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囚肉 于 2014-6-8 23:40 编辑
陌生的完美
——细读文本之臧棣诗《重庆街头》
文/囚肉
重庆是“山城”,自然“几乎没条街都带着坡度。”自然要写出在重庆街头转悠的“感受”,说“自然”也不自然,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带“坡度”的街道有什么可写的呢?它能入诗吗?或者根本没想就“熟视无睹”放过了。但这必竟是“山城”命名的根本缘由。要写当然要写出独特性来,特别是作为诗写来说。
看看臧棣是怎样“胡扯”的。
臧棣还真会开玩笑,上坡怎么和美人扯上关系了呢?上坡嘛难免气喘,对于臧棣这样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斯)文人,就更要“吁吁”了 。廉颇尚能做爱否?何况是与美人呢!管它计不计呢!都是人嘛,换作我,不会这样“小嘀咕”,我会叫出来。人生多艰啊!哪来的(那么多的)坦途。或许只有“少年不识愁滋味”吧。启示多多,自个想去吧。话又说回来(“我”站在现在的高度讲),如若人生顺汤顺水的,似乎也没啥意思呵,还会有现在的“深度”吗?经过比较,一条街确实是一种节奏:重庆人(更宽泛点说是四川人)的普遍(地域)个性喜欢“慢”,即便如汶川大地震住在地震棚里,也照样麻将纸牌不误。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态度,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骨子里的东西。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到重庆的地方吃食了。到了重庆,不去又麻又辣的火锅店,那算你嘴巴还没到重庆。 吃完“耙牛肉”等等,顺便钻一回小发廊,因为挨着火锅店的“地利”,也算体验生活吧。“下马威”明显正话反说。至于怎么个漂亮法,不得而知,也不须知,享受便是了。只是好一个“试”字,文字的巧妙嫁接不说,其中的心理也可玩味。我经常下水还用试水吗?我会直接“扑通”跳下去。教授就不同了,还是用“试”字玲珑(开个玩笑,你们可没那闲功夫)。
接下来还是吃,还是与重庆人(川人)的性格分不开。 他们是平民的身子,有着享受皇帝的福的心理。就像那枇杷,可是最后一批了,所以就金贵、宝贝了,赶紧尝尝吧!吃枇杷呀,枇杷就是枇杷,别想歪了。这里面有胡塞尔的现象学心情,你懂了(熟悉了),反而这种“完美”就离你而去而“不宜用在你身上”。“你”是谁呀?你说嘞?
2014、6、6
附:
重庆街头
文/臧棣
绿荫下,几乎每条街都带着坡度。
来时上坡,小嘀咕还真没开玩笑——
如果有美人,哪里还用得着计啊。
回去时下坡,只有在记忆中
才有遥远的平坦和遥远的启示。
这里,坡度取代了高度,
再往前几步,坡度擦亮了深度。
并且,经过生活和城市间的比较,
一条街就是一种节奏。
火锅店挨着小发廊,耙牛肉试水,
试出了一个漂亮的下马威。
五月的水果摊上,最后一批成熟的,
幽黄的枇杷,个个都像小皇帝。
它们的成熟即它们的召唤,
是的,这里面确实有陌生的完美,
但是,这完美恰好不宜用在你身上。
2014年5月31日 来自群组: 刀锋诗群 |