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主编:《新世纪中国后先锋文学编年史》(2000-2013)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瑟瑟 于 2013-11-16 14:52 编辑

《新世纪中国后先锋文学编年史》
  2000------2013

主编:       陈亚平   王晓华
名誉主编:   吴  炫
副主编:     凸凹
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编年史》主要记述21世纪2000年至2013年中国后先锋学术思潮与文学史事,并按史事时间编次,采用代表性文本,以保证文献的年史价值、学科价值、思想价值。所用文本资料多为已发表的学术文论、作品成果。

本书资料取舍的原则:展现与还原编年历史状况(学术文论年限符合历史语境),同时以新的思想演绎历史。本《编年史》分卷为:上卷“先锋学术文献编年”,下卷“后先锋文学作品编年”。   
                       陈亚平  



顾问:

朱立元 (美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文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赵毅衡 (符号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陈嘉映  (哲学)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编委会


为保证本书编选的学史价值、全面与多元,力邀国内后现代文学、美学、哲学理论学人、作家组构编委会:

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  炫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

葛红兵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晓华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孙基林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刘悦笛     中国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

陈亚平     过程文学哲学独立学人

凸  凹     后先锋诗人、小说家、编剧


史编体例:
以时间为中心,按创作史事年顺序编排。





          中国后现代学术文献编年




后先锋文学:新世纪的文学前沿(代序)  
后现代的本质是什么?   
编年说明

中国后现代、先锋、后先锋学术观念演变史纲
1985年-----------------------2013年

中国后现代、先锋、后先锋学术文献编年

1, 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2, 孙基林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3, 葛红兵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4, 王岳川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5, 朱立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6, 赵毅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7, 吴  炫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
8, 刘悦笛     中国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
9, 王晓华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10,霍桂桓     中国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教授
11,陈仲义     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
12,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3,朱大可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14,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5,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16, 江  怡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17,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18,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9, 唐小林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20,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21,陈亚平     过程文学哲学独立学人



    目  录

    •1991年•
   
    陈晓明  最后的仪式——“先锋派”的历史及其评估
   
    •1992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1993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孙基林  中国第三代诗歌后现代倾向的观察
   
    •1994年•
   
    赵毅衡  死亡诗学:访顾城
   
    •1995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1996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1997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1998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1999年•
   
    葛红兵  后先锋时代的文学可能性
   
   
   •2000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2001年•
   
    唐小林  先锋文学与技术时代的合谋
   
    •2002年•
   
    陈嘉映  语言哲学的一些常见概念
   
    •2003年•
   
    王岳川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美学踪迹
   
    •2004年•
   
    陈仲义   海峡两岸:后现代诗的考察与比较
   
    •2005年•
   
    陈卫平  后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传统与现代的互补
   
    •2006年•
   
    刘悦笛  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
   
    ——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
   
    •2006年•
   
    江怡    西方哲学:从现代到后现代
   
   
        
    •2007年•

   
    杨春时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2007年•
   
    朱大可  先锋是流氓文化的分支
     
   •2007年•

    王晓华  后现代主义话语谱系中的生态批评
   
    •2008年•
   
    陈平原  假如没有“文学史”……
   
    •2009年•
   
    霍桂桓  论审美活动的学术定位
   
    ——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美学的研究对象
   
    •2009年•
   
     朱立元  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和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年•

•2010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2011年•
•2011年•先锋文学学术年表

   
    •2012年•
   
    张清华    认命吧,先锋已终结

   •2012年•

    夏可君   自然与自由的结盟,走向余让的世界哲学
   
    •2013年•
   
    吴炫     文学穿越现实的创作论
   
    •2013年•

    陈亚平   后现代文学的过程辨证基础论






            中国后先锋文学编年
目录

前言
中国先锋、后现代、后先锋诗歌观念史纲
1978年-----------2010年

先锋诗歌文学编年对比表

后先锋诗歌文学作品编年



2000
林莽《挽歌》/  /
严力《鱼钩》/  /
孙文波《美人》/  /
宋琳《江阴小调》/  /
萧开愚《一场小雨》/  /
莫非《觉悟的人》/  /
韩东《中秋夜》/  /
杨黎《我叫她过来》/  /
车前子《一小块空白》/  /
黄梵《幸福》/  /
臧棣《纪念戴望舒》/  /
树才《门》/  /
沈苇《苏醒》/  /
伊沙《下午的主场》/  /
余怒《监视居住》/  /
桑克《芍药》/  /
梦亦非《苍凉归途》(长诗选)/  /
育邦《迎着风雪……》/



2001
于坚《沙漠向天空抬着红色的舌头》/  /
南野《散步者》/  /
杨克《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  /
马莉《告密者的兄弟》/  /
凸凹《大河》/  /
苏历铭《街灯在午夜最亮》/  /
赵野《春天的夜晚有风呼啸》/  /
李南《如果我路过春天》/  /
潇潇《比音乐更忧伤》/  /
阿吾《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  /
小海《追问》/  /
张执浩《隆冬一瞥》/  /
哑石《拥抱》/  /
刘立杆《哨兵》/  /
侯马《苍蝇》/  /
沈浩波《棉花厂》/  /
王敖《我曾经爱过的螃蟹》/



2002
严力《理发店》/  /
王小妮《花想要的理由》/  /
宋琳《在拉普拉塔河渡船上对另一次旅行的回忆》/  /
韩东《这些年》/  /
杨黎《一起吃饭的人他们并没有一起睡觉》/  /
蔡天新《Louis Vuitton》/  /
杨小滨•法镭《蚂蚁一号》/  /
陈先发《青蝙蝠》/  /
沉河《夕阳西去,暮色苍茫》/  /
欧阳斌《兑水》/  /
陶春《诗人的命运》/  /
唐朝晖《方向》/  /
李海洲《黄昏六点三十分的飞机》/  /
刘春《一个俗人的早晨》/  /
沈浩波《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  /
肖水《麦子啊,为什么我们今夜疼痛》/



2003
周伦佑《象形虎》/  /
于坚《舅舅》/  /
王小妮《月光白得很》/  /
孙文波《向达达致敬》/  /
陈亚平《为生存所思》/  /
中岛《活成一个人》/  /
马永波《非典时期的聚会》/  /
潇潇《被摘走的春天》/  /
伊沙《忘年的情人》/  /
桑克《海岬上的缆车》/  /
陈先发《丹青见》/  /
李寂荡《午夜飞蛾》/  /
远人《看完一部电影回家》/  /
谭克修《大寒》/  /
刘川《拯救火车》/



2004
南野《靠近了狮子》/  /
杨克《人民》/  /
莫非《晾衣绳》/  /
中岛《俗人的幸福生活》/  /
南鸥《整个春天,只剩下一根肋骨》/  /
默默《一点点》/  /
余怒《美而邪》/  /
桑克《乡野间》/  /
麦芒《岛》/  /
陈先发《前世》/  /
李少君《神降临的小站》/  /
侯马《他手记》/  /
陶春《牺牲》/  /
茱萸《失踪》/



2005
林莽《我想拂去花朵的伤痕》/  /
于坚《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
王小妮《在风暴中撤离南海某小岛》/  /
莫非《钱家庄》/  /
杨黎《阿尔巴尼亚》/  /
李亚伟《河西走廊抒情》(之第一首)/  /
张执浩《终结者》/  /
哑石《盲爱》/  /
谷禾《小事件》/  /
麦芒《新伦敦的雨》/  /
杜涯《无限》/  /
晴朗李寒《青瓷花瓶》/  /
王敖《绝句》/



2006
王小妮《那人正在砍开椰子》/  /
陈亚平《民间诗人》/  /
肖开愚《海鸥》/  /
李亚伟《河西走廊抒情》(之第五首)/  /
苏历铭《金融街》/  /
席永君《妇好》/  /
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  /
臧棣《一瞬间丛书》/  /
谷禾《亲人们》/  /
李少君《抒怀》/  /
沉河《自由》/  /
远人《郊外的庭院》/  /
唐朝晖《你的神迹》/  /
茱萸《独幕剧》/  /
余幼幼《当荒草落满衣襟》/



2007
严力《吃粽子》/  /
凸凹《上长松山,或陪父母订坟》/  /
李亚伟《河西走廊抒情》(之第八首)/  /
蔡天新《门》/  /
臧棣《未名湖丛书》/  /
默默《笛声里的面影》/  /
树才《心里有烟》/  /
小海《初雪——浅浮雕》/  /
刘春《女儿的朗诵》/  /
肖水《情事》/  /
荣荣《圆规》/



2008
林莽《跪送母亲》/  /
肖开愚《留赠拉斐尔》/  /
韩东《友谊宾馆》/  /
周亚平《把自己包装成坦克一样,就不打算恋爱了》/  /
车前子《有个神》/  /
潘洗尘《熄灭》/  /
中岛《父亲的骨头》/  /
赵野《还乡》/  /
臧棣《威尔士灯塔丛书》/  /
默默《新山海经》/  /
李南《一群人》/  /
沈苇《看与听》/  /
伊沙《带儿子去行割礼》/  /
谭克修《建筑师周某》/  /
刘春《月光》/  /
育邦《野猫在草丛中高傲地逡巡……》/  /
李南《和我在一起》/  /
小安《一条大河》/





2009
柏桦《抒情》/  /
马莉《从此过简单的生活》/  /
韩东《卖鸡的》/  /
黄梵《城市之歌》/  /
杨小滨•法镭《后投毒主义》/  /
潘洗尘《雪的谬论》/  /
马永波《距离的抽象》/  /
小海《稻草人之歌》/  /
麦芒《一件奇迹》/  /
杜涯《黄昏》/  /
刘川《在通往火葬厂的路上》/  /
沈浩波《温暖的骨灰》/  /
王学东《下午》/  /
阿翔《庞德(Ezra Pound)》/  /
李南《心迹》/  /
小安《空山》/




2010
林莽《写在多雪的冬天》/  /
严力《只要你敢摸》/  /
孙文波《新山水诗》/  /
柏桦《知青岁月》/  /
宋琳《用诗占卜》/  /
秦巴子《朗诵者》/  /
韩东《老人》/  /
席永君《日知录:偷吃苹果》/  /
马永波《每当我独卧》/  /
阿吾《A离我不到一米》/  /
伊沙《梦(1)》/  /
余怒《不在这里》/  /
谷禾《大海不这么想》/  /
欧阳斌《证据》/  /
陶春《黑夜里的睡眠》/  /
李海洲《早春,在归园》/  /
阿翔《拟诗记,小朗诵》/  /
黄礼孩《去年在朝鲜》/  /
李南《下槐镇的一天》/  /
小安《章台街上》/  /
荣荣《水井巷》/


2011
于坚《沙漠向天空抬着红色的舌头》/  /
孙文波《辛卯年海南变体诗》/  /
柏桦《查理一世之死》/  /
树才《月光》/  /
刘立杆《伤心曲》/  /
李少君《隐居》/  /
沉河《歌唱》/  /
杜涯《散步》/  /
李寂荡《河流》/  /
晴朗李寒《遣怀》/  /
王敖《子夜歌》/  /
王学东《伤口》/  /
肖水《对晚春的有限速写》/  /
茱萸《夏日即景》/  /
余幼幼《空地》/  /
阿翔《拟诗记,出生传》/  /
黄礼孩《芒果街的魔法》/  /
李南《为什么相逢》/  /
小安《白马寺》/  /
曾蒙《自画像》/
周瑟瑟《洋猪》/
李成恩《 黑夜传》/

2012
南野《2012的徘句》/  /
柏桦《在网师园》/  /
陈亚平《致女儿》/  /
杨克《死亡短讯》/  /
马莉《时间,这优雅的刽子手》/  /
秦巴子《特护病房实录》/  /
周亚平《秘密花园》/  /
李亚伟《河西走廊抒情》(之第二十二首)/  /
蔡天新《梵高的农夫》/  /
苏历铭《吊脚楼上》/  /
车前子《无诗歌》/  /
黄梵《高压》/  /
默默《选择》/  /
马永波《生日快乐》/  /
潇潇《树叶在等我》/  /
张执浩《废园所见》/  /
伊沙《罗浮山》/  /
余怒《诗学(14)》/  /
刘立杆《冷淡》/  /
桑克《矛盾与复杂》/  /
欧阳斌《致西密克》/  /
李寂荡《路上》/  /
晴朗李寒《幸福》/  /
远人《在旷野》/  /
唐朝晖《山谷上面的,蜂鸟》/  /
梦亦非《论革命》(之《回忆之光》)/  /
沈浩波《时代的咒语》/  /
王学东《忧伤》/  /
茱萸《避雨的人》/  /
阿翔《剧场,红皮书诗》/  /
黄礼孩《缅甸的月色》/  /
李南《疼》/  /
小安《天上地下》/  /
曾蒙《罪与罚》/
周瑟瑟《化生子》/
  李成恩《春风中有良知》/


2013
于坚《在西部荒野中看见火车》/  /
严力《一截截》/  /
宋琳《观李嵩〈骷髅幻戏图〉》/  /
肖开愚《春风》/  /
莫非《屋檐落在影子里》/  /
周亚平《呵!写诗就写嘴!》/  /
凸凹《记四十年前的一只大白兔》/  /
杨黎《……那个时候世界需要帮助》/  /
杨小滨•法镭《焦虑指南》/  /
席永君《地震时代的日常生活》/  /
潘洗尘《即便是跳楼也要自己盖》/  /
南鸥《顶着天空的蚂蚁》/  /
赵野《绵阳夜雨》/  /
臧棣《雅安,一个巨大的倾听》/  /
李南《写诗》/  /
阿吾《我在等谁》/  /
树才《雅歌》/  /
沈苇《俄罗斯人家》/  /
哑石《同类》/  /
陈先发《忆顾准》/  /
侯马《存在》/  /
谭克修《古同村》/  /
李海洲《湿地记梦》/  /
刘川《在孤独的大城市里看月亮》/  /
王敖《简体诗》/  /
育邦《六月十四日与元峰登栖霞山》/  /
余幼幼《细绳》/  /
阿翔《剧场,情色诗》/  /
黄礼孩《一些事物被重新安排》/  /
李南《爱情是灯塔》/  /
小安《地主》/  /
曾蒙《山外传书》/  /
荣荣《亡我之心》/
周瑟瑟《练阳气》/
李成恩《纸上帝国》/
孟浪  《天空布满水泥》
叶开  《老虎老虎》
  附录:文学作品作家简介

  




编后记/


《新世纪中国后先锋文学编年史》(2000---2013)
               编著手记
2013年5月,我把《21世纪中国后先锋文学编年史》总体设计方案给深圳大学王晓华先生、上海大学葛红兵先生交换意见, 他们说此事意义重大。我最终把书名改为《新世纪后先锋文学编年史》,并得到了20所大学学者的支持。力求提高本书的演替性、学科性、后设性是编著《新世纪后先锋文学编年史》的动力源泉。但编著《新世纪后先锋文学编年史》也是一项对学术、话语权力禁区的挑战与反思的观念工程,它同时也挑战着我们自身思想体系的本根与基脉。
历史在历史之中,它的有效性与权威,不在体制。这种动态的生成与后设。是戏剧性的,它在矛盾与求衡中,折磨着我们的良知与敏识。
    在本书中,我主张后先锋文学历史的标准与界限,要体现文学、哲学、美学科学之间和文化之间整体、多维、融合、互动和界限跨越的体系的生成。同时,我提倡:文学编年史需要文学理论的基础和批评观念的参与,要做到文学创作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具有互动生成性。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建构与阐释。以后现代境况来思考,阐释者也就是历史建设者。为此,我邀请了:
1, 陈晓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2, 孙基林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3, 葛红兵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4, 王岳川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5, 朱立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6, 赵毅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7, 吴  炫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
8, 刘悦笛     中国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
9, 王晓华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10,霍桂桓     中国社科院哲学与文化所教授
11,陈仲义     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
12,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3,朱大可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14,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5,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
16, 江  怡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17,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18,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9, 唐小林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20,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当我们在重现历史时,可以在当下,有效地从思想上发展任何过去。
历史事件并非只是实证的可供观察的历史现象或对象,而是包括了超越现象背后的再思想基础上的心灵事实。
今年2月,我设计了“中国后现代理论文献编年”上卷与“后先锋文学作品编年”下卷全书构架 ,在诗人、小说家凸凹建议下,我们决定在本书诗人人选空间上扩容,由我与凸凹共同提选扩展诗人人选名单,由凸凹承担本书诗人的主要稿约工作,广东省作协杨克承担对韩东、伊沙、于坚、刘春、马莉、沈浩波等诗人的稿约工作。
本书“中国后现代理论文献编年”上卷部分,由陈亚平先生负责对全国20所相关研究院校学者学术文献稿约,由王晓华先生提供意见,由吴炫先生大力支持本书全部创意并担任本书的名誉主编。在此谨对各位学者表示谢意!也感谢王新旭女士协助我完成“先锋文学学术年表”与“后现代学术文论索引”的编制工作!                 2013年10月3日    陈亚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6 19:4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问好瑟瑟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1 20: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