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赏析】对安静的石头《对话》解读(二)主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叶歌 于 2013-1-23 12:42 编辑

                         对安静的石头《对话》解读(二)

                                                                                  ◎茶人

       这首诗,诗人抛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什么是诗人?或者说,什么是真诗人?对于写诗的诗人来说,为何要常常被人误解,被人耻笑,被人骂作“狗日的诗人”?读完这首诗,我在想一些问题,是什么造就了许多的伪诗人,从而让真正的诗人蒙受冤屈?诗人的担待究竟是什么?
  一上来,诗就带着委屈,向上苍或者说向自己的灵魂发出质问,我错了吗?!因为我用分行的形式?因为我像个诗人一样思考和表达?我被误解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诗缺乏社会功用,还是诗人的社会定义指向不明?
  社会总存在着灾难和诸多无常的演变,底层的民众常常连最基本的物欲信仰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作为诗人,你怀抱的“憧憬”,是多么的可怜和不着边际,那些分行的文字,岂不是和不能果腹的民众的脸色一样苍白?在这样的社会态前,“狗日的诗人”,你的存在有多少意义?这是一种社会矛盾的尖锐点,诗人提溜了出来,像针一样扎入自己的心窝。读到这里,我不得不赞赏诗人社会层面的悲怜心怀,诗人也侧面回答了自己的询问,诗人该立足于怎样的土壤去思考去抒发情怀。
  最后,诗人回首又在拷问自己,作为诗人,我们的基本底线是什么?“我从来都不曾\亵渎祖先和一些美好的东西”。这就够了,诗人也许不是社会引导的力量,但真正的诗人,绝对会是心地透澈,怀抱善良的一群人。
  最后,我不得不说,这“狗日的诗人”,难道骂的只是诗人?肯定不是!诗人其实在内心深处痛疾着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肿瘤”,那些不公,那些偏离了人性和道德,那些扼杀了世间美好的黑暗面。诗人其实在呼吁着光明的回归,渴望着宇间的清朗。那么,我作为一个读者,读这样的一首诗,我一定会把那句“狗日的诗人”,读作:狗日的xxx!
  石头诗友的组诗共有九首,细读起来工程量较大,那我就凭个性感受,先说上这两首吧。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批评!


◎安静的石头

②有人说:狗日的诗人

[size=+0]主人,我一直在用
[size=+0]分行的句子。这很容易让人误解
[size=+0]诗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size=+0]你能不能给这个东西
[size=+0]做出明确的界定

[size=+0]灾难和瘟疫,总是相继出生
[size=+0]当一些扛着锄头的人
[size=+0]依然食不果腹,一次次
[size=+0]摔倒在自己的信仰里
[size=+0]这些狗日的,到底怀抱着
[size=+0]怎样的憧憬

[size=+0]千里之外,盛世之外
[size=+0]主人,我从来都不曾[size=+0]亵渎祖先
[size=+0]和一些美好的东西
[size=+0]比如
[size=+0]诗人

讨论记录:

广西★香芋:
我觉得狗日的诗人,这个狗日用重了,而且不当。
湖北★钝刀捕快:
对。这也是我的看法。可能是我看诗的角度不一样。
天津★李仪:
这个问题等会我说,不是石头用重了。
湖南★落幕:
为什么不好呢?其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湖南★叶韵:
我觉得这首和上面那首一样,存在衔接的问题。
天津★李仪:
第二首——
茶人的解读很好。我谈谈看法:
这首,好像是同题,噢,是有人写过《狗日的诗人》,石头这首是说《有人说:狗日的诗人》。那么,别人说的就会跟自己在认识有所差别,我想应该是这样。
第一段是说怎么来认识诗人,这是自己问自己。这是借来这句话起兴。或者说由头,不是虚构什么。
第二段是诗人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面对沉重,诗人能管了什么,这狗日的,要是我,也这么说。
第三段是对诗人这个称呼的看法,尽管世俗的生活好像与我都没什么关系,可是我还是尊重这个称呼。这里问题是第二段的抒写在,那么这句不曾亵渎的话就显得格外沉重。
请注意,我看了一下,这9首《对话》都是三段式,而且第一段几乎都是问话或者陈述;第二段几乎都是现实抒写;最后一段基本上是回答或者解释问题,而且都出现了“千里之外,盛世之外”这一句,怎么理解?我的认识是作者在无奈之中,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虚构的高度,这样脱离了现实才好说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回答的问题。而这是作者所不甘心的,这就是诗人性格中的两面性,可能天下的诗人都犯这个毛病。 于是,对话出来了,灵与肉的角力出来了。
湖南★落幕:
我还是说说我感觉的问题。
1,在第一,二段的衔接中,“灾难和瘟疫”的出现显得跳跃过大,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2,如果去掉“你能不能给这个东西
做出明确的界定”
大家是否觉得两段之间衔接好些,节奏也好些?另外也凝练些。
3,第三段还是存在和前两段的内容衔接问题。这种思想的跳跃转折感觉不到思却意至。
广西★香芋:
我觉得第一首没新意。第二首不够饱满。第一首还真没演绎出新的诗意来,我没法共鸣。
湖南★叶韵:我倒是觉得第一首和第二首诗意很饱满,节奏感也很美。
江苏★大漠孤烟:
狗日的诗人,骂得好。其实我只是感觉骂得好,其实又不是在骂,而是作为诗人的悲哀。其实,诗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诗人。诗人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决定了诗人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非诗人对诗人的误解。所以,与其让别人骂还不如自己骂。骂出一种悲凉与沧桑。这就是我的理解。
湖南★叶韵:
那么这里的主人就是诗人自己的灵魂,对吗?
江苏★大漠孤烟:
就是灵魂和肉体在一起摔跤。结果灵魂没胜肉体没输。
山东★听雨:
一种矛盾的心态,一种否定的肯定。
云南★飞鱼:
接着落幕的话题,斗胆说点个人的想法,一、二节略微调整一下,或许会更顺畅些。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哈
主人,我一直在用
分行的句子。这很容易让人误解
诗人——到底是个什么
你能不能给这个东西
做出明确的界定

当一些扛着锄头的人
依然食不果腹,一次次
摔倒在自己的信仰里
这些狗日的,到底怀抱着
怎样的憧憬
落幕主张去掉第一节后两句,我主张去掉第二节第一句。
湖南★落幕:
飞鱼这样改,让第二段的跳跃自然多了。
内蒙★以琳:
我不建议这样改,把作者本身要表达的抹杀了。你主张去掉的这句可以说是主心骨。
广西★香芋:
一首诗不要容纳那么多内容。
湖北★钝刀捕快:
飞鱼兄的改法连接是好多了,可总感觉有点散文的意思了。
上海★嵐:
作者用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有我之境,灵魂和价值的体现,用不同的视角表现不同的景象,或代入或拟物,想法是好的,技巧却有生疏感,不够自然,情感投入也不强烈。
一首好诗,往往是多种角度感觉的复合体。它需要调动时空立体的感受触角,这首诗歌,单薄了些。
内蒙★以琳:
表面虽然舒缓,但诗人的内心是充满愤慨的。而你们说去掉的那两句正是表达诗人愤慨的句子。去掉了等于从身上抽了骨头。
湖南★落幕:
作者不在,说错了他也只会打喷嚏。哈哈。这里其实是如何把你的主心骨如何更融洽的放进去的问题。显然在这一首里,这句放置的时机和位置是有突兀感的。
广西★香芋:
对,如果重新整理,或许可以容纳,更谐调。
云南★飞鱼:
灾难和瘟疫,总是相继出生
这里瘟疫多少可以包含在灾难里,最少也得换一个相对应的词。
内蒙★以琳:
灾难和瘟疫是这首诗里的突出的重心。而且在表达上没有任何出入。我觉得一点都不多余。反而这句给整首诗增加了色彩和厚度。并且将诗人的悲悯之心和责任也突出了。
云南★飞鱼:
不同意这种说法。

当一些扛着锄头的人
依然食不果腹,一次次
摔倒在自己的信仰里
这些狗日的,到底怀抱着
怎样的憧憬
这样的表达还不够力度吗?何必要去敲锣打鼓滴说出来。这三句,已经包含了许多东西在里面了。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去限定和修饰了。
当值主析评论茶人:
灾难,自然特性。瘟疫,这里暗喻社会特性。
湖南★落幕:
说实话,我也舍不得这样的句子,但是我就没有想好放哪里,如何防放?
上海★嵐:
主人,我从来都不曾亵渎祖先
和一些美好的东西
比如
诗人
这里是否有些突兀?
内蒙★以琳:(见以琳的对安静的石头《对话》解读(二))
湖南★落幕:
他这一组诗(包括后面的7首)其实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第三段和前面两段的内容延续问题。而这问题的症结在于他预先就想好了“千里之外,盛世之外”这一句,从而让尾段总不能顺其意的延伸,而是莫名的飞跃。
内蒙★以琳:
这首诗应该说呼吁了一个时代信息。透过这首诗让我感知了作者的深度。
山西 ★依然:
其实这也合乎主题的反讽和照应了。一种反讽的褒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23 10:29 | 只看该作者
茶哥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3 12:43 | 只看该作者
茶兄辛苦了!落幕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3 19:02 | 只看该作者
石头这首是我喜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23 23:43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感谢各位诗友(包括地主恶霸


跟大家说声——对不起。昨天正好有事耽搁了。
后来翻看了昨晚大家群里的讨论,只有一个字——高手如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5 18:3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以琳姐!错过,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1 09: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