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作四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望着星空

唐突

有一些夜晚
我望着星空

那是火星
就这么嘀咕一下

那里
有我的祖国

我是一个
想回到祖国的人啊

频谱

它叽叽的叫声
是羽毛的褐色
是小小的黑眼睛
是抓紧树技的爪钩
是对付小虫子
和谷物的尖喙

它低沉的吼叫
是粗糙的皮
长长的  卷曲的鼻子
柱形的腿
弯向天空的牙
眼里深藏的光

它们  麻雀和大象
语音的频谱
在我的电脑上
显现出来

我把我的
“啊啊”的叫喊
也放进去
细心地  比较

毛发

不只是  这把棕色的
转椅  桌上的白纸
也向我告别  我也不想找到
有歉意的笑容  反而是我
笑了  是后来许多人
模仿不出的

这些黑头发  也抛弃了
我的脑袋  我的头皮
已不能给它们  足够的营养
它们宁愿掉落  在地板上
在草地  或在大风中
直接飞向远处

这才是我  真的遗憾
我现在想的是
要让我的  每一根毛发
都看到  我把每一件
我想搞定的事情
彻底搞定

在这个干冷的冬天

在这个干冷的冬天
阳光中北风
风声很大
脱掉琴衣
我把大提琴支在江边
冻僵的手指之下
还有琴音
残余的温暖

断断续续的
演奏和对话
“那是一个
蜷缩的瘦削老人”
C弦上的慢板之后
我用琴弓指着
对岸的岘山

不祥  悲观的预感
说不准来自何处
但还不至于惊恐
安宁地说出——
也没什么奇怪
琴还在岸边
而我已
死在水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0 11:48 | 只看该作者
读出了萧瑟和苍凉。唐老师在国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10 11:5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干冷的冬天——读后怆然。{: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1:52 | 只看该作者
叶晓霏 发表于 2012-2-10 11:48
读出了萧瑟和苍凉。唐老师在国外?

啊啊,不叫老师.在湖北襄樊.祖国在火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2-10 11:57 | 只看该作者
唐突 发表于 2012-2-10 11:52
啊啊,不叫老师.在湖北襄樊.祖国在火星

呵呵,想回到火星。这是怎样的愿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2-10 12:26 | 只看该作者
星空,没有版图的地域,这里或那里都以燃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2-10 13:52 | 只看该作者
火星现在荒凉的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2-10 13:55 | 只看该作者
余杰也终于出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2-10 1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2-2-10 14:05 编辑
杜国庆 发表于 2012-2-10 13:55
余杰也终于出去了。


  (转载)

    “出走”美国的中国“异见作家”余杰18日在华盛顿专门开记者会,讲述自己“被迫”离开中国的故事,并大批中国政府对他的言论管制,以及中国社会的“黑暗”。他的个人感受有些大概是真的,但他的个人感受与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感受不一致也是真的。

    在言论问题上,中国这些年感受最深的就两个群体。其中一个是几亿网民,互联网为他们开辟了全新的言论环境和意见表达平台,他们的言论自由与在互联网之前的中国社会里有了天渊之别。他们在互联网上说话虽然偶尔受到关键词限制,但他们有各种办法绕开它们。

    提供这些自由未必出于政府的心甘情愿,但大的现实已经成形:互联网带动的中国言论开放不可逆转。

    但还有一个小群体,他们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他们痛感想写的书在中国出版不了,想在互联网上说的话总被删掉。甚至有数得过来的个别人,与外界接触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他们对中国现行体制采取了完全敌对的态度,并因此付出了个人人生的一定代价。他们对“敌对”不予否认,而且他们要求有保持敌对而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中国法律专为他们设一个“特区”。但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不”。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前一个构成了现代中国的主体,他们意见不一,有些处事积极,有些牢骚满腹,但都随这个国家的发展而一起前行。后一个把与政权对抗变成自己的“职业”,他们认为这个“职业”因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西方世界的支持会越来越有前途,他们对受到挫折缺少思想准备。

    因此他们稍遇不顺,情绪就变得很压抑,比外界限制本应带给他们的沮丧还要严重。比如,他们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遭遇,比如果他们早些年做同样对抗所要面对的,要缓和得多。“异见人士”在中国的生存状态虽有起伏,但大环境对他们的宽容总体上在增多。他们很容易失去乐观,焦躁不安,用更极端的言行发泄孤独,吸引注意力。

    他们越来越脱离草根,把个人极端情绪误当成或幻想成中国社会的普遍情绪,他们把从西方书本上抄来的政治理念强行往中国社会上套,并且总想代表中国社会的主张。其实他们完全落伍了。

    看看中国社会现在有多少合法表达不满和异见的渠道!在他们受到限制的时候,新的意见领袖一批批层出不穷。舆论中出现大量新的尖锐话题,很多都是他们那些“老意见领袖”不熟悉、也不知道该如何讨论的。他们在出局。

    余杰等人出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中国舆论中已经边缘化。他们会认为是政府的限制造成了他们的边缘化。这大概是原因之一。但如果他们带给中国社会的话题和主张真的有强大生命力,他们的淡出决不会像实际发生的这样快,这样彻底。

    中国处在至少两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全面发展中,对这个基本事实和趋势都无法做出判断,可见一些人已被极端思想和情绪完全蒙住了眼睛。这是中国社会的遗憾,更是他们个人的不幸。真心希望“出走”的环境改变能给余杰带来强有力的触动。这对国家的意义已经微不足道,但对他个人则完全不同。祝他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2-10 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2-2-10 14:18 编辑
杜国庆 发表于 2012-2-10 13:55
余杰也终于出去了。


(转载)
《为余杰惋惜》——————同济大学文学院 吴原

  很多人都说,余杰靠批判余秋雨出名。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余杰在余秋雨身上栽了大跟斗。

  本来余杰是有前途的。八年前他在北大校园崭露头角时,形象清晰,文笔矫健,引  
人注目。这一点,余杰与那些只靠批判余秋雨而出名的孙光萱、古远清等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自从他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头陷入了泥潭,越陷越深,至今拔不出来。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听我一一道来。

  一,在他所有的文章中,唯有这篇文章,严重地上了道听途说、空穴来风、捕风捉影的当。这中间,北大教师间对余秋雨的谣传应负很大责任,他也受了张育仁等人文章的影响。年轻气盛的余杰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他夸张的道义话语,但他又好面子,不愿承认受了谁的影响,又不承认有夸张,硬说是“第一手材料”,事情就把他带入了死胡同;

  二,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想利用余秋雨先生的名声,却又大大低估了余秋雨先生在广大读者中的巨大影响,因此后来产生的局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社会把他看成是掌握了大量“内部资料”的权威人士,又把他看成是奋斗到底的当代义士,但他都不是。在这么强大的压力下,他唯一的出路是从前沿撤退,撤退的条件是承认所言不实,向余秋雨先生说道歉。余秋雨先生主动与他见面,似乎给了他这个机会,但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

  三,他在人们的强烈企盼中不敢撤退,唯一的指靠者是作为那个自称余秋雨先生“当年同事”出来“揭发”的孙光萱。余杰多次谈话中都提到这个名字,把他当作了资料靠山。这是他诸项失策中最大的失策。自此人们不禁要问:你对于找不出任何问题的余秋雨先生那么愤怒,为什么却毫无提防地投靠了问题成堆的孙光萱?而且,孙光萱至今没有做过任何“忏悔”!余杰被孙光萱紧紧地缠住了手脚。大家看到,他只要一提到“写作组组长”“孙光萱先生”(有时称“孙光萱教授”),口气立即躲闪、含混,什么道义感也不存在了;

  四,余杰曾经有退身的意向,这也是他毕竟高于古远清、肖夏林等辈的地方。但他不知怎么脑子一昏,又搭上了一个朱健国。朱健国的为人为文,中国文化界人所共知,谁还敢于和他有交往呢?余杰居然与他作了两次对话,并且重复六年前的那些蠢话,这就滑到更肮脏的陷阱里去了。

  对于这种陷入,余杰本人可能还不自知,但大家都已看得很清楚了。余杰放弃了几个拔身的机会,今后再要拔身,就难了。在余秋雨的问题上,他只能与孙光萱、古远清、肖夏林和朱健国为伍了。我说到这里还有点不忍:这几个名字,加在一起翻几番,也不能与余杰相比啊。余杰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4 10: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