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醉发:第三条道路的优秀文本决定着诗学流派的审美取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庞清明 于 2012-3-11 16:43 编辑

第三条道路的优秀文本决定着诗学流派的审美取向
                                                                                醉发

     我曾在《一架蔷薇满院香》一文中说过:“在第三条道路诗歌群体中,写作是第一位的,他们以文本说话,以创造性思维确立诗歌的审美取向,而不是那些靠炒作和骂人横行于诗坛的。他们在互动着,以文本交流为方式,他们在促进着,仍以文本的思考与实践为方式,这样几年下来,这群诗人中写出不少堪称好的或者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因此,文本的优势是第三条道路诗人的最终的优势。
    我非常同意李霞在《第三条道路写作思想》一文中对第三条道路写作文本的分类.他将不同的个性化写作分成了七种,即: 禅意写作、唯物写作、唯美写作、灵魂写作、存在写作、体验写作、寓言写作。不过无论那一种写作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为文本是第三条道路写作的最基本的前提。
  
1、禅意写作。“诗与禅的结合绝对是一种革命性的东方智慧。诗禅的美学特征是淡中有韵,韵中有淡。这也是天人合一的诗境。” (李霞语)。这一写作的代表者有莫非、树才、汉江、一度、伊有喜、孙启泉等。
比如莫非的诗:《突然的光》

有一阵鸟儿飞走。在我心里
有一阵化不开的冷,有一阵

东南西北的风吹过,来不及
躲闪。好似火在别人的身旁

点亮木柴。却看不见你的容颜
满世界的玫瑰在同一盏灯下

因为悔恨,再没有力气绽开
因为你,煞白的雪变的红润

人潮中涌动的人,多么热闹
这春天的下落,转瞬即逝

在我心里,有一阵不是滋味
有一阵突然的光认不清谁是谁

2.唯物写作。“其先锋性现代性最凸出,主要特点是在诗歌对物的词化过程中,冷静得感情几乎成了零,或称为主观的客观呈示,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李霞语)。代表诗人有孙慧峰、见水水、凸凹、严家威、陆华军、唐仁平、杨勇、卢卫平、杨拓、张建新、侯平章、沈河、吴情水、金辉、十分钟、亚军、蔡宁、天夫、查连金、胡姜、冬箫等。

比如凸凹的诗:《蚂蚁走在大风中》

尘土的波澜一浪一浪打来,结实的蚂蚁
小小的肉身,眼不眨,脚不闪
是一艘身披盔甲的大船
大吨位的平稳把坚硬的大风慢慢地穿了个洞
是男战士,匍匐,藏枪,深入敌后
是女战士,昂首,挺胸,坚守后方
整整一上午大风的大手不停地捆绑
整整一上午大风的大手捆绑不住一只孤单的蚂蚁

比如沈河的诗:《河流》

河流,来到身边,
我翻动荒野,
洗掉墙上的旧标语
打开事物的门,放进水声。
我劳动着,
手臂上出现了一块伤疤。

河流,像一条树枝
伸进我的视野,不缺少春天,
花盛开,花蕊里住着一群蜜蜂。
果园在秋天的深处,
品尝甜蜜,我最先获得批准。

村庄,在河流的两边,
一排排搂房依水而立。
我不去寻找源头和水尾,
只注视它的流淌。

3.唯美写作。“主要特点是在清丽而忧郁的语言中抒写对自然、人生、社会、心灵的感悟,往往有古典意境的魅力。”(李霞语)。诗人有庞清明、温皓然、王征珂、朱枫、林西、仲彦、黔中客、李明月、姚园、楚楚、郑小琼、南方狼、席君秋、侠子、李满强、郭杰、游鱼、方舟、阳阳、泉溪、选子。

比如庞清明的诗:《九里香》

九里香生于何方 馥盖四野
她绕过五月的蛙鼓 蝉鸣的高墙
带着满腔热情莅临
悒郁善感的少年 推窗掩卷
于九里香的缤纷花期里
重现一段消退的雨
我在晨昏的间隙款款移步
曲径幽微 驻足石桥
我返身踅回水榭 慕云或羡鱼
任微风中的曼舞闪亮
带给我一个千年梦回的蝶
九里香风靡了南国的庭园
她成排成行 围栏放歌
有时孑然一身 无言自鸣

比如楚楚的诗:《大道》

太阳临走前铺开一条金色的路
从西向东的光芒
方向盘45度侧身
进入黑灰色柏油路面
未及转身 路已在脚下走失
远处有途中的白云
浮身被金色荣耀捆绑

连绵的山脊具有奇特的力量
最高点只允许一棵树
不断变换角度的绝对
枝桠被送往高处的云端
以生存的名义 我锁住你
呵 有根的飞翔
还没有来得及把希望的梦占有
天就迅速的黑下来 黑下来
霓虹灯取代晚霞把夜点亮
车头灯 暧昧的光芒引领
谁忘记群山沉默归航?

比如王征珂的诗:《气温零下》

那天早晨,暖气包上了岁数
无人登门维修。那天我像
一个自恋者,自己把自己
拥抱。呼隆呼隆的喉咙 
刮响了大风和沙尘暴
喔,好冷,我冷得
就像个瑟瑟发抖的麻雀
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
北风吹,气温零下
北风吹,大雪在飘
北风吹,往事像电影闪过

4.灵魂写作。“作品充溢着深沉、悲悯的灵魂之光,象征表现手法明显。”(李霞语)。诗人有海啸、十品、林童、杨然、李岱松、胡亮、康城、谷禾、三米深、郁葱、梁山剑客、李祖德、简宁、刘文旋、汪文勤、老德、苍耳、毛梦溪、洪溟、杨通、罗唐生、辛泊平、张选虹、玄鱼、喻子涵、高文、阿拜、仓苍、徐晓宏。

比如林童的诗:《画上的鹰》

凶猛无比的鹰
搏击长空的精灵
一到了画上
形式多么美丽

一只真实的鹰不值钱
一张白纸也不值钱
鹰飞到纸上就叫画
身价何止百倍

画鹰的人
也声名远扬
喜爱鹰的人
精神有了依托

搏击长空的鹰
徒具飞翔的形式

比如十品的诗:《牵挂》

一个药剂师配制
剧毒的时间
----北岛

春风可以证明这是真的
在众多的小丑面前
我的歌喉沙哑了

我在沉默的布上留下的
指纹 我在奔跑的过程中
看到的风景 我在流水的河里
种下十年后的收成 这些
故事可能就是我的全部
我苦苦地期盼着那朵春风

回到故乡 面对我遗弃的部分
大水冲走了许多诗行
剩下的 连我自己也感到羞愧
我终于决定离开让我牵挂的地方

比如海啸的诗:《黄金落叶》

哪敢在高处游牧,四处飘摇的波涛
感受不到色彩有多重要
仿佛沉静的落日毫无遮拦
在欲望的吞吐中保持
坦克般的切齿。我们自然
抛弃了自己,自然在喧哗中擂着大鼓

在路的尽头伸出双手
时间踢着正步,机械地
重复着别人
看不到的寂寞,童年的经历
多么清晰,舞动的裙
带着芬芳远离他们
赖以生存的阳光大地

5.存在写作。“作品关注现实或日常生活,质朴而省人。”(李霞语)。诗人有梁平、柏铭久、路也、李维、邵风华、谢荣胜、野歌、杨晓茅、钱兆亿、姜宇清、聆听。

比如聆听的诗:《时间之伤》

在生活的肌肤上
我们要狠心
我们要用时间的刀尖
切下一个伤口
要用力一点
要深一点
要痛一点
要你每每在生活上走过
都记起刀锋下的伤口流过血
以及流血之后流逝的时间

6.体验写作。“对所见所历所感,进行诗意发现或发掘,直觉痕迹显然,在看是轻易平淡中诗意已溶入了我们。”(李霞语)。诗人有安琪、老巢、刘川、子梵梅、梅依然、鲜娅、司童、西北龙、张耳、禄琴、歌兰、讴阳北方、斯如、秦风、浪行天下、九月。

比如老巢的诗:《当绿荫从树上飞起》

从被叫做树的那天起
树就死了
树的死是以大片的绿荫来定义的
我坐在树的绿荫里
我想
我可能就是夏天
或者寄生于夏天的另一种生物

当绿荫从树上飞起的时候
我去哪里

比如西北龙的诗:《亲爱的 就这么活着》

一天生出一天
无意义的生出有意义的
但是我仍然爱你
我坚强的活在你的背后
正如想起我只是一瞬
我是你曾经惊心的一棵草
但一棵草总要把愿望结满
弄出一些快乐或痛苦的声响
也许有一天
一天会突然老掉
如果我不能再爱
日子、就会变成一个空空的圆

比如九月的诗:《观察一群羊的日常生活》

我蹲下去
看见一群羊
像一群马
它们吃着草
它们
奔跑
我起身
一只母羊
已经来到我身旁
伸舌头
不停地舔
我的手心
手背
忽然
它绕到我身后
让我
被一群公羊
团团围住

7.寓言写作。“作品布下了神秘甚至圈套,有魔幻或荒诞色彩,令人玩味不已。”(李霞语)。诗人有车前子、谯达摩、娜夜、马莉、丁燕、庞华、冰儿、冯欣然、赵思运、张作梗、兰马、刘汉通、海杰、李滨、飞沙、张玉明、冯磊、徐慢、墓草。

比如谯达摩的诗:《琥珀》

多少年过去了,情人的树杈
长出一盏灯。又多少年过去了
情人的灯瓶才长出一滴油

多少年过去了,我想起应该买一盒火柴
准备点灯。又多少年过去了
树杈间的灯才亮,情人的灯才亮

多少年过去了,情人的灯瓶
还是那滴油。又多少年过去了
情人的树杈还是那盏灯,那盏万年灯

比如徐慢的诗:《在》

在深夜,还是无法摆脱眉心的魔障
水沿着恶滴答,我盗汗的一幕
下探到黑以下的几米,谁的
灵魂长满粗糙之物,沾着幻景的粉尘
滥觞星空中的万象
在星空的四周,浮现了一座座
岛屿,谁是岛屿盘根错节的气流
上升、盘旋 ,抵达我入梦的一幕
“净”如同那场扑面而来的大火
我无法逃避,只会于火的边沿迂腐挣扎

比如庞华诗的:《最后的地方》

鸽子在晴空飞翔,盘旋,
它们要保护好翅膀;
它们的翅膀是最舒柔的水床。
这里,看不见乌鸦;
谁管它们飞到哪去了,还是早已灭绝。
平缓的河流从不喧哗,至多在傍晚
波光轻唱夕辉,排练庆典般;
有时,几只白鸥贪玩的鸣声中可见
许多红蜻蜓飘来飘去的游戏
和一些蝴蝶忽上忽下的斑斓。
丛生的青草里,不倦的夜虫
一年又一年演奏月光曲。
这里,连一粒灰尘都没打算过离去,
仿佛一开始就在最后的地方。
    以上选的文本还只是第三条道路的诗人们的一小部分作品,就这一小部分作品同样可以证明这个群体是多么优秀,这个流派是多么出色。

四、第三条道路的集体诗学行动是诗歌黄金时代的开端
    记得1999年冬天,我在与诗人庞余亮的一次交谈中,谈到中国诗歌前途的问题时,认为:九十年代的中国诗歌低迷现象将要过去,二十一世纪初将会迎来诗歌的新的高潮。现实就这么映证了我们的预言,二十一世纪实初果然在网络的支持下中国诗歌被激活了。新的高潮,有如1986年的“新诗潮现代诗大展”一般那么轰轰烈烈,那么让人欢欣鼓舞吗?然而新世纪的诗歌高潮已与那时的方式方法不可同日而语了,由于网络的参与和深化,当下的诗坛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更加放肆和更加无所顾忌的现状。“网络为二十一世纪诗歌开辟的是一个新的平台,可以这这么说,一个更广阔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富挑战性的起点”(林韵然语)。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于诗歌来说确是一个前的未有的“狂欢之夜”。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第一是诗人。诗人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许多老诗人青春焕发,北岛、多多在中国大陆复活,而郑敏、章德益、牛汉、林莽、曲有源等老诗人像坚守阵地一样坚守自己的诗歌净土。中国诗坛最具活力的仍是一大批青年诗人,名单列了就可能不下五百人,在这众多的诗人名单中最显眼的正是坚持第三条道路诗学写作的那一部分,如莫非、谯达摩、树才、十品、老巢、庞清明、安琪、凸凹、刘川、刘文旋、马永波、娜夜、徐慢、吕历、卢卫平、唐诗、路也、简宁、殷龙龙、张耳、李南、陆苏、谷禾、杨拓、墓草、讴阳北方、阳阳、钱兆亿、胡亮、杨通、刘歌、飞沙、老德、韩高琦、兰马、刘汉通、张作梗、南渡、丁成、张选虹、玄鱼、牧野、赵思运、林林、金辉等一大批这样众多的人在写诗,这就不能简单地看成仅仅对诗歌的爱好了,这就要用诗歌高潮到来的眼光来考虑了。
    第二是诗歌理论建设。理论建设虽不是诗歌创作的主体部分,但没有理论的写作我们视它为病态的。在这一点上许多诗人是很清醒的。而理论对于创作来说又往往是最后的,多少年来这种现象一直在困扰着中国诗歌,新世纪以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变,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诗歌流派的第三条道路在这方面考虑就比较超前,在创作文本的同时,逐步将理论渗透在很多的过程中,这是很必要的。这时我想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红的,也比较有个性的诗学流派----非非诗群,他们的理论在周伦佑的领衔下搞的非常出色,但是他们的诗歌文本却滞后了,这样无法使“非非”更加完美地成为中国诗歌经典流派。
    第三传媒的进步。诗歌的最早传播是呐喊,后发展为书写在竹简和帛上,再后来就写在纸上了。纸的发明使中国较早地享有了人类文明得以广泛流传的机会,这一流传就是二千多年直到现在。纸张通过印成书得以流传,进入现代又印成报纸和杂志等其它方式传播诗歌文本。纸之后出现现代的音像和网络,这也是诗歌在新世纪以来传媒的主要工具(当然纸仍没有失去它的重要作用),它使得诗歌传播的更快捷更广泛。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诗歌对于传媒来说只是达到传播的量,而与质没有关系。再一点是包装的先进和诗人的明星感都有所提高,写诗的人在他的文章没有获得荣誉之前,名字就开始有热度了,这样的利敝是很明显的。
    第四办民刊和办活动。民刊的大量出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新创立的民刊都印刷精美,内容厚重,显得比较丰厚。还有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民刊,在现有的条件下也纷纷复刊,如《北回归线》、《大陆》、《撒娇》等,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和参与进入诗歌高潮年代。组织诗会的活动,让诗歌和诗人都享受一下给予爱诗的待遇。几年来的各种诗会活动频频举行,还有“诗歌万里行”、“诗歌朗诵会”、“诗歌研讨会”等等,这也成了诗歌高潮到来特有的标识。
    我们所说的诗歌高潮,就是诗歌的黄金时代。第三条道路作为诗学流派的出现,已经让诗坛兴奋不已了,再加上这群诗人具有很强创造欲望和出色的想象力,以整体的、众多的、团结的、个性的姿态为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诗歌呈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的形象,最终我希望在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的诗人和作品中,能出现大师级和代表性的诗人,作品能出现经典的作品,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12 14: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08:56 | 只看该作者
北残 发表于 2012-3-12 14:34
不错的文章,顶起

今后逐步把关于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文章方上来,问候北残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3 14: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