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象逻辑•宗教情怀 ——《灯》的技术与蕴含阐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0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象逻辑•宗教情怀

——《灯》的技术与蕴含阐释


                                                                                        张无为

       选定杨林这首《灯》作为“新作时评”第一期文本,是因为它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多义、弹性,更易见仁见智(参见“推荐理由”),相信不同的读者或评论者会自有感悟,各有见地。在此,我仅从技术、蕴含两方面,阐释出自己的感受。

一:语言技术层面考察——炼词、意象、逻辑

       从诗歌语言技术层面主要考察的是驾驭语言,调遣诗句能力,具体表现为熔铸意象及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说,诗人一方面像杂耍演员,随手拿过盘子或坛坛罐罐旋转起来就可以令人称奇甚至瞠目;另一方面又像与魔术师,习以为常的逻辑眼看着被打破,或无中生有或不翼而飞,都使人突然间觉得不可思议。成功的诗人驾驭语言同样如此。语言是文学的外壳,是进入诗的必由之路,即使抛开“有意味的形式”的文学本体论,也不难确认文学包括诗作为语言艺术的事实。实际上,语言创新是古今经典诗作中的重要构成。
       其中,炼词是基础,古人讲的炼字其实就是炼词,因为古诗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为主并兼顾其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既是字也是词。不过,在诗中,如果将其仅仅理解为“使动”是远远不够的。王安石本人也只能在“过”、“吹”等词上冥思苦想,他不可能想到“绿风又染江南岸”。可见,炼词的关键是意象及意象群的营造。《灯》的标题本身即高度凝练的核心意象,据此,作者构建出两组意象群:其一是“灯、火焰、风、灵魂、闪烁等;其二是黑、影子、私欲、灰等。个中寓意大多是确定的,也有不确定的,而关键在于,必须考虑到它们在组内的统一及其之间的对立。当然在写作中,并非简单附会,而是情感生成的。
       关键是意象、词语之间的逻辑创新,这在古体诗中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的表现。诸如“鸡声茅店月”、“沧海月明珠有泪”、“自在飞花轻似梦”均代表着不同的逻辑理路,因而使其魅力各有千秋。在《灯》中则表现为多处模糊的衔接:如:“在我交出灵魂之后”中的“交出”是付出一切还是不顾一切?“将世界所有的黑,藏在体内”,“藏”是隐匿还是留下?后面还有“替我吹灭”、“将我的忧伤倾倒”、“透明的水”、“最陈旧的地址”、“返回尘世”等。正是这些意象或词语之间关系的处理,使得意象之间形成张力,被赋予弹性特征,两组意象成为感觉化象征,也使解读具有可塑性与或然性。
       可见,《灯》虽说不上大诗,却是巧诗,作者在上述表现中,既有对传统的借鉴,更是当下诗性机制使然。

二:语义层面背后的蕴含——宗教感及其它

       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是存在的家”抑或语言在“说我”,都意味着语言及主体背后大有深意,正如一贫如洗者也可能破家值万贯,这并非单是敝帚自珍。如前面所说,杂技或魔术是仅仅到技术为止的,如王林一旦试图将魔术拔高到五行之外力量的支配,必然会滑天下之大稽。而诗歌特别是成功的诗则远远在技术层次之上。那么,《灯》的意义背后是什么?
       我读过之后,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宗教感”,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联想。宗教感与宗教有关联但并不相同,后者属于神秘文化,这涉及到信仰与虔诚,命运与救赎。宗教建立在理性、科学力不能及的广袤区域,这意味着其伴随人类永远存在的理由,但宗教之于信徒的信仰,没有理由可言。而宗教感则不一定,但它的外延更宽泛,并且肯定与形而上关联。
       怀化是湘楚神秘文化的重镇,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子民最易融通,不过,《灯》所呈现的核心内容是,在对立的意象群之间,分别对应了灵魂与肉体,纯净与欲望,彼岸与此岸,形而上与形而下等等,虽然意象群的本体所指难以确定,但作者在万般纠结中所弘扬的是前者依然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一切又是主体以“灯”作为客观对应物顺理成章的。
       首先,“灯”可以是引发人性反思,洗礼灵魂污垢的象征,虽然“风”的出现增加了变量,“不能替我吹灭一切原罪”,但“我双手合十生出的那缕火焰”,毕竟能够“让我身心合一”。这里有宗教般的虔诚,不过,“灯”还只是一种外在烛照,关键是人自身在宗教之外的感悟与发现。其中也有与西方宗教关联,但只是借其说明人性阴暗的存在事实。可见,两组意象群及其之间的碰撞,所显示出的蕴含是到位的,其意义与一般的人性“救赎”殊途同归。而该诗还有更深刻之处,那就是在最后,作者从“最陈旧”的习惯文化中进一步思考,有批判,有质疑,更有追问。而这些都关涉到人类的终极问题,也恰恰是在几千年来常常被忽略,甚至是被一笔带过的。因为,除了“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之外,《灯》又进而提出“去”与再“来”的新思考,这对基督教的天堂说是一种延伸与突进,对佛教的轮回说是一种反观与反讽。所以也是该诗最魅力之处。
       其次,也可以从爱情诗视角解读,特别是前面的意象关系,隐含着合情合理的爱情心绪。不过,我个人感觉,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是由爱情引发灵感,继而又转向并深入到到肉体与灵魂,此岸与彼岸等向度的,因为后三句是爱情无法承载、容纳的。不过,既然诗中的意象是感觉化象征,那么其蕴含肯定是亦此亦彼的,包括其他读者各自的经验性自由联想,都是允许的,诗中情绪化、感觉化的展开,词语的弹性使用及杂耍般的搭配,也决定了其文本的多义。
                                                                                    2013年8月7日5:3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8-7 12:13 | 只看该作者
宗教建立在理性、科学力不能及的广袤区域,这意味着其伴随人类永远存在的理由,但宗教之于信徒的信仰,没有理由可言。而宗教感则不一定,但它的外延更宽泛,并且肯定与形而上关联。
——学习教授深度阐释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3:45 | 只看该作者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8-7 12:13
宗教建立在理性、科学力不能及的广袤区域,这意味着其伴随人类永远存在的理由,但宗教之于信徒的信仰,没有 ...

风之子好!请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7 19:30 | 只看该作者
《灯》虽说不上大诗,却是巧诗,作者在上述表现中,既有对传统的借鉴,更是当下诗性机制使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7 19:32 | 只看该作者
《灯》所呈现的核心内容是,在对立的意象群之间,分别对应了灵魂与肉体,纯净与欲望,彼岸与此岸,形而上与形而下等等,虽然意象群的本体所指难以确定,但作者在万般纠结中所弘扬的是前者依然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一切又是主体以“灯”作为客观对应物顺理成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7 19:34 | 只看该作者
张老师阐释的透彻。。深入。。转发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7 19:47 | 只看该作者
给微博荐读

【中国诗歌流派网新浪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zgsglp,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21:19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3-8-7 19:34
张老师阐释的透彻。。深入。。转发微博。。

白云辛苦了。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8 01:16 | 只看该作者
被主持人很透彻地点重要害之感。
实乃我的幸运与敬佩。
十分感谢对小诗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8 01:17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感觉,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是由爱情引发灵感,继而又转向并深入到到肉体与灵魂,此岸与彼岸等向度的,因为后三句是爱情无法承载、容纳的。

非常赞同。

爱情,是情感的触角,只有深入到哲思的深处,才能关照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8 22: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