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异样的消息:几个诗人的短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异样的消息:几个诗人的短评》


之所以不愿在这群诗人的前面冠以甘肃或西部,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诗歌所指,已经超出了地域及其文化背景。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他们亦都强有力地表现出各自的独立性,并构成了文本的多样性。有的,像古马、叶舟、娜夜、李志勇、阿信等的声音已被听到并传颂,而像杏黄天、李继宗等还需要我们透过迷雾静心辩听。

在云南黄昏,娜夜和朋友谈论着女人与母亲,放下缺憾中,承认了阴影,也确认了阴影中的美,有点残酷,但“完整性”让生命本身的自足性彰显。从深情的歌吟,到近几年那种带着思想裂痕的撕扯,娜夜的声音紧密中变得宽阔,那种一开始就存在的尖锐,似乎成长为“带着疼痛的成熟的灵魂”。《向西》这样的“发现”拓宽了视野,和生命之间形成一种互生关系;而在优美中,不易觉察地加入了沉厚。娜夜的声音在变,但引领她发声的依然是她的内心。好像在外观,实际是内视:她的心扩大了。

叶舟一直以其独特节奏对自己心中西域风情和天空的摹写,引起诗坛持久的关注和赞誉。我从开始的痴迷,到通过其作品对“诗”与“歌”不同以及现代诗理想范式的思考,到逐渐的热情减却。多年未见其诗作,《甘南消息》却令我大吃一惊。适度控制的节奏,和叙述的延展,构成一种令人称羡的诗歌样式,不同于自己,也不同于别人。但或许,如同“九场雪”是“一场雪”,“一场雪”是“九场雪”一样,叶舟只是把原先隐藏在快中的东西,通过慢镜头展示给我们?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甘南来的消息还有李志勇和阿信。阿信沉默几年后,一出手就再次被“围观”。其实阿信的声音还是那么沉静,诗歌在自足中日趋“精致”,却星空辽阔。他的语言,和自然是那么恰如其分。“就算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但高原荒寒的金石之音依然存在。而李志勇是另一种独特的“动物”。“语言就是一部分现实”,当今诗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起码,李志勇用语言对应了自己的内心,对应了自己的生活节奏,甚或用多线交集的方式对应着我们的诗歌命运。安静地,李志勇和他心中醒来的人说着话,说着过去,说着现在。或者,李志勇用诗歌唤醒了它们,让它们在死亡后还“活着”。同样,“死去的女人的奶汁/冰凉,慢慢滋养着我们”,李志勇也从中获得了观察的独特视角。我们常听到“深度意象”,那么,如同对“梨花”的再度命名一样,李志勇创造了多少深度意象?而更为难得的是,在表面的纷繁、复杂、缠绕中,我读到了“干净”。或许李志勇真的拥有一把用瓜蒂擦净异味的刀。李继宗在本质上和阿信、李志勇接近,由于对自身生活在诗歌中的诚实,以及坚持不懈的“感觉挖掘”,加上乡村事物以及一种古旧的书卷气,他的诗歌触角正在蓬勃地生长;《重复之事》亦透出思想挖掘欲和写作的自觉。

高凯完成华丽的转身,“回到诗道”。《老照片》也是一种“纸茫茫”吧。诗歌风格大体未变的情况下,“我注视着我们”这样的诗句,带给我们一种自我审视的味道,而这,恰恰是在“关注现实”一类诗人身上,一种难得的现代质素。梁积林这几年是风生水起,朋友们常说他在“比喻”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奇,险,得慢慢琢磨才能获得其中三味。比如“月光下我像一把二胡”,开始糊涂,如果加上“二胡”后面的音乐、风和摇曳,这种被帕斯捷尔纳克等用得纯熟的方式,就会显出其魅力;何况,梁积林,我确实听过他唱歌就像是一把“哼哼咛咛”的二胡,也就是说,梁积林也在分辨着自己的声音,且听清了,那是《弱水谣》。相比而言,从劳动热情被异化的工业时代走出的杏黄天,几乎不用比喻,直接叙述,风格冷硬,诗歌的形式不断地和分离出的一个又一个“异己者”契合,直面人性种种。他的诗歌在尖锐中透出一份庄严,在谴责中有深刻的自省,在静止中有一种奔走,在哭泣中不忘赞美。这是一个被低估的诗人。

如果《沉默的邮戳》是古马的诗歌文本异数,那《幻象》就是古马“澄明”诗学主张的典范。而在《浴室》和《故宫鸦影》中间,雪,那“砒霜的表妹”,毒如疼痛,感觉到在“翅膀告别手风琴”以后,沉默偏偏加深了“黑暗”。澄明和黑暗之间的矛盾,俨然成就诗歌的张力基础,在美学的支撑上已形相具足。记得有人说过,诗歌基本有两大类,一类是关注自身生命、生存等,立足当下,通过问题、矛盾、悖论等的力量以期达到与终极命题的相通;另一类是适合于任何年代的诗歌,更具美感,通过大自然等思接千载和永恒。显然古马更趋近于后者,但正如古马一再强调的内心现实一样,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诗歌,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古马曾从怀里给我们掏出“黑暗的红糖”,现在是什么?难道是“砒霜的表妹”吗?亦或是“赤裸的明月雪莲”?无论如何,我们该感谢这矛盾的严寒,它让古马寄给我们的“诗歌包裹”,仍旧新鲜。

恰逢春日,我又做回《闲人》。无事发一微博,大意说某某写得好,无人应;又说,某某写得不错,人说“某某”是谁啊;刚又要说,人说“你谁啊”。友,及我,隔空大笑。

                                2013年3月2日

(已发2013年3月14日《深圳特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26 18:5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soso_e1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9:58 | 只看该作者
筷子 发表于 2013-3-26 18:54
欣赏,学习

谢谢。春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3-26 22:20 | 只看该作者
来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3-27 08:23 | 只看该作者
相比而言,从劳动热情被异化的工业时代走出的杏黄天,几乎不用比喻,直接叙述,风格冷硬,诗歌的形式不断地和分离出的一个又一个“异己者”契合,直面人性种种。他的诗歌在尖锐中透出一份庄严,在谴责中有深刻的自省,在静止中有一种奔走,在哭泣中不忘赞美。这是一个被低估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3-27 08:24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基本有两大类,一类是关注自身生命、生存等,立足当下,通过问题、矛盾、悖论等的力量以期达到与终极命题的相通;另一类是适合于任何年代的诗歌,更具美感,通过大自然等思接千载和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3-27 08:24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好。。学习于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09:09 | 只看该作者
杨立 发表于 2013-3-26 22:20
来读。学习。

问好杨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3-27 09:14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3-3-27 08:24
评得好。。学习于老师!

都是感性的印象而已,宫白云见笑。为你推荐我而带来的小不快致歉。就像本拙文的后面所说,由于我的文本不过硬,没有影响,人总会问“你谁啊”。这还是老问题。
祝春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3-28 17: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21: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