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天之云 于 2011-10-28 11:34 编辑
桃源新诗群专辑(五) ※风荷的诗 ※水弦的诗 ※陈耀昌的诗 ※王笑风的诗 风荷的诗 ◎一个人的午后时光
她坐在窗边,端起一杯午后的咖啡
一些词语被恍惚的热气带走
阳光在阳光之上
时间和小勺子一起轻轻地旋转着
她想起昨夜的一杯蓝莓
一饮而尽,一饮而尽还有莫须有的表情
她突然对自己起了悲悯之心
仿佛一只孤独的羊
在秋天的怀里打桩挖井,豢养西风和黄花
不喝蓝莓了。今天她故意要了一杯咖啡
余下的悲郁,也要让它们盈盈光亮
就像这个午后的时光
◎回乡 中秋已过,家乡的月亮应该结籽 瓜果蔬菜也被父亲一一领回家 我顺着山路回家 脚踏泥土,不开车也不坐车 暮色围拢水井 我看见炊烟一缕一缕离开青瓦 偌大的村子,人声稀少 更多的人走在离乡的路上 我的到来,像一粒石子投进村中央的池塘 站在窗口张望的每一位老母亲 都把我当作她的女儿 小风点评:写故乡的诗,网络上一堆一堆的,而风荷这首《回乡》却让人在宁静中有些失落感。 叙述的方式写诗,稍一不慎就会落入俗套,而风荷却在宁静的叙述中让读者客观地感受到乡情以及乡村的父母对儿女的期盼之情。此篇《回乡》,与其说是在写游子归乡,不如说是写母盼游子归。这主题与时代是俱进的。 风荷开篇以一种思念的情结切入: “中秋已过,家乡的月亮应该结籽 瓜果蔬菜也被父亲一一领回家” 自古“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似乎成了思念的象征。同样,作者望月相思,想念故乡,为后面的回乡铺下伏笔。也就是交待回乡的时间和原因。 这关于思念的叙述看似平淡,但一个“领”字却诗意尽出。父亲不能盼回儿女,就把象儿女一样陪养的瓜果当儿女一样领回家。我们也是父亲的瓜和果啊,中秋都过了,为什么不能回家。 基于上述的情思,我踏上回乡的路。 “我顺着山路回家 脚踏泥土,不开车也不坐车” 能将叙述的语言,画成一幅画的,需要一定的功底。这短短的二行,没有抒情,却述尽了对故乡的依恋。我仿佛看见一个归乡的女子,顺着山路,深一步浅一步地,东张西望,仿佛要把故乡的一草一木温馨一次。她不急于见亲人,不开车也不坐车,这一句“脚踏泥土”,一种真实感比任何思念煸情的句子都来得真实。 接下来,我会看见故乡的景,看到一个略带苍凉的村庄。 暮色围拢水井 我看见炊烟一缕一缕离开青瓦 偌大的村子,人声稀少 更多的人走在离乡的路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在暮色围扰水井的时候,村庄本来就进入安静,人声稀少。但作者借这一意像却意外地转出“更多人的走在离乡的路上”,一下子就进入了想要表达的中心背景。而放在这里,是那么地自然。一点也不突兀。 我的到来,像一粒石子投进村中央的池塘 站在窗口张望的每一位老母亲 都把我当作她的女儿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回归,并没有大惊小怪的,却引得每一位老母亲的张望。将一种盼儿女回归的心里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这个“小我”就变成了无数的“大我”。轻轻的一句,就将主题深化了。 风荷这首《回乡》,可以称得上叙事抒情诗的典范。而且,她不是抒的自已的情,而是抒发的翘首盼归的留守家长的情。对情景刻画的手法,很值得写叙事诗的诗人的借鉴!
但此诗也有不足之处,最后一句本来是诗的中心,却被风荷写得失真了。
“都把我当作她的女儿”
这只是一种主观猜测,而不是客观呈现。虽然有前一句“窗口张望”做底,但此句放在这里,让人觉得为诗而诗,有些假。况且此种心理,通过前面的“张望”描写,已经表现出来。再继这么一句,难免有“狗尾”之闲,不如砍去。那么后一节就要调整一下。
我的到来,像一粒石子投进村中央的池塘
惹得周围的每一位老母亲 都在窗口张望 【小风:行走于民间的诗人,医者。桃源文学论坛会员,特约评论员】
诗人简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桃源文学论坛会员。又名临水照花,白洛等。习诗多年, 出版诗集《临水照花》,散文集《城里的月光》,出版散文诗合集《水岸花城》,拟出版新诗集《我的江南》,《只为你画眉》。 通联: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何桂英 邮编:315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