌要通俗易懂的例子一一日本百岁女诗人柴田丰的一首小诗《请不要灰心呀!》只有短短几行,明白晓畅,而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
我说/你不要唉声叹气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微风和阳光/并不偏心/梦/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看看我/也有过伤心往事/可我依然觉得/活着挺好//所以我说/你也不要伤心/不要气馁
这首诗通俗得连小学生也一眼能看明白,为什么却能打动人的心呢?就是这些句子很平实,感情质朴而又晓畅明白。看来我的欣赏水平还没有错吗,通俗易懂,晓畅明白一一诗歌可以这样写:现代诗人应该这样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