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后诗人阅读随笔之七)阿煜:生活好像在别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朱光明
  
  
  甘肃白银的90后诗人阿煜,跟我一样,同为94年生。阿煜写诗,是个厉害的狠角色。在我的印象当中,笔名带阿的似乎都厉害,比如阿毛。笔名带煜的人似乎也很厉害,比如南煜。阿煜倒好,阿和煜都占了,看来,他想不厉害都难了。
  外界对阿煜写作的评论是,阿煜是日常诗歌写作者。这种说法开始于伊沙最早在《新世纪诗典》上提出,即直接又准确无误的概括了阿煜的写作。后来,诗歌界关于阿煜的评论文章一直延用这一说法。阿煜也一直以90后日常诗歌写作者自居,乐此不疲。我个人阅读诗歌,从来不管诗人写什么类型的诗,诗人属什么派别,只要诗人写得好,我通通读。我的阅读准则,就是好诗至上。
  阿煜的创作量惊人,我看到他的诗歌小节(总结),有一个月达到50首的记录。但是从2012年年末2013年初开始,阿煜已经在开始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了。同时阿煜的好诗也与他的创作量相匹配,阿煜的好诗层出不穷。先来看看一首阿煜名燥一时的诗,《植物人》:
  
  实际上
  当我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
  心里便愣了一下
  我问护士
  他的血液是绿色的吗
  他喜欢阳光吗
  如果
  是
  那么
  春天的时候
  他是先长叶
  还是先开花
  
  这首最早在中国诗歌流派网90后诗歌栏目推出,随即发表在深圳《特区文学》,后来又上榜“2012年年度中国好诗榜”,再后来更是在诗坛引起剧烈回响一时名燥一时成为谈资的《植物人》,为身为90后的诗人阿煜带来了巨大的荣誉。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首诗好,这首诗好吗?他又好在哪里?我不是文学科班出生,自然无法用众多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来谈论一首诗。我写的也不是一片阿煜诗歌评论,而是一篇阿煜诗歌阅读随笔。说直点儿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写的是一篇阿煜诗歌读后感,既然是读后感,我就谈谈我读后的感受:出读这首诗是,我不禁小小的惊了一下,“他的血液是绿色的吗/他喜欢阳光吗“、”他是先长叶/还是先开花”,看似一个孩子呀呀的呓语,实则颇具深意。阿煜用一个孩子的视角,为植物人打上一个全新的标签。关于这首诗的评论也众多,说话不一却又各有道理。个人认为绕来绕去,最后还得回到人性的角度上去去理解,虽然植物人是“死”的、是沉睡的,“绿色的血液“、则是活的,则是希望。植物于春天,本来就蕴含着苏醒,复苏,生长的含义。诗人阿煜是对植物人的已成现实怀抱茵茵希望,他对植物人赋予“绿色”的色彩,是希望能在“春天”苏醒醒来。而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据新闻报道,重庆某男子3000天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用真爱唤醒植物人发妻。对于这样的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我们有理由不为之动容吗。我想这首诗一旦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也就再也无需过多的来拆开、来解读,否则会弄巧成拙的。总之,阿煜的这首《植物人》,短小精致、隽永耐读、深意耐人寻味。阿煜的写作功底,我们也由此可见!
  阿煜出有一本由玄鸟诗社出品的诗集《生活好像在别处》,这本诗集我无缘一见,我只是从网上读到了阿煜自写的序言和后记,以及诗歌目录,还好,不少我都可以从网上找来打印抄写阅读。作为日常诗歌写作者的阿煜,而他的诗集名称却叫《生活好像在别处》,这个问题曾让我一度难以理解。我没有就此直接去问阿煜本人,因为我知道,在文学上应该少去问别人为什么,而该自己多去用阅读用思考解读为什么。随着对阿煜诗歌阅读的增加,和进一步深入,对于日常诗歌写作者阿煜把诗集命名为《生活好像在别处》这个疑问我渐渐能够理解。从阿煜诗歌《课堂实录》,到《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再到《杜蕾丝》等等这一系列,我渐渐找到了答案,诗歌永远只能无限深入生活,而无法抵达生活。正因为如此,阿煜才说生活好像在别处。
  生活好像在别处,尴尬又无处不在,试看阿煜尴尬的一个经典场面,《杜蕾丝》:
  
  什么是杜蕾丝
  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明白
  我猜想她是杜拉斯的姐姐
  或者妹妹
  她也许很年轻
  也许不
  她写小说
  抽烟
  喝酒
  接吻
  如果这些还都不是
  至少
  她应该是一个漂亮女人的名字
  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
  杜蕾丝
  它是指一种20元左右一盒的
  避孕套
  
  
  口语诗,冷叙事,冷抒情,日常写作,阿煜的一贯写作模式。看得让我目瞪口呆,除了惊讶还是惊讶,除了拍手称快,还是拍手称快。有一点值得一说,在此之前我也同样听说过杜蕾丝三个字,也曾赐予过杜蕾丝无尽的想象。这一切,都终结于阿煜的《杜蕾丝》。关于这阿煜这首《杜蕾丝》,最后再由光明独家发布一个小道消息:据阿煜的诗歌《流氓》说:让阿煜更为尴尬的是,他写的了这首《杜蕾丝》后来曾被女生看到,被女生大骂为流氓。
  人虽然活在日常生活中,但悲哀的是,永远不能被人理解,也永远抵达不了生活。生活好像在别处,阿煜的日常诗歌,正在无限接近生活的路上。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历来不乏关心人民疾苦。中国新诗自然也是如此,但大多数诗人仍然倾向于把诗歌的目标放在风花雪月、杨柳岸下,更倾注于个人的情感走向,倾注在发泄个人情绪上去。阿煜显然不是这样的诗,尽管阿煜和我一样,出生于1994年,年岁未及弱冠。但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作为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应该具备人性关怀(关于阿煜的人性关怀在《植物人》一诗有所提及),和社会责任感,应该更多的把笔尖放在底层人民的疾苦的身上,担当起一个写作者应该具有的担当。阿煜的一首《记录片:他从顶楼跳下去》,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一起来看:
  
  他从楼顶跳了下去
  嘭的一声就死了
  这和他在电视里看到的
  情形不一样
  电视里
  那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包工头
  一听有人要跳楼
  就立马还钱了
  但是这次
  没有人拦他
  他就这么死了
  嘭的一声
  
  
  好一个“嘭的一声”,笔封直接切开经济社会的虚伪,“嘭的一声”直解暴开经济社会的痛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商家大资本家,个个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把普通劳动人民命当草芥一样,穷人的命就是这么不值钱。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汇入强大的打工潮流。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合法全益遭到侵害,得不到保障。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来政策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但经济社会人性冷漠,为了经济利益仍有不少厂家商家仗着钱、权、势,顶风作案,各种各样的农民工遭遇侵权的事件仍然是层出不穷。阿煜的这首《记录片:他从楼顶跳了下去》,引起了我很深的共鸣,引得我把藏在心里的一些事情说出来:2010年,也就是在我16岁那年暑假,我曾独自一人在成都郊区某工厂打工。工作两个月后,我因有事需要辞职离厂。为了区区几千元的工资,再说这是我个人劳动所得。老板竟然迟迟压着工资不肯放人,甚至动用黑恶势力威胁。我维权,我挣扎,最后事情不了了之。再一个就是今年五月:父母亲在西安某工地打工数月后,包工头把工资一拖再拖,逼得我的母亲要拉着包工头去跳楼…………
  唉,伤心的事不提也罢。回到阿煜的诗来,阿煜这首《记录片:他从顶楼跳下去》,艺术水平自不必说。在诗艺上,跟我同年(1994年)的阿煜显然是一个老道的,技艺娴熟的工匠。阿煜的诗歌除了诗艺之外,阿煜的思想也是成熟的,二者合一,使得他的诗歌大放光芒。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日常诗歌写作的阿煜,诗歌中有三大主题长期占据着阿煜的诗歌领域:一是抵达生活本质、二是散发人性情怀、三是关注底层社会。尽管总结不够全面,至少以上三点,我在他的诗歌中都读到了。而且每一首诗的份量都很重很重!
  
  
  2013年10月30日下午-晚上匆匆草就,有待修定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4:15 | 只看该作者
郭海明 发表于 2013-10-31 19:50
生活在别处,兰波、阿煜。
好文。期待精彩继续~

谢谢,我会继续!请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0-31 16:3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0-31 18:3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0-31 19:5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在别处,兰波、阿煜。
好文。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31 20:00 | 只看该作者
真不简单。以后都是好诗人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31 20:1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要一个一个评的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1 10:23 | 只看该作者
有思想的小子!{: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1 19: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兄弟点评,诗歌在路上,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4:13 | 只看该作者
阿煜 发表于 2013-11-1 19:57
谢谢兄弟点评,诗歌在路上,继续。

问好兄弟,算不上评论,顶多也就读后感吧,请笑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1 09: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