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炼:诗歌是文学的压舱石(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5: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炼:诗歌是文学的压舱石(图)
2013-10-08 来源:大连日报   

  杨炼,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1955年生于瑞士,长于北京,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国大陆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是一位有着世界影响的中国作家。
  在不久前于大连艺术展览馆举办的“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大连站)上,记者采访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的杨炼。

  异域漂泊成就创作灵感

  1988年8月8日,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杨炼和妻子友友前往澳大利亚访问一年,从此他们的足迹遍及欧、美等地。“漂泊、停留、寂寞、挣扎”是当时他们生活的写照。在奥克兰,他们住在漏雨的房间里,杨炼习惯于拿笔的手为生存也拿起了擦车的布,擦到最后他宣布“就是自杀也不擦了”。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异域的无根漂泊,对清寒的诗人在生活上是炼狱,在精神上却是给养。后来杨炼在获得了一整年柏林DAAD文学计划的邀请后,创作如同泉涌。1999年,杨炼获得意大利费拉亚诺诗歌奖。2012年他获得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授奖辞这样评价他:“诗人杨炼是当代中国思想的高标之一。植根于他的千古文化,他重新阐释它,朝向当代张力再次发明和敞开它。他的诗句触及了关于我们存在的所有最重要提问,并提醒我们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在对话中追问

  游吟诗人般的生活让杨炼和许多知名的诗人、作家发生着交集:诗人阿多尼斯、顾城,作家翟永明、何多苓……特别是在与各国文化巨擘的对话和交流中,杨炼“淬炼”着自己对诗歌的追问和追求。
  已经定居在伦敦的杨炼告诉记者,在“二战”之后,随着生活的稳定富足,进入到大学体系或其他文化体系中的西方文人,对当代思想缺乏一种紧迫感,像现在的诗歌创作从技术上已经相当完备,但完全没有二十世纪初世界诗坛风起云涌所带给诗歌颠覆性的冲击力。
  “经济发展带给人精神上的困境。因为诗歌对生命本源的不断追问,因为诗歌一直没有被商业化,反倒给诗歌一个机会,让诗歌正在变成文学的压舱石。” 杨炼说从在伦敦举办的诗歌会上可以看出,不同于以往读者只是静静地欣赏诗歌,现在的读者和诗人之间互动热烈,大家都希望在彼此的碰撞间寻找生命的出口。

  中国的诗歌力量还在

  上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可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诗歌年代。在经历了三十年狂风暴雨似的变化,中国的诗人从曾经的舞台中央推向了边缘。杨炼认为这不等于说中国诗歌已死,相反中国的原创诗歌数量很大,或者说诗歌一直隐藏在暗处,网络让这种力量现身。
  他说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文艺网主办的国际华文诗歌奖赏,有两千余名诗人8万多首诗歌参赛,虽然其中大量作品都是在用排比句在进行自我的宣泄,但仍有部分作品以一种朴实的姿态直指人心,特别是那些农民工的原生态作品,对处在巨变中的中国农民,生活让他们有着更多切身的疼痛。杨炼兴奋地说从这种意义上讲,只要生命的能量还在,诗歌就会存在。 本报记者秦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9 10: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歌已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3:34 | 只看该作者
一休 发表于 2013-10-9 10:24
中国诗歌已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9 07: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