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秋》(之六)《洞庭秋月》
文/戴永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八百里的湖光,明亮成长江的眸子。五千年的月光,宁静在洞庭湖深处。
湖水秋了,洞庭湖的秋水,涟漪出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水灵灵的唐诗。湖面如镜,月融水中,水清月明,月光深入岳阳楼的骨髓,深入唐朝的秋。
君山挺拔,湖水静美,水月一体。唐朝梦着,唐诗醒着。
洞庭湖的水,生命的血脉来自母亲河长江。洞庭水的澎湃便是长江水的澎湃。
洞庭湖的月,灵魂的明亮来自半坡月光芒。洞庭月的晶莹便是半坡月的晶莹。
洞庭湖的楼,血肉的丰满来自洞庭水母性。岳阳楼的风骨便是洞庭湖的风骨。
洞庭湖的诗,灵气的唐风来自长江水润泽。洞庭诗的风格便是母亲河的风格。
八百里洞庭,八百里秋月,八百里历史,都被洞庭水润泽的唐诗收藏,都被岳阳楼名楼的楼阁收藏。
站在历史深处的水,一千年不涸,一万年不盈,就像唐朝的湖光与月光一样和谐。站在岁月深处的楼,被文人墨客与诗词歌赋名扬天下。
洞庭秋月,明亮过唐朝,明亮过长江,明亮过一茬一茬诗人的灵魂。
唐诗把我带到洞庭湖的面前,一滴母性的水,衍生另一滴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首唐朝的诗,衍生另一首诗,诗歌血脉奔腾向海。我看到唐朝的秋与唐朝的诗,五千年不老。
洞庭水,是唐诗的血。洞庭月,是唐诗的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