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天然之美与社会性建设的参与
——谈90后诗歌写作
中 岛
对80后、90后诗人,我一点也不陌生,也许与这些诗人的缘分,我必然要与他们更早的接触。通过我,把他们诗歌的才华公布于众。比如,80后的诗人春树,诗人阿斐,比如90后的诗人凡凡等等。
在每一个“代”的来临或者出现,我都是第一个与其中重要的诗人有过接触。
骄傲地说,我是第一个挖掘80后的诗人并且编辑发表他们诗歌作品的人。像春树、阿斐等,我是他们诗歌处女作的编辑和发表者。他们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其诗歌作品就发表在了我主编的《诗参考》上。
我记得2000年《诗参考》出十周年专刊,我特别开辟了“80年出生诗人的诗”,发表了8位诗人,包括春树、阿斐在内的80年代出生的诗人诗歌作品,虽然当时并没有引起诗歌界的广泛重视,但没过多久,春树、阿斐就因为诗歌创作的独特性脱颖而出。这是中国80后诗人最早的集体亮相。
同样,对于90后诗人,我也是第一个与他们接触并且发表她们诗歌的编辑,这其中97年出生的诗人凡凡显得尤为突出。2002年,凡凡刚刚5岁,上小学一年级,我就发现了她天才般的诗歌写作才华,我感觉她的诗歌就是纯天然的诗歌作品,于是,我在《诗参考》的第21期发表了她20多首诗歌,之后,她又陆续在《诗选刊》《南方都市报》《消费日报》等报刊发表她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充满了孩子的智慧和想象。
爸爸
我要在你的身上
写满“于梦凡”的名字
这样
你就有了一件
名叫“于梦凡”的
衣裳
——选自凡凡的诗歌《送给爸爸的礼物》
在2007年,我去云南参加亚洲第十届诗人大会,在同行的中国诗人中,就出现了90后诗人的影子,她就是高璨。那年她好像才12岁。我记得她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版了个人诗集。之后读了她零散的诗歌。
读她的诗歌,你能够马上感受到有一种自然的天然之美,她的诗歌不仅细腻,而且语境中充满了夜空深邃的静谧。比如,她的诗歌《春融化在绿色的舌头上》:
绿把春含进嘴里
好久不放,只将几声
鸟的歌儿放出来
春被绿含成了一颗糖
外面,偶尔落下一片黄叶
绿张开了嘴
可春再也走不出来了
她的甜一丝丝融化在
绿色的舌头上
——选自高璨的诗歌《春融化在绿色的舌头上》
高璨的诗歌与凡凡的诗歌外在看似乎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内心拥有的诗歌的心声却是相同的,自然的美丽与天然的洁净。
森林里少了一片绿荫
多了一棵树桩
一圈圈年轮好似涟漪
那是大树的一颗眼泪
滴落溪水的感动
——选自高璨的诗歌《树的眼泪滴落成涟漪》
我有两个爸爸
身边一个爸爸
照片里一个爸爸
身边的爸爸我喜欢
他经常给我买玩具
照片里的爸爸我不喜欢
他从来没有洗过澡
——选自凡凡的诗歌《两个爸爸》
无论我们读她们两位小诗人的多少诗歌,但从中体会到的诗歌的基调,都是通过诗人自身的体验,干净的表达,来完成自己的“世界”感受,这样的诗歌,属于纯粹的童体诗歌。
与她们不同的是90后诗人仝晓、余幼幼、小苏打和鬼啸寒,这些90后诗人,更注重诗歌的社会性写作,表达自己的社会关注、认识与参与。
余幼幼是进入由著名诗人伊沙主持的网易《新世纪诗典》的诗人,其中可以看出他们诗歌创作的成熟程度。
这夜怎么也抵挡不住
身体的语言
我双腿搭在床沿
被褥浸泡在潮湿的海岸
用拨弄页码的姿势
就达到高潮
果然
寂寞就临盆了
——选自余幼幼的诗歌《阅读》
通过阅读余幼幼的诗歌,我们感受到了一股真实的力量在自己的内心上升,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诗歌表达,更多的是诗人在感受自己与世界发生的关系,而读者在感受她诗歌中更超乎正常的思维状态,一种通过想象翅膀飞翔的思维状态。
我看到了白鹭
马匹,还有稻草人
我看到禾苗
在人隐藏的私心里
从绿渐渐泛黄
火车经过了爷爷的村子
慢慢开进他的坟墓里
——选自余幼幼的诗歌《经过》
在余幼幼的诗歌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直白的语言,没有铺张,没有豪语,但诗中却沉淀着对生命的表达与思考。
而90后诗人仝晓,我们却只能把握他的诗歌直觉,却无法到达他诗歌的深处。仝晓一出“道”,就带着浓厚的色彩而倍受争议。他的诗歌具有生命的内置性,感觉不是诗歌的“身体”,却有诗歌内涵,感觉不是诗歌的语言,却有诗歌的张力。
夏天
最讨厌
厕所 干完事
不冲 就走的
神圣地方
岂容人们
玷污
——选自仝晓的诗歌《公厕》
在90后诗人中,小苏打是一位具有嫉恶如仇,自相矛盾的诗人,他对自己怀疑,看不起自己同时也讨厌比他强的人,虽然他对自己的穷苦与他人的穷苦都表达了喜欢或者不满,但对富人表现出的仇视却比起自己的一穷二白更来得痛快。诗歌的心声,出自他生命与生活中的社会实际感受,没有这样的感受就不会有这样自然的心声,它不是小说,它是真实的诗歌。
我喜欢穷人
因为我讨厌富人
我对穷人天生有好感
我也发现
我对富人的仇视
与生俱来
我也是穷人
但我不喜欢自己
不仅仅不喜欢,还老是恨自己
不是富人
——选自小苏打的诗歌《我不是富人》
在90后诗人中,无疑上述诗人都具有这样重要的生活体验,使他们过早地成为了重要诗人中的一员。
而更多的90后诗人还在不断涌现。像李唐、马列福、木鱼、原筱菲、蒙蒙、卓尔、莫诺、慈琪、尚子熠、陈耀昌、张牧笛、庄苓、刘理海、潘云贵等等,都在以不同的诗歌写作状态来提升90后诗歌群体的力量。我们应该看到,这股诗歌力量在中国诗歌上的注入不可小视。
但是,对于90后诗人们来说,生活阅历的不足让他们的诗歌缺少了更强大的诗歌“磁场”,具体的独特的诗性似乎比不上70后和80后,但是他们在泛物质化、电子化的时代或许能够找到一把超越70后和80后的诗歌钥匙。
2012年3月28日北京
(本文由中国诗歌流派网“90后诗歌”栏目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