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作家张大春:只要有教育 诗歌就不会消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作家张大春:只要有教育 诗歌就不会消亡

        据中国新闻网2014年03月23日消息 近日,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新作《大唐李白·少年游》出版,同时他参与创作的剧作《蜕变》亦受到好评。22日上午,张大春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在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李白的同时,也特别提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诗歌的热爱。在张大春看来,古典诗词可以流传至今,这就证明诗歌可以在“不绝如缕”的状态下存活,因此,只要有教育,诗歌就不会消亡。同时,张大春在创作方面表示了对好友莫言的赞赏。他说,莫言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情节展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

        研究诗词醉心传统文化 称诗歌不会消亡
       或许为读者不知,张大春十分醉心传统文化,几十年来一直研究诗词,自己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写出几千首诗,虽以小说创作为人熟悉,其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据他回忆,自己大量创作诗歌大致在2001年,但并未刻意保存,亦从未想过要出版诗集。
    统计自己曾经写过的各类文章,张大春说,如果把他闲时写的杂论、散文收集起来,总有千把篇的数量,但却不愿意结集出版,“我们不应该写了什么东西都变成书,这太无聊,大部分并非文章值得收集在书里阅读。我自己会尊重一部书的出版,不为数量写书。”
       张大春调侃道,诗歌过于小众,出书十有八九会赔,“一本书如果产业规模不能让出版社获利,起码不能让人赔钱,这没有江湖道义。”
       但张大春同时表示,长久以来,古典诗词可以流传至今,这就证明诗歌可以在不绝如缕的状态下存活,因此,只要有教育有文明,诗歌就不会消亡。谈及当下文言曲词大热的现象,包括《卷珠帘》在内,张大春用顾炎武的一句话概括这种现象:“文章通行既久,染指遂多”,即一种曲风或文字的累积堆叠,大家会起而效尤,但真正好的东西只能留给时间证明,歌曲也是如此。
       “不过,只要有变化有新意,一般来讲就是好事。《卷珠帘》的曲词风格类似周杰伦的《青花瓷》,比较柔美婉约,非常动人。”张大春表示。

       创作上的“多面手” 谈作品出版:不为数量写书

       在创作上,张大春堪称“多面手”,日常生活亦很有规律,通常早晨六点半起床,准备好早饭后就开始写作。没有长篇小说创作计划的时候,会统计有多少专栏要写,一般每周数量大致在三到五个。张大春除了写诗、小说,也会涉足戏剧、歌曲填词。2013年,他和周华健合作的《江湖》发行,同时还在和知名导演吴兴国共同创作音乐剧。
       “我喜欢戏剧。某天吴兴国打电话来说想创作一部戏,有关契诃夫。那也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我便把契诃夫的16篇小说压缩成14篇,编成25首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张大春回忆道,自己还曾参与制作了剧作《蜕变》以及《康熙大帝与太阳王》等,收效均尚可。
       张大春坦言,他在创作中也会遇到“瓶颈”,但更多的是出现在表达技巧方面,比如写《少年游》要运用一些雅言和俗语糅合的叙述方式,这便需多多思考。
       在这个方面,张大春对莫言很是赞赏。在他看来,莫言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的人,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跟情节,展示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
       “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题目,只要莫言对此有独特的见解,都能将之变为一个很大的架构,同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很了不起。”张大春赞叹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9 11:4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