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诗街到微博的变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诗街到微博的变奏

2013-03-14 来源: 昆明日报

  记者朱小旅
  中国是一个具有诗教传统的国家。在北京,几乎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诗会,在广州、西安、云南、四川等地,几乎每一个省、市、地区,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与诗歌有关的会议,民间的诗歌活动更是不计其数……
  1958年,昆明市盘龙区举行了一场诗街盛会,《昆明报》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记录。虽然那时创作的诗歌极少有文学价值,但也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1958年12月4日《昆明报》
  盘龙区举行诗街盛会
  本报讯 本月1日晚,盘龙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双塔街诗会。
  诗街上用红布装饰了8种贴诗、写诗、会诗、联诗、看画题诗、诗对答、诗推敲和评诗的游诗街观众活动场所。
  这晚,游诗街的除了该去的职工,还有参加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的贵州、广西代表团的20多位客人,也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诗街,不少人即兴作了诗。正在市委开宣传工作会议的各单位的宣传干部一百多人,和省、市和军区文艺团体的同志们也都参观了诗街。大家对诗街这种形式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个新创造。
  诗街会上,参观者还作了诗,对了诗联,同时又听了诗喇叭的广播诗;观看了群英会的诗比赛和月宫的诗朗诵;有的人还游览了儿童诗宫。
  诗街会上,参观的人川流不息,直到深夜12时后,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民间记忆】
    诗会场面堪比庙会
  采访对象:王勇俊(72岁)
  “当时诗会的场面的确非常热闹,在单位的号召下,我和家人都特意打扮了一番去参加,那场面就像赶庙会一样。大人小孩都来凑热闹。当然了,当时创作的诗歌极少有文学价值。”曾经参加过诗会的72岁老人王勇俊回忆。
  1958年8月至10月间,文化部先后召开了省、市、自治区文化局长会议和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其实,这也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记者观察】
  一个人人写诗的时代
  也许你会诧异,现在怎么会是人人写诗的时代呢?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唐诗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巨大而辉煌的财富。时至今日,中国的男女老少都能信手拈来一两句,甚至有人还会把“诗”等同于“唐诗”。随后,词在宋代确立了和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明清以后,小说词话占据文坛半壁江山,诗歌逐渐势微。于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这样形容中国诗坛: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五四”新文学运动后,用传统韵文形式写作的旧体诗词的文坛正宗和主流的地位渐渐失落,以白话写作的现代诗歌取而代之,徐志摩、郭沫若、林徽因、戴望舒、卞之琳、海子均为代表诗人。
  而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作文题目里总会有这样一句话: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诗歌似乎变得不合时宜而被人们冷漠回绝,中国当代似乎也难见大诗人。
  如今,微博兴起,各行各业的人们聚集到这个社交平台上,通过140字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喜怒哀乐。就诗歌“兴、观、群、怨”的文学功能来说,每一条微博都可以是一首小诗,不拘一格且形式丰富。当然,它也质量参差、良莠不齐。而“诗人”这个群体似乎又回归到了《诗经》时代,吟诗作赋不再是某个阶层的专属,而是平民百姓对日常生活的吟咏和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3 12:0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