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17|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家燕子已双飞(转载诗人郭密林对余燕双老师的一篇诗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家燕子已双飞

——余燕双新诗欣赏
                                                    郭密林
我是在2009年“南岳杯新诗征文”来稿中认识余燕双的,虽然他的《南岳臆想》组诗没有获奖,我还是破例把它发表在《湖南诗人》第11期的“南岳杯新诗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上,请看其中一首《爬在祝融峰的路上》:

        待在山巅的祝融
        彷佛听见什么似地垂下神秘的面纱
        风屏住呼吸
        跟随我攀过这条鸟儿出行的小径
        抽支烟舒缓一下眩晕的心跳
        几个孩子已登上了
        白云深处


好一个“孩子已登上了白云深处”,真是画龙点睛,于平静中平添了一份童真和意趣,一下子就把整首诗的意境点活了。
    此后,余燕双在湖南诗人论坛发帖不止,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湖南诗人》第12期的“特别推荐”和13期的“诗探索”栏目,对其作品都作了重点推出,下面不妨精选一些出来与大家共欣赏。
    请看《看龙舟》:

        这么多看客
        和松弛在水面上的细纹,等待鼓点
        拧紧

        劲往一处使
        一扫萎靡的流行风

        危机时刻
        我只想把憋在心里的声音早半拍
        喊出来,带几千年
        不散的蒲香

这么多松弛在水面上的细纹,等待赛龙舟的鼓点来拧紧——一个松弛水纹,一个拧紧鼓点,一松一紧,松紧之间,词的张力立马拉开,把读者的心拉了起来,何止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我只想把憋在心里的声音早半拍/喊出来,带几千年/不散的蒲香”,真是千年的蒲香不散,瞬间的诗香弥漫。
    请看《奴性》:

        弓着背
        匍匐了几千年
        某些人还是像伏地的水稻一样
        感觉习惯
        舒服
        任凭风从西边吹或东边吹
        你如果一定要扶起他们
        挺直腰杆
        他们总是扭扭捏捏
        摇摇晃晃的
        弄得关节酸疼
        啪的一声
        折了

这种看似不费功夫,好像信手拈来的感觉,是留给有慧眼的诗人去发现的。
    请看《戴墨镜的人》:

        戴上墨镜
        眼前就会出现一池黑色的湖泊
        一定是深不可测的
        像一幅版画入木三分
        不管你怎样端详
        莲花中叫了一个夏天的蛙鸣
        一声比一声
        黑

戴墨镜的人—湖泊—版画—蛙鸣,诗人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硬是拉
扯到一起,而且显得非常别致,比如这句:“莲花中叫了一个夏天的
蛙鸣/一声比一声/黑”,把温柔的莲花和不断线的并且是黑色的蛙鸣
连在一起,就特别地耐人寻味。
    请看《与溪水交谈》:

        低下去
        与门口的溪流交谈
        过去他一泻千里。
        后来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
        现在断流了,一个季节
        不说一句话
        像肾亏的男人露出
        鹅卵石一样的
        心情

从一泻千里到吞吞吐吐到断流,溪流最后露出“鹅卵石一样的心情”,何止是诗人与溪水交谈?我是溪水,溪水是我呀!
    请看《宴席散了》:宴席散了
         街灯湿润。回家的路上
         收到一位女诗人发来的短信
         她说吐了
         吐出的全是梦里的桃花

         问我怎么样
         我说我也吐了
         吐出哽在喉咙里的
         桃核

宴席散了,诗人醉了,而且都吐了。女诗人吐出的全是梦里的桃花,男诗人吐出的是哽在喉咙里的桃核,其间的暧昧也好,意思也好,读者可以尽情想象。
    请看《断桥》:来到西湖
         不知道断桥在哪里
         的士司机说,前边,上来
         走湖滨路。红灯绿灯绕一圈
         又回到原地
         天啊!这是我梦牵魂萦的
         断桥。人来人往
         与普通的拱桥没什么两样啊
         我的期望水一样
         流走

其实,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行前,总是把风景想象得天花乱坠,临了,又何尝不是象诗人描叙的“我的期望水一样/流走”。
    请看《统一》:

        主席台上七、八位领导强调
        大家要统一思想
        旁边一位姑娘却在打瞌睡
        脸颊泛起红晕
        我猜想她的思想
        肯定跑出肉体之外了
        或许正梦见一只蝴蝶
        窗外“知了知了”的蝉声
        东一阵西一阵

梦里是翩翩起舞的蝴蝶,窗外是知了东一阵、西一阵的蝉声,最后这一句看起来随随便便,去掉它,前面的句子就不是诗了,其间的奥妙,想必诗者是非常明白的。
    请看《叮咛》:

        母亲的叮咛是棉质的
        洁白柔软
        四十年来我一直穿在身上
        保暖

把说不尽的母爱写得这么亲切、这么温暖,看似简单、平淡,其实绵
里藏针,一字千均!
    请看《他》:

        伸一个懒腰
        张开又深且黑的豁嘴
        一股发酵多年的腐气
        从他两颗门牙的缝隙间
        泄露出来,熏倒几只正在
        柳荫下觅食的
        麻雀

这不是垃圾,这是一种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我们不遮丑、不回避,正视自己,就是为了改善自己,改变自己的邋遢、懒惰和落后,让我们的生活积极、向善。
    请看《哑巴》:

        你有苦说不出
        我有苦却不能说
        憋在一朵叫苦恋花的骨朵里
        打开,并不新鲜
        蝶儿飞了
        风吹我,像吹落一顶破草帽
        恰好你经过。嘴巴
        对嘴巴


无言的感觉很难写,诗人却用“憋在一朵叫苦恋花的骨朵里”和“嘴巴对嘴巴”的诗句表达得很恰当、很到位,诗人只有经过苦思冥想的偶然发现,才会爆发这样的诗意灵感。
    请看《空巢》:

        都走了。屋檐下最后一只燕子
        也带着黄昏走了

        这山有点单薄
        山下的风往上吹
        吹得白胡子像巢边的乱草
        蠢蠢欲动

农村空巢的现象很普遍,但以单薄的山上风吹乱草的荒凉来表现这种空巢的荒凉,确实很独特、很难得。
    余燕双把诗意的眼光盯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诗意、开拓意境,从看似平淡、自然的诗的起句、转句,尤其是最后一句下足了功夫,这种成功的经验,应该引起重视,大力推广,使我们创作新诗的境界更上一层楼
    余燕双虽然没有出版诗集,但他的作品比起许多出过诗集的所谓诗人来说,要厚重的多。因为他的诗不只是题材打得开,在语言格式上也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愿在中国新诗诗坛,象余燕双这种在内容和形式上插翅双飞的诗人,越多越好!
    最后借花献佛,还是以余燕双的一首《播种》来为本文画龙点睛吧!

        随意的播种文字
        等待开花
        这些年水土流失气候异常
        又不懂得灌溉技术,很少施肥
        长短句之间,蝗虫滋生
        主题枯萎

        饿死一位
        叫余燕双的诗人


                          2011年9月23日于中国雁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2 22:58 | 只看该作者
余燕双的诗很有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3 18:24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了一遍,所选余燕双的诗歌真是意蕴和技艺双佳,难得的好短诗!学习欣赏了!楼主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9:34 | 只看该作者
闲云野鹤 发表于 2012-10-23 18:24
仔细读了一遍,所选余燕双的诗歌真是意蕴和技艺双佳,难得的好短诗!学习欣赏了!楼主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9:36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0-22 22:58
余燕双的诗很有特色。

有特色的诗,就是有个性。不像我习诗那么多年,好像没什么长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23 19:39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2-10-23 19:36
有特色的诗,就是有个性。不像我习诗那么多年,好像没什么长进。

你的诗很灵巧,这就是特色、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9:41 | 只看该作者
余燕双 发表于 2012-10-22 23:34
谢谢振中转载郭密林老师的诗评!问好!

好诗都要大家分享。问好余老师。诗歌周刊29期在头条推出您的诗,就是对您的肯定。也是我高兴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0-23 19:52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拜读 学习  {: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余燕双老师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6 21: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